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末的幸福生活_玄黄复兴 【完结】(197)

  “嗯,有道理。”王石来了兴致,忙道:“的确势在必行,那你以为,建在何处才好?”

  “中原有不少的书院可以供以借鉴。”贾诩思索道:“譬如颍川书院、荆州的鹿门书院,都坐落在山上,属下以为,我们也可以把书院建造在山上。”

  “山上?”王石一愣,忽然脑子里有了些想法,道:“这个主意不错,正好有这么个地方,我觉得很适合。”

  “贺兰山中。”王石说着,想起了那个山中湖周遭的景sè。

  那里有山有水,有河流,有瀑布,甚至还有平原。而且距离王家村并不远。只要耗费一些人力,修建一条水泥路进去就行。再说了,不正好有两万余俘虏嘛,这事就让他们去做。

  王石打定主意,细细将那山中湖周遭的景致和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贾诩闻言,连连赞同。

  “除此之外,就是城池的建设了。”接着,贾诩便把话引到了王家村外要建造的平原城池上来。

  “去年属下抽空,让匠作司打下了地基,今年chūn收之后,就可以与书院同步进行建造。”

  “不过属下以为,主公还是先给这座城池起一个名儿才好。”

  贾诩说着,笑眯眯的道。

  “干脆就叫西京吧!”王石嘿嘿一笑,断然道。

  能称之为‘京’的,都是政治中心。两千年后,有běijīng、南京、东京,就是没有西京。王石脑子一转,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名字。

  西凉的政治中心,称之为西京正好合适嘛。

  等到西凉壮大,甚至把西域都纳入囊中之后,西京的意义是名副其实。

  城池叫什么名儿,贾诩不在意,他也能起,不过他不能越俎代庖,那是王石的事。

  “主公英明。”贾诩道自然没有异议。

  “好了,这些事大约就这样。”王石道:“接下来,应该给朝廷上表。”

  贾诩跟着嘿嘿笑道:“主公放心,属下早有准备。”

  说着,贾诩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递给王石。

  王石细细一看,原来是一封哭穷的表文。

  大致的意思是,凉州穷尽所有,与匈奴鲜卑大战一场,虽然把匈奴和鲜卑给打败了,但损兵折将不说,粮草财富都消耗一空,还说刺史府和郡守府都已经在节约粮食了,等等等等。

  王石看着,都陷入其中,觉得心生怜悯,差点落泪。

  而后话音一转,让朝廷放心,一定不会让北虏贼子得逞云云,不过需要朝廷支持一些钱粮。

  另外,又提出某某人在这一战中,有什么功勋。尤其是王石,被夸得天花乱坠,一句话,没有王石,凉州就不再是大汉的了。

  于是就有了讨要官衔的理由。

  最后,左下角落的是刺史府的大印。

  王石看完,感觉很完美,笑道:“文和,你认为,这封表文呈上去之后,会有什么结果?”

  贾诩呵呵一笑,自信道:“北地郡守这个职位,肯定非主公莫属。至于其他的,我想朝廷不会插手凉州的事务。”

  “哦?怎么说?”王石奇道。

  “我凉州与鲜卑匈奴大战一场,虽然胜了,但鲜卑和匈奴是什么人?肯定会报复啊。再说了,凉州经过这一次大战,什么油水都抽干了。有危险,没好处,谁会来?朝廷里可没有傻子。”贾诩嘿嘿的笑。

  王石指着贾诩,哈哈大笑:“什么事都被你算到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石坐镇郡守府,在贾诩和李老的帮助下,很快将框架搭了起来。

  招贤榜也贴了出去,新兵也在训练中,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王石觉得大约没自己的事儿了,于是就乘骑阿大,返回了王家村。

  第一百零七章天子驾崩

  王石回到王家村,舒舒坦坦的过了一个月。

  虽然王石已经走到台前,自领了北地郡守之职,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要整天脚不沾地,放弃悠闲的生活。

  郡守府改制之后,他相信,随着招贤榜的张贴和凉州教育系统的发展,逐渐就会涌现出一批人才,填充到框架中。有细致的制度,有贾诩统筹管理,基本上没有他什么事。

  他自己,只需要着重于大方向就行,其他的,放权交给属下去办。

  二月底,整个凉州开始培育水稻秧苗。

  就种植水稻一事,王石去年就让贾诩做了一个大规模的宣传。

  今年,已经有许多百姓开始种植水稻。

  不过这第一关,就是育苗。

  北方二月底的天气,还显得很寒冷。要培育出秧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王石就此早就提出了办法。但大多数凉州的百姓,还是第一次种植这种作物,没有经验。

  于是郡守府下农业水利司就开始忙碌起来,分派出许多队伍,下乡去给百姓讲解如何育苗的问题。

  农业水利司才搭起框架不过一个多月,连主管的从事都还没有任命。但为了种植水稻,贾诩只好亲自上阵。为此,贾诩还专门仔细研究了王石给出的办法,又召集了不少jīng通农事的小吏和老农,进行了加强学习,这才能派出队伍,下乡去指导。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