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36)

  李俶心中暗想:还好你不知道刘晏是我推荐的。

  站在一旁的东宫内侍李辅国用太监特有的声音附和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让这样的人管理户部,那还不把国库给掏空了。”

  李俶看着李辅国,心想:将来掏空国库的人就是你。史书记载:安史之乱后,李辅国依仗李亨的信任,权倾朝野,开创唐朝中后期宦官祸国乱政的先河。

  李亨继续问:“这个左卫郎将郭子仪是何许人?”

  李俶心想:我的便宜父亲啊,郭子仪你都不知道!

  李辅国在旁回禀道:“此人是小王爷府上卫队统领郭旰之父,做了十年左卫长史,几个月前刚升任郎将。”

  李亨摇了摇头,一脸严肃地说:“长史不过是个文职,如何能统领河西诸军?我儿切不可任人唯亲!这样吧,就让裴闇、秦瑛与你一同前往河西。”

  “任人唯亲?可是…”李俶正要申辩。

  李辅国打断李俶的话:“郡王,听你父王的没错,你父王这样安排都是为您好。”

  李亨:“就这样定了。为父还有要事,就不陪你了。”

  “可是…”李俶还没把话说完,李亨已经走了。

  李俶从东宫出来,整个人仿佛被迎面泼了一盆冷水,先前的雄心壮志、满腔热血全都烟消云散。父命难违,李俶只好将裴闇、秦瑛写上奏折,呈交吏部。

  三天后,宫中来人传旨,宣李俶延英殿见驾。

  李俶来到延英殿,注意到李隆基的脸色不大好看。

  李隆基从御案上拿起李俶呈交给吏部的属官名单,质问道:“这上面的人是你自己选的?”

  “这个…”李俶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说是,有欺君之嫌,如果说不是,会把便宜父亲给供出来。

  “胡闹!”李隆基将手中的名单重重地砸在地上。

  高力士连忙屈身捡起名单放回御案。

  “孙儿有罪!”李俶低着头心想:这回惨了,遇到皇帝心情不好,自己这个节度使搞不好要泡汤。

  李隆基问道:“你有何罪?”

  “我…我…”李俶不知道如何回答。

  “好了,朕知道你孝顺。”圣意难测,李隆基突然间怒气全消,和蔼的说:“这样,给朕说说你心中的人选。”

  李俶心中一阵惊喜,站起身满怀信心地说:“孙儿心中的人选是左卫郎将郭子仪和户部郎中刘晏。”

  李隆基沉思片刻,对身边的高力士说:“拟旨,左卫郎将郭子仪升任左威卫将军、河西兵马使,任命户部郎中刘晏为河西度支使,任命吏部郎中裴遵庆为河西节度判官。传旨千牛卫,选调一百兵士作为广平王亲卫,同往河西。”

  李俶没想到李隆基如此爽快的批准了自己提出的人选,连忙跪地谢恩。其实,李隆基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难理解,裴闇、秦瑛是太子集团的人,让此二人去河西担任要职,肯定会招致李林甫的不满。郭子仪、刘晏不属于任何派别,让这二人去河西,不会对朝廷局势产生影响。

  李隆基嘱咐道:“时下正值严冬,陇山道路难行,可先遣郭子仪、裴遵庆、刘晏前去办理交接事务。孙儿可等到明年开春,再行启程。”

  李俶心生感动,再次跪地谢恩。

  郭子仪接到敕令,前往广平王府拜见李俶。

  李俶得知郭子仪来访,亲自出门相迎。

  王府正堂,郭子仪拜道:“郭某无德无能,得郡王厚爱,惶恐之至。”

  李俶扶起郭子仪:“俶无勇无谋,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日后还请将军鼎力相助。”

  郭子仪抱拳回答:“郡王过谦,郭某定全力以赴,报效朝廷。”

  李俶想起郭晞,对郭子仪说:“俶见三郎有统兵之才,请将军带其同往河西,为国效力。”

  郭子仪:“郭某代晞谢过郡王。”

  李亨得知李隆基更改了河西官员任命,担心李俶独自一人远在边地,身边缺少可靠之人保护,把自己最信任的侍卫统领—太子亲卫郎将李皓派给李俶,外加一位以才学闻名京城的太子宾客杜远。李皓是卫王李重俊之孙,皇室宗亲,地位高贵。杜远五十多岁,方脸小眼,满口的之乎者也和儒家的仁义道德。李俶原本不想要这两人,因为无法推辞李亨这位便宜父亲的爱子深情,只得装作心怀感激的接受。

  李皓的突然出现,占据了本该属于郭旰的卫队统领一职。自视甚高的李皓根本不把郭旰放在眼里。一山难容二虎,李俶颇感为难。

  李俶经过一番考虑,请来郭旰,对他说:“俶对不起二郎,请二郎随汝父先行一步。等到凉州后,俶在军中给二郎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郭旰性格豪爽豁达,并不介意李皓替代自己。

  郭子仪、刘晏、裴遵庆先行出发前往凉州。郭子仪命长子郭曜留在长安料理家务,次子郭旰、三子郭晞同行。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李俶入宫向李隆基辞行。

  李隆基嘱咐李俶:“河西边地苦寒,如生活不习惯,可请旨回京。你年纪尚幼,不必事事亲为,军政要务可交给郭子仪、裴遵庆、刘晏处理。”李隆基并没有期望刚满二十岁的李俶能在河西干出一番作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