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征途_择日北飞【完结】(102)

  就这样在三位内阁大学士的奔走之下,再加上群臣的积极努力,当然郑贵妃的“枕头风”也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朱翊钧终于松口了。

  万历二十一年三月,朱翊钧下诏内阁和礼部,皇长子和皇三子同时出阁讲学,让内阁拟定两位皇子的各个讲官,让礼部准备两位皇子出阁讲学的相关事宜。

  旨意下去,群臣又不干了,两位皇子按照同一标准出阁讲学?这怎么能行!大皇子是要做储君的人,怎能跟一“普通”皇子同一标准,这绝对不行!

  办成了朱常洛出阁讲学的王锡爵虽然功劳被分去了不少,但毕竟还是在他的出头下办成的,所以此时他在群臣中也算是有了不小的威望,腰杆也挺直了很多。他在这关键时刻又站了出来,不过却不是带头去找朱翊钧,而是让群臣先稍安勿躁,让礼部把朱常洛出阁读书按照太子标准去操作,朱常洵的出阁仪式按照普通皇子的去操作。

  礼部按照王锡爵的示意,把朱常洛的出阁仪式按照太子的标准执行,朱常洵的则是普通的皇子标准,然后把具体方案进呈给朱翊钧。内阁也把为两位皇子选的意向讲官名单给了朱翊钧,等待他来最后选定。

  内阁送给朱翊钧的候选讲官名单也是分开的,朱常洛的候选讲官明显比朱常洵的候选讲官名单高了一个规格,拟定为朱常洛按照太子的标准选六位讲官,为朱常洵选四位讲官。

  内阁在为朱常洛和朱常洵选定候选讲官时也着实花了心思的,也在其中做了些手脚。他们其实为皇三子朱常洵准备的那些讲官候选人,有很多并不是看中学识名望,而是选的那些坚定支持皇长子为储君的人,并且大多还是性情耿直、敢说敢做的人。这样一来,他们是想让这些人默默的影响朱常洵,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还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

  内阁为朱常洛拟定的讲官候选人注重的是名望和学识,也就是几个官不一定大,但学识都是很好的人。

  对于内阁的这点小心思,朱翊钧倒也没提什么太大的意见,只不过是在为朱常洛和朱常洵圈定讲官时,他从内阁为朱常洵选定的候选讲官中选了六位给朱常洛;从内阁为朱常洛选定的候选讲官中选了四位给朱常洵!换了一下而已。

  至于礼部拟定的朱常洛和朱常洵的出阁读书规格和仪式,朱翊钧并没有完全同意。他默认了礼部为朱常洛按照太子的标准制定的出阁读书规格,但却免除了以往太子出阁读书时皇帝和太子到皇极殿接受群臣朝贺的礼仪,也免除了礼部按照太子标准为朱常洛制定的出阁仪式。

  也就是说,朱常洛出阁读书名义上享受的是太子的待遇,但是没有太子的名分,没有太子的礼仪,没有太子的依仗。说白了也就是在讲官的数量上达到了太子的标准,读书也在太子读书的文华殿,其他的太子的一切都享受不到。

  这也是朱翊钧考虑到如果不给点名分的话,群臣肯定会为此而再闹一场,为了避免麻烦,才给了点甜头。对内阁和礼部的回复,他的答案也很简单,皇长子还没有正式成为东宫,所以只能按照这个标准了。

  朱翊钧很好的掌握住了群臣的心态,无论是内阁、礼部还是其他衙门的大小官员,对此也都没有提出太大的意见,毕竟皇长子还是按照太子的标准选了六位讲官,还在文华殿讲读,这已经算是不小的进步了。

  不过,内阁和礼部却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就是朱常洛接受讲读时所要着装的问题。别看这看是小事,其实不然。朱常洵出阁读书,虽然他只是皇子,但是讲读和出阁仪式时可以穿亲王的服装,这点没有疑问。

  但是朱常洛呢?即便是按照太子标准的出阁仪式免除了,但是讲读的第一天还是很隆重的,有一大套程序要走,是很庄严肃穆的事情,这穿什么衣服就成了问题。另外,平时讲读时穿什么衣服也是个问题。

  本来内阁和礼部制定的是让朱常洛着太子装,可被朱翊钧以还没正式册封为由拒绝了,内阁和礼部为此也说不出什么,毕竟还没有名分。但要是让朱常洛穿着正式的亲王服去讲学,群臣肯定不会答应。

  最后还是朱翊钧拍的板,就着皇子的常服吧!群臣即便是心中再怎么不情愿,也没有办法,这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只要皇上认可了皇长子按照太子出阁读书的一些标准,常服就常服吧。

  就这样,在各方的努力下,朱常洛出阁读书的事情总算是定了下来,朱翊钧给了内阁、礼部和户部等相关衙门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于万历二十一年六月正式出阁读书。

  朱常洛知道后松了口气,他费尽心机,总算是比历史上出阁读书的时间提前了近一年。朱翊钧给他下的不准出宫的禁令也会在出阁读书那天自动失效,他总算是不用整天被束缚在皇宫这个“牢笼”中了,也总算可以接触到外廷的大臣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龙困浅滩三江感言

  更新时间:2012-1-1712:39:31本章字数:720

  三江了,很感慨!

  说实话,这本书北飞准备了很长时间,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可能是北飞还有点放不开吧,怕被人喷,所以很多明朝的用语都没敢往书里用,只加了少许。如:位高权重的大臣被宦官称为老先生;位高权重的大太监被称为老公公;宦官中最宠押之人,称“老儿当”;宦官很多时候都直接称呼皇帝为“爷爷”;宦官其实不能叫太监,只有那些位高权重的才是太监,而一般的宦官被称为“火者”;明朝皇帝的一些口语,其实跟普通民众也差不多少,皇帝会说“我”而不是总说“朕”,太后也同样会说“我”而不是大家常听到的什么“哀家”,而皇子见了皇帝叫“爹爹”而不是只叫“父皇”;皇帝经常称呼大臣为“你每”……还有很多类似的,北飞就不多说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