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扬帆大明_魔力鸟【完结】(407)

  徐光启尽管对改革计划表示了反对,但一如既往的没有将话说死这是他从政多年来慢慢学会的习惯毕竟现在是皇权至少的年代,谁知道这个皇上是心血来潮还是咬有意试验朝中文武百官的忠诚呢朱显波还想继续演说,但自己想想,这也怪不了徐光启,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权分立的思想也是发展了上百年才逐渐成熟的自己在这个国泰民安的节骨眼上提出要改革,这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忠臣孝子们肯定一时无法接受看来要想推行改革,必须用人,至少在一些关键部位启用思想开化的人然后逐渐铺开想到人,朱显波自然想到了邢强、孙晓跟和吴宝定,这些人和自己一样来自后世,同样知晓三权分立但是这些人会不会因为持才傲物,又或者利用自己穿越的优势投机取巧,将来一旦重权在握会不会倒行逆施,甚至变本加厉的主张实行独裁呢?

  这让朱显波也为难了

  “徐相,今日朕让你看改革计划也是想问问你们的意见既然爱卿倾向于保持现状,朕回考虑爱卿的意见但是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改革,朕希望你明白也要牢记一点,朕之所以这么做的初衷朕是想让大明永远比其他各国领先一步,只有这样,我们大明才能确保国泰民安只有在制度上领先,我们才能确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领先领先有时候也是一件痛苦的,因为前面没有追赶的目标,也许你曾经听过那个古老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朕不想做乌龟,当然也不愿意做半路睡觉的兔子我们不改革,不进步的结局是乌龟还是兔子很难说当然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关于改革的想法随时都可以来找朕你不是有很多西洋的朋友吗?必要的时候听听他们的意见,看看西方人在关于政改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微臣谨遵皇上教诲”

  徐光启总算舒了一口气,眼前这个开明的皇帝,其实在以往很多的改革中,往往表现出来的是独裁虽然事后都证明是对的,但在推行制度之前都是毫不犹豫的逼迫群臣接受也许这次涉及面太广,也许皇上自己也没想好,所以才没有逼自己表态

  第三百四十三章 立储君

  送走徐光启后,朱显波又找来王拓、刘立洋等人朱显波找的这些人无一列外都不是世袭宗族,都是朱显波提拔起来的贵,应该是比较能够接受改革的但是会商的结果却令朱显波十分失望,这些人对于朝廷中的小改小革都很支持,原因也很简单,一切都在皇上和朝中诸位大臣们的掌控范围内进行改革改革的效果明显,改革的阻力也相当小如今皇上提出的这些东西他们闻所未闻,自然不敢盲从这样一来朱显波想要推行改革就显得十分艰难,邢强和孙晓跟、吴宝定等人的名字又不断的在朱显波脑海里闪过用还是不用,怎么用?这些都让朱显波一时无法释怀,尽管邢强等人才华过人,但目前都是六品、七品邢强还有前科如果不能升到关键位置,他们对改革的帮助也无从谈起但是如果连升三级,不断朝中官员会有非议,甚至连他们自己读可能会迷失方向得找机会考验他们

  于是朱显波开始酝酿的考验计划,同时开始在朝堂内观察期人来就这样的一年在朱显波满怀期盼的寻找人中到来了大明的京师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开始呈现万象的局面,而大力发展工商业也让京城的规模越来越大京城里除了皇上朱显波,其他人都是喜气洋洋的过大年不是朱显波不想好好过大年,他也在思考自己要不要将改革进行下去思来想去,朱显波决定放手一搏

  不过朱显波年做的第一个决定却与改革毫无关系1649年初春,太和殿

  文武百官恭候皇上主持年的第一次朝会“诸位爱卿,的一年开始了在过去的一年里,辛苦大家了……”朱显波一改往日由太监在朝殿上大喊一声,有本早奏,无事退朝的惯例他一个人开始了看似漫无目的的年度总结和年展望这段演讲足足讲了四分之一个时辰

  内容无非是表彰过去一年甚至二十年来朝中文武百官的功绩,照例告诫一番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廉政清明的为朝廷为大明百姓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在诸官昏昏欲睡之际,朱显波终于提到了重点“朕自登基以来,虽然自认勤政爱民,然天命难违,朕年岁逐渐大了江山社稷需要年轻人来接班朕想趁着今天的朝会,立下储君……”

  “哗……”昏睡的百官开始骚动,尽管他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是立储君不是有下官上奏,而是由皇上在年的第一次朝会上提出确实有点意外而且此时的汉王殿下人还远在印度洋,皇上要立储君,会是谁呢?朱朝光?朱朝灿,又或者是朱朝封?

  所有人心里没底,包括徐光启和王承恩尤其是王承恩,节前皇上频频单独召见几位大臣,唯独没有自己,难道?

  “朕以为储君之位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变故,朕百年之后江山社稷和大明的数万万子民就要交给他因此必须选一位德才兼备之人大皇子朱朝阳,现已成年,文武双全,历任兵部侍郎,监国、马六甲总督和印度洋商贸队指挥在陆军和海军都接受过锻炼朕以为大皇子,汉王殿下是我大明储君的合适人选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显波没有给诸位大臣打岔的机会,直接宣布了候选人这其实也是朱显波整个春节在思考的一件事情,毕竟朱朝阳从目前表现出来的气质来说,并不差而自己要推行改革,必须稳定住朝中的局面,让某些人断掉幻想也是一种选择那些原本中立立场或者朱朝阳的支持者总算松了一口气而反对者也松了一口气,准确的说是泄气,皇上看来早有准备,他们今天是仓促应战没有胜算“皇上选贤任能,微臣赞同只是汉王殿下如今远在印度,如若册封,皇上可否下旨另选贤臣换回汉王殿下?”徐光启小心翼翼的问道他这番话有好几层意思,最明显的无过于他徐光启拥护皇上的决定至于礼节上,国之储君理应呆在京师协助皇上处理朝政大明的当朝太子远在印度做生意,这些士林出身的官员们一时无法接受“微臣赞同徐大人,皇上,请即刻下旨召回汉王殿下,早日完成册封”原本就是朱朝阳的支持者的王拓在朱显波宣布要立储那一刻也没反应过来,前些年他和诸位大臣提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曾经一度都只差宣布了,皇上还是压了下来如今选择这个时间点宣布储君人选,王拓也一直担心朱朝阳落选,现在总算一颗石头落地了,见到徐光启支持皇上的决定,王拓也迫不接待的表态政务院首相、锦衣卫指挥,两个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员相继表态,其他臣子只好陆续站队,毕竟皇上这次立储君选的是长子,符合祖制但是有一部分人例外,为首的就是国丈兼副相王承恩“皇上,国之储君,身负使命关系重大而汉王殿下远在印度,微臣建议等汉王殿下回京之后皇上再做决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