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347)

  李豫跟随老和尚来到栖灵塔地宫,眼睛突然感觉到前方有一缕亮光,在亮光的指引下,李豫来到供奉佛骨舍利的金塔前。佛骨舍利散发出温暖而慈祥的光,洗涤着李豫的内心深处。几年前,寻回敦煌三危寺佛骨舍利时,李豫有过同样感觉。

  老和尚:“栖灵塔地宫内供奉六颗世尊佛骨舍利,所谓佛祖即在此处。”

  李豫双手合十,虔诚的膜拜圣物。

  来到地宫门口,老和尚对李豫说:“施主,您面前是一幅六道轮回图,此轮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轮外刻‘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口衔轮沿,双臂抱轮。此“六道”中前三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称为三善道,后三道——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称为三恶道。一切众生都处于六道因果轮回之中,生生死死,世世浮沉,此生彼灭,彼生此灭。”

  李豫:“因果?轮回?”

  老和尚:“一切事物均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施主前世笃信佛陀,渴望天下安定。然而佞臣当道,庙堂诸事不能自主。虽君临天下十余载,尽心竭力而无功。现今之庙堂,奸佞尽除,贤良辅佐,社稷中兴,指日可待。施主却将国事委于人子,不出三载,天下复乱,黎民涂炭。”

  李豫心中大惊,问:“大师何出此言?”

  老和尚所说李豫的前世,似乎就是历史上的唐代宗。根据史书记载,唐代宗李豫信奉佛教,是唐帝国第一位因为宦官拥立而登基的皇帝,以李辅国、程元振为首的宦官统领禁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李辅国恃功自傲,曾对唐代宗李豫直言说:“大家(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战乱之后的国家创伤难愈、人口剧减、田地荒芜,宦官当政,吐蕃入寇,仆固怀恩、李怀光等悍将因为不满朝廷猜忌相继造反,内忧外患不断,唐代宗李豫有心无力,含恨而终。

  老和尚:“如今天下初治、百废待兴,皆因施主数年坚始终不渝之力。而今能臣骁将齐聚庙堂,旷古罕有。然有正必有反,有得必有失,若无天子坐镇帝都,能臣骁将恐难驾驭。”

  李豫:“大师您也看到了,豫双目失明,故而才将国事委于太子。”

  老和尚:“施主虽双目失明,但只要用心去观,仍可以洞察秋毫。五年后,人心平定,国泰民安,才是施主功成身退之日。”

  李豫走出栖灵塔,天色已经大亮,老和尚不知何时悄然离去。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进来的!”两名扫地的僧人手持笤帚,上前质问院中的李豫和郭曙。

  郭曙手持佩剑回答:“我等是你们方丈的贵客。”

  扫地僧人:“你们两个大胆蟊贼,竟敢冒充方丈的客人在此行凶。快来人啊,抓贼!”

  郭曙拔剑喝道:“放肆!惊扰圣驾,你等罪当处死。”

  几名僧人闻声手持木棒前来,将李豫和郭曙团团围住。

  “住手!”一位身穿方丈袈裟的和尚走了过来,喝止住众僧,对李豫和郭曙说:“贫僧本寺方丈道行。敢问两位施主清晨在此有何贵干?”

  郭曙:“你是方丈?那刚才在塔下见到的那位瞎眼老和尚是?”大明寺方丈道行看上去不过五十多岁,与之前塔下见到的老和尚绝不是同一个人。

  道行:“两位施主,本寺并无瞎眼的僧人。”

  李豫:“大师,刚才确有一位老方丈引领在下入塔,并瞻仰了佛骨舍利。”

  道行惊讶的说:“什么?!佛骨舍利供奉的地宫常年封闭,你怎么可能进去。”道行亲自入塔查验,地宫入口封石完好,并无任何开启的痕迹。

  郭曙对道行说:“这位是当今圣上。”

  道行:“贫僧不知陛下驾临,请恕冒犯之罪。”

  李豫:“不知者不为罪,朕来得唐突,方丈大师不必如此。”

  道行将李豫请入方丈内室,茶水款待。

  李豫问道行:“敢问大师,贵寺果真没有失明的年老僧人?”

  道行:“不敢欺瞒陛下,确实没有。”

  李豫:“如此说来,朕刚才见到的……”

  道行:“双目失明的只有贫僧的师父——鉴真法师。六年前,师父东渡日本,传法布道。”

  鉴真法师不仅是精通佛法的高僧,还是精于中医的医家,道行为其弟子,医术十分精湛。半个月后,在道行方丈和孙远瑛的精心调理下,华阳公主体内的寒毒根除,李豫下令起驾返京。

  返回长安后,李豫每日临朝,亲自处理政务。改革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放权给三位宰相。改革土地税收,收回豪强大户的过多土地,分给农民耕作。改革兵制,将府兵制和募兵制结合起来,授予统军将领兵权。改革御史台,完善十五道采访使监察制度。

  五年后,正月初一,大明宫含元殿,百官朝拜,鼓乐齐鸣,太子李适的登基大典正在举行,后世称为唐德宗。

  李豫给李适留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内忧外患已经全部解除,朝廷上下多是正直忠良之士。大唐帝国在李适这位年轻有为、志向远大的新皇引领下,在郭子仪、李光弼、裴遵庆、颜真卿、段秀实、刘晏、李晟、马燧、浑瑊等众多文臣武将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中兴之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