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_班布尔汗【完结】(22)

  平灭南宋,混一南北,使大元王朝终于获得了“中华正统”;西征中亚,对敌窝阔台、察合台两汗国,稳定边关;世祖去世后,仗剑朝堂,威压众臣,使得成宗顺利继位。这种种功绩,都集中在伯颜身上。忽必烈左右重臣中,能起到这么多作用的,伯颜说自己第二,也就没人敢说自己第一了。

  而伯颜本身在忽必烈麾下是毫无根基的,能当第一完全是靠着自己卓越的能力,这就更为难能可贵。

  论资历,伯颜是世祖身边的“小字辈”。他既不是世祖藩邸宿卫出身,也不是“金莲川幕府”中的人物。当忽必烈南征大理,攻打江汉,平定秦陇,鏖战漠北之时,都没有他的身影。那时,他正和忽必烈的三弟旭烈兀,一路向西亚挺进。直到阿里不哥败降,世祖将年号从“中统”改为“至元”之后,他才以旭烈兀使者陪臣的身份来到元廷。

  论出身,伯颜也并不显赫。他出身于蒙古巴邻部,曾祖述律哥图在成吉思汗时代任八邻部左千户。曾祖去世后,祖父阿剌袭任其职,并兼任“达鲁花赤”。祖父去世后,父亲晓古台袭其职,可说三代都只是中层官员。倒是叔祖父纳牙阿是成吉思汗麾下猛将,忠诚敦厚,被成吉思汗誉为“可委任大事之人”,出任过中央万户长高位,但与他本身关系不大。相对于忽必烈麾下的兀良合台、阿术出身于成吉思汗名将速不台家族,霸突鲁、安童出身于成吉思汗智将木华黎家族,显得寒酸很多。

  但是,没有过硬的背景而能够出人头地,才能看出是英雄还是狗熊。至元二年(1265年),二十九岁的伯颜受旭烈兀之命出使元廷奏事,一下子就被世祖看中了。史书上所写看重的原因是“见其貌伟,听其言厉”,如果仅是长得相貌堂堂而且能说会道,恐怕并不能获取以能识人著称的世祖欢心,这是指伯颜有很多关于政治、军事上的见解让世祖青睐。从此便留在元廷,“与谋国事”。

  自己的使臣被外国留下,这原本会引起国际冲突。但旭烈兀毕竟是忽必烈的弟弟,伊儿汗国又是元王朝的属臣,忽必烈这挖墙脚的做法也就没人追究了。

  在参与国事的过程中,伯颜展现了卓越的政道才华,忽必烈对他的倚重也日甚一日。不但让伯颜的官职节节高升,还亲自做主,让伯颜娶木华黎曾孙,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女儿为妻。虽然忽必烈嘴上说:“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其实更重要的还是让伯颜攀上这么一门显赫的亲事,为他日后的仕途铺路——当领导能为下属考虑的这么周到,也算难寻的佳话。

  至元二年七月,伯颜便被提拔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元朝官制与历代不同,以右为尊。左丞相虽不是正相,却已经是朝中显贵了。伯颜也没有辜负忽必烈的赏识,“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显示出决断、冷静、举重若轻的素质,使得众服曰:“真宰辅也。”

  日后,面对征讨南宋这样天大的重担,众多重臣不约而同的推荐伯颜,便是从这里埋下了伏笔。至元四年,伯颜被升为中书右丞,至元七年,又迁同知枢密院事,这时的他只有三十四岁,已经位极人臣。

  【正文】

  几家欢喜几家忧,当伯颜在忽必烈的呵护以及自己的努力下平步青云之时,远在江南的南宋已经在元军的不停进攻下风雨飘摇了。

  蒙古帝国成为了大元王朝,疆域损失了一半还多,且拱卫大汗的各个汗国有一半成了敌国。那么一直被压着打的南宋,似乎就可以缓口气了。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

  蒙古帝国时期,虽然以对外征服为基本国策,但并没有多少政治上的目标,无非为了获得更多土地和财富。能打下来的自然要打,若是太难打也就不会非要打下来不可。南宋的顽强抵抗再加上议和的拿手戏,若还是在蒙古帝国时期,也许真的可以保住国家不被灭亡。

  而到了元朝,无论你抵抗多么顽强,无论你拿出的议和条件多么优厚,元世祖忽必烈也必须要灭了你——不仅仅是因为你富庶,而是你代表了皇帝正统。

  既然我做了皇帝,那么就决不能再有另一个皇帝存在,蒙古大汗只能有一个,皇帝也只能有一个——“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

  不过,伐宋对忽必烈来说也是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在忽必烈刚登上汗位,还面临着阿里不哥的军事威胁时,他本没有将灭宋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为了和弟弟交战,他将原本驻扎在长江沿岸的兀良合台、霸突鲁等部抽调北上,并让史天泽出任江淮诸翼兵马经略使,李璮为江淮大都督,以汉军掌管南部边防,对南宋采取守势。同时,还派出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使节,赴南宋商谈在鄂州战役时口头商定的议和条件。

  一些史家认为这次商谈议和只是忽必烈的缓兵之计,日后谈判破裂也是必然的,战争不可避免。这自然是有些道理,忽必烈确实亡宋之心不死,但这次谈判还是很有诚意,希望能和南宋达成一个长久的和平协议。从使者是郝经而并非别人,就可看出这一点,

  郝经,字伯常,陵川(今山西晋城)人。出身世第书香人家,祖父郝天挺是著名大儒元好问的老师。其人是忽必烈在潜邸时就十分倚重的谋士,地位和姚枢、刘秉忠相仿。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南征时,郝经便是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副宣抚使,与杨惟中率归德一带军队至长江北岸设立行台。在忽必烈围攻鄂州而身后出现阿里不哥争位的不利局面时,郝经一言定大计,力劝忽必烈撤围北归。他是忽必烈众谋臣中,最反对与南宋开战的人物,希望尽可能延缓南北双方的战事。作为一代思想家,他也推崇“天下一家”,反对华夷之辨,是力促忽必烈附会汉法的中坚人物。以郝经而言,让元廷更多的汉化,更为深入的将汉法作为立国根本之后,才应该商讨南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