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历十八年_庙街四斗米【完结】(368)

  “去学校学习可不是读那些子曰诗云,你去了就知道了。你道你在船上操纵这帆船能自由的航行在海上这是谁都能做的吗。不会的人,跟着你来学,便叫学习,所谓读书,可不是整天学那些子曰诗云。对于任何陌生事物,你从不会到会,这便是学习了。这次可是明白了?”

  “老爷若是这么一说,那小的就明白了。老爷一说那学校,小的还以为是要去读书考秀才呢。呵呵,行,小的等回头就去那学校学习,保准让老爷满意。”

  两个人正说着的当口,飞鱼号已经离开了港口。不过他倒是没有跑的太远,就在这港湾里来回的滑行着,这个时候用眼睛看他就知道他速度不低。水有才没有在船上,替他指挥的是他的大副,便是那绰号叫做大头宝的。这两个人也都是练了半年多,这才能熟练的驾驭这条飞剪船。

  有了飞剪船,有了即将面世的蒸汽机车,各种商品的运输会加快,商品生产的速度也是会加快,这样便会带动整个贸易总量的增加。这个世界的变化便再也不是按照十年或是五年来计算了,而是按照一年或是半年或是几个月的时间来计算了。若是将来把辽镇内外都铺上铁路,那么从金州卫到辽阳城,坐那火车的话,顶多也就是半天的时间。若是把边墙以外,辽镇以北的地方都修上铁路,那么东北平原便可以提前开发出来,引进玉米和土豆还有红薯这些高产耐旱作物后,人吃的和牲口吃的便都有了富余,东北便可以提前发展了,即便遇到现下的小冰河时期,因为煤炭的提前开发使用,也能让人安然的度过寒冬。这里便是魏刚的根基,魏刚可以把这里当做大本营,然后向关内进发。这天下,已经让那些文臣和那位皇上给弄得乱了起来了,这便是魏刚的机会。若是不赶上这个机会,还让他们这么整下去,华夏那可真是要落后于泰西诸国了。魏刚觉得自己既然来到这个时空了,既然现下自己也是有这能力了,这些事情就要改一改的。他已然把女真人的历史给改了,华夏的历史他也想给改上一改。

  “报告老爷,山东那头的陈家派人来了,走的不是旱路,却是这水路,刚刚在港外,他家的船马上就要靠过来了。那头咱们的人正好在港外遇到了,这便派人过来报告给老爷。”

  魏刚正思虑着许多事情,身旁的侍卫过来做了报告。魏刚一听山东的老陈,马上想起了是跟着他一起做海上买卖的那那家伙。却是不知道这人来这里干什么,难道山东那边出什么事了?

  第241章 老陈其人

  陈德荣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已然是风尘仆仆。这要说起来,他这是第二次来这辽东。第一次来的时候,那是被海盗给绑来的,自家的船也是被人家给抢了。当日看这港口的模样,他就觉得新鲜。现下再看,却又是另一个样了。这要不是心中有事,他还真要好好的看看这港口的建设。仅仅下船后那么大略的瞅几眼,他心里就已经对这魏大人更加的佩服了。

  现下海上他自家也是有三条福船了。他也是按照新出的惯例在交那份子钱。三条船六千两,看似很多,其实他三条船只要跑倭国一个来回,现下就能赚上好到十万两了,六千两,这是一年的份子钱,还真是不算什么。其他海商现下也是不知道收这份子钱的是何许人,唯独他知道,但是他也明白,这事是不能往外说的。

  要说起来,打从和这魏大人攀上关系后,他这买卖可是越做越大的,家业也是越来越大的。起先他在胶州地界,也就是个一般商贩,仗着家里有官身,不用交税,有些田地,进过这几代的积累,他家才算起来。他爷爷那辈的时候,他爷爷和他二爷还要亲自下地干活,雇佣的伙计也都是和他爷爷差不多的。这要不是他爹爹中了举人,他家也是不会起来的。后来他爹爹进了地方县衙里当了一个小吏,他家这才慢慢的发起来。

  到了他这一辈,他和他的兄弟们都是没有考上举人,所以他爹也是着急。别看把他叫老陈,其实他才四十来岁,他爹也就刚刚六十。这是有他爹一口气在,所以他家现下还是算有官身的。因为没有考上举人,他爹也是不少埋怨他。但是这种事情可不是逼就能逼出来的。他爹这一支没有举人,他二爷爷那一支人现下也是没有举人。这个时代,一大家子人都是在一起住,所以家业也都是要共同建设的。他二爷爷那支人中,他有一个堂兄自幼不习文事,却反倒对武事感兴趣。另外对这出海捕鱼也是感兴趣。这样的人在这个时候,那都是要被家里人唾骂的,这就是没有出息了。

  可是他这兄弟竟然在外头结识了一批靠海吃饭的人,说白了就是海盗。当然他们都是小打小闹那种的,跟海上那些两道浪三道浪的大海主比起来,那就是虾米了。陈德荣脑筋也是活泛,听了他那兄弟的游说之后,便决意要在海上打拼一番。于是这些人合着伙干了第一票买卖,往琉球那边去了一趟。当时那船货还有那条船差不多已经是倾尽了他家的老本了,这也算是冒险了,毕竟海上的事情,谁都说了不准。不过老天也算有眼,哎,还真是让这老陈做成了这笔买卖,顺利的出去,顺利的回来了,中间没有遇到大的风浪,也是没有遇到大的海盗。他家这一下子就发了起来。出海一趟,那就是几倍的利钱,老陈当日那条船上的货物,本钱也就是几万两的银子吧,等到他回来,便已经是好到十万两的身价了。在胶州当地,家里有田,银子还有十万两,还有别的产业,这便是大富之家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