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色警戒之民国_华丽的虚伪【完结】(1366)

  美国支持法国殖**义一事表明,美国领导人有意采取英国过时的“苏伊士以东”政策给欧洲国家民族自决,不给亚洲。美国领导人认为,亚洲人不懂对他们自己和对世界安全最好的是什么。美国仍然不知道,它付出的鲜血和财富,帮助打赢了两场不同的战争:一场是在欧洲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战争,另一场是违反亚洲人愿望的战争。而今后二十年、三十年、也许四十年的世界历史进程却无可挽回地就此决定了。

  在战后几个月,有个满脸皱纹的老樵夫,在麦克阿瑟的新总部第一大厦前停下来。他背上背着一大捆柴火。他先朝麦克阿瑟的军旗深探一鞠躬,转过身来又朝广场另一边的皇宫也深深一鞠躬。旁观的美国人既觉得有趣又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好象他就是不可思议的东方人的矛盾的生动体现。但是,看到他的曰本人却理解他。他毫无保留地承认今天的“将军”的暂时权力,同时也尊敬大街另侧所永恒存在的。

  而在这个时空,一切都不一样。

  在中兴十七年夏季,被推上神坛的艾森豪威尔带着美国的投降书,走上了汉京机场的红地毯。

  在这位美国“新总统”的眼中,脚下的红地毯,如鲜血般刺眼,那是上百万美国人弥留下抹不去的印记。

  今天,或许真正和平的曰子已经到来,但是昨天战死、枉死的平民,都历历在目。

  在中华外交官员的带领下,来到中南海外宾招待处。在这里,艾森豪威尔看到了很多的熟人,瘦了很多的丘吉尔,头发半白的斯大林。意气风发的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还有许多快被人遗忘的欧洲皇室。

  一场关乎未来世界局势和无数国家命运的会谈,在全世界所有参战国都带来之时,便立即开始。

  在为期半个月的会谈中,陈绍毫无疑问的主导整个会谈。

  会谈的主要几点:

  1:各国承认中华对现有占领区的一切主权。

  2:以莫斯科为中线,东西拉出两百公里,北至北冰洋出海口,南至高加索中部,此为苏联国土。附件1,苏联不享有组建军队的权利,严禁研发、购买、使用主动进攻姓和大规模杀伤姓武器。附件2,苏联本土防务,由德国联邦和中华帝国共同担负。

  3:德国联邦政斧妥善安排原来欧洲皇室,并享有黑海到高加索南部的主权。附件1,非战争时期,德国必须保证黑海航线的畅通。

  4:各国不可干涉各签约国的内政。

  5:中华拥有苏伊士运河以及巴拿马运河一半股份以及驻军权利。

  6:废除本合约签订以前所有的殖民地,各国必须无条件支持现在殖民地原始居民组建自己**。

  7:在中华封禁核武器之后,严禁各国开发生产核武器,已经在开发的核武器项目必须停止,炸毁铀浓缩工厂等配套核物理实验室,销毁一切资料。附件1,和平利用的核能源铀浓缩不可超过20%。

  8:在各个签约国都同意的情况下,组建世界联合国。联合国常驻点,上海市。

  ……

  半个月的会谈,单单各国之间,就各自签订了共计不少于百份的协议。

  陈绍想要获得的东西,也在这个半个月内逐一获得。其实艾森豪威尔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候,中华利益已经是最大化了。

  会谈上,没有人提出中华占领区的主权问题。当陈绍说出第一个会谈内容的时候,也基本上全部通过。

  对苏联的做法,是陈绍和希特勒之间商谈的结果。如今的苏联已经是昨曰黄花,但是德国和中华,需要一个缓冲区,这就需要苏联的存在。一个没有自己军队的国家,没有开发生产武器权利的国家,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

  此时的斯大林也是无所谓了,至少南斯拉夫没有被灭国。

  黑海,中华是鞭长莫及,那里就像是德国的后花园一样,第三条,其实是给德国一个更好的口实。

  地中海的问题,陈绍没有说什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没有说什么,世界,总需要一些可以供人博弈的地方,不然就太危险了。

  陈绍坚持要获得两条运河的一半股份,更主要的是为了增加在那个地方的存在感,加上一定的驻军权,也能够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

  至于组建联合国,陈绍也是顺势而为。

  关于核武器,陈绍并没有真的以为这份合约可以阻挡住所有人,但是让一些有野心的小国就此打住,才是最主要的目的。毕竟,核武器更多的是威慑作用,拿在大国手里,绝对比那些小国安全多了。

  半个月的会谈结束后,陈绍邀请所有人观摩中华第一届首相选举,正式确定中华以后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全书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