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篡明_刃上S【完结】(11)

  “咱们的防御堡垒是这样子的。”李辉坐在沙滩上,手里捏着一根树枝,在柔软的沙子上指指点点,“这里是柳树林,咱们不用防守,这里是小路,要修建防御工事,这里则是,对了那个小山坡叫什么?”

  “东山。”王四插嘴道。

  “东山?好名字!”李辉笑了笑,“咱们要在这里修建一个防御哨,每晚都要有人上去守夜防卫,沿着东山山坡,咱们用捡来的砖修建防御墙,就像长城一样。”

  “那我们要修多久啊?”王秀楚歪着脖子问了一个单纯的问题。

  “累点总比被人杀了强。”李辉白了他一眼,“你们的名字也要改改,陆小王四贾三,这都是些什么名字!”

  “俺爹不识字,这都是他憋了三天才起出来的。”王五低头说道,脸已经红成了苹果。

  “没水准。这样吧,陆小,你以后改名叫陆谦,王四王五改名叫王宽王信,贾三改名叫贾敏……”李辉一口气之下把手下男子的名字都给改了。

  “谢大哥!”陆谦站起身子向李辉点点头。

  王秀楚作为一个读书人和唯一没有被改名字的人,对李辉这种举动很不满,他咽了两口唾沫,但终究没有说出来。

  第二章 响马(二)

  第二章响马(二)

  经过十几天的修筑,李辉终于将东山山坡上的土木防御工事修筑成功,他们将山上的红色土壤挖开,挑出一条五尺深的沟壑,再将泥土堆到内侧,拍实,最后在上面用从废村捡来的砖石修筑了高达四尺的防御墙,每隔一百丈又修建一个较大的垛口,最后在东山山顶上修筑了一个高近八尺的瞭望哨,派遣手下轮流守卫。。

  随着生存条件的改善,李辉又利用剩下的砖石修了一栋新房子,这栋房子耗时长久,秉承精工细作的方针,修得十分费力。等到房子全部竣工时,地里的玉米苗都已经齐腰高了。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昆山之屠……”李辉凭借着记忆扳着手指头数着清军的进攻路线,“咱们现在马上前往各个交通要道去搜罗百姓,肯定会有很多百姓逃出来的。”

  “可是,咱们每天捕的鱼仅够自己吃的啊,怎么去养活他们?”王宽提出了这个比较尖锐的粮食问题。

  “难道他们就不会捕鱼么?”李辉敲敲王宽的脑袋,“有了更多的人,咱们才能守卫这片家园,就凭咱们区区四十人,还不够清军一个冲锋的。”

  “好!”王宽摸摸脑袋,“我们马上就去。”

  每天天不亮,李辉就带领手下埋伏在各个交通要道,遇到行色匆匆或者携家带口的逃难者,就把他们引到海边基地,当然除了安全,李辉不能再给他们提供更多。

  李辉如果没记错的话,在这段时间,江南大部分官吏投降满清:包括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高杰之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总兵李成栋等纷纷降清;还有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

  在江南兵将望风归附的映衬下,江阴县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江阴县百姓坚持抗清八十三天,最后城破被屠的事迹就显得壮烈无比,也许这些将军们真的认为他们是在为士兵为江南百姓着想,但是他们却丧失了最宝贵的东西——骨气。现在仍然记得阎应元的那句话: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每念及此,李辉都会觉得喉头发干,泪水打转,情绪不能自己。

  也许,这就是汉民族血肉相连吧!

  对于史可法,李辉不认为他有多伟大,虽然江淮百姓都在传送他的英勇壮烈,但是仔细想想,身为一方大员,手下兵卒数十万,竟然不图进取,只想着固守江南,屈辱求和,坐失战机,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无能。

  “我要做朱元璋,刘季子,赵九重那样的人物,我要用我的思想改变这个社会,解救同胞,让中国的旗帜飘扬在东亚的天空!”李辉趴在路边的草丛里,狠狠揪下一把草,发誓道。

  随着江南大屠杀序幕拉开,江南百姓像两脚羊一样被满清和明朝降兵屠杀,这部血泪史不是一个平凡人能够想到的。

  满清统治中国之后,中国人口从明朝末年的一亿六千万下降到一千六百万,可以说是十不存一。清军杀戮成性,几乎将整个四川人口屠杀殆尽,最后却反过来栽赃到张献忠头上。

  “无耻啊!”李辉双手拍打着身下的杂草,对这种栽赃陷害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辉尽可能多的收拢流民,到八月中秋,已经收拢了流民五十余人,大多数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李辉没有妇人之仁,他拒绝接受老弱病残,他知道自己将要做的是什么事情,所以尽可能的充实力量,减少拖累。

  “为了拯救所有人,我只能放弃一小部分人,而其他人则会成为我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看着满身补丁的老妪踉踉跄跄走向远方,李辉的心在滴血。但是手从来没有软过。

  现在手下有了五十多人,李辉的胆子也壮了一些,他率领百姓们修建城垣,扩充基地,增强戒备,在这段时间里,清兵还忙着攻城略地,一时间还余不出多余的力量来征讨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