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辛亥军阀_青史尽成灰【完结】(1009)

  石原莞尔一直在不断地问着自己,他当初以为将天皇交出去,一切罪恶都有裕仁一人承担,日本就能够保全下来。现在看起来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当初盟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而现在盟军却转脸就将这些诺言都忘记了。

  看着目前的态势盟军绝对不会放过一切和战争有关的人的,只是盟军现在还清理战利品,没有时间处理而已。

  石原莞尔这些天耳边总是回响起裕仁声嘶力竭的喊叫声,他们的确是太笨了,居然相信了盟军的话,出卖了自己的天皇。石原莞尔只觉得撕心裂肺的一般的疼痛,他恨不得杀了自己,用鲜血洗刷自己的愚蠢和罪孽。

  中国目前的确是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战争罪犯,就在抓住了裕仁之后,中国方面立即让裕仁向驻守婆罗洲的日本人发出投降诏书,同时中**队又展开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一举击败了士气崩溃的日本军队,将整个婆罗洲控制在了手中。

  目前在婆罗洲还有将近一千万的日本人,他们并不属于这里,也没有资格占有一寸土地。虽然他们为了开发婆罗洲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但是这些人注定了只是一个过客,没有资格享受这块肥沃的土地。

  中**队毫不客气,对于所有日本人展开了清理行动,他们所有的财产必须留下,然后人滚回本土。随即中国的移民就迁入了婆罗洲。

  经过日本人的苦心经营,婆罗洲的基础设施在南洋诸岛之中算是最好的,而且还有不少工厂,现在全成了无主之物,中国的移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享受这些成果,别提多舒服了。

  无数的日本人被赶出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婆罗洲,他们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片新天地,不过到现在才知道又是上天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PS:新书已经通过了审核,《奉系江山》,书号是2882176。写的是奉系军阀,黑土地的枭雄,关东的豪情,呼唤大家的支持!

  第六百四十四章种个蘑菇

  谁都清楚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艰难,开发一个新地区更是如此,日本在婆罗洲苦心经营了十多年,前后投入数千亿的资金,这才将婆罗洲变成南洋的一颗明珠。

  完整的铁路和公路,还有机场码头等等,另外还有基础设施完整的村落,这些东西使得中国民众搬进去的第一时间就能开始生产活动,一点障碍都没有。

  而日本人只能再度回到拥挤的四岛,而如今四岛正是哀鸿遍野,他们的命运也可想而知。顺利掌握了婆罗洲之后,中国整个南洋开发行动也随之展开,整个南洋有数万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既能够为中国工业提供原料,又能够充当粮食基地。

  不过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就要先了解整个南洋的自然情况,中国政府从各个大学之中抽调了三千多人,组成是十几个科考队,分乘着考察船,针对南洋展开了大规模的摸底行动。…

  乔宇也对开发南洋十分重视,他要求将日本赔款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投入到南洋的开发之中,另外每年也要从财政之中拿出转向的移民资金,对南洋地区的基础设置建设一点都不能松懈。

  而且也不能只把南洋当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还要在这里建设大量的工厂,因地制宜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一个南洋经济圈,同中国其他的经济圈形成互补和竞争关系。

  乔宇一直认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足够的zìyóu,不能死板的划定区域,而要让各个区域之间充分竞争,南洋发展的条件很不错,单纯变成国内的经济殖民地是没有必要的。

  这也是吸取苏联的教训,二战之后苏联粗暴的将东欧各个卫星国进行了职能划分。每个国家都成了苏联工业体系的配套车间。结果各国普遍失去了经济活力。也不能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最终由于经济问题酿成了政治上的离心离德,对于苏联来说是很致命的打击。

  当然苏联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他们人口数量有限。二战又损失惨重,人口还没有恢复,就要和美国展开高强度的军事竞赛,不得不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获得最快的发展。

  相比苏联。中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人口数量,甚至这个数量优势对任何国家都是压倒性的,因此中国能够进行奢侈的产业布局,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将所有人口都卷入工业生产之中。

  中国的工业化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变化,一个人口超过了美欧总和的庞然大物一旦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华丽转身,能够爆发出的生产能力是绝对惊人的。

  美国目前还是世界的经济霸主,制造业的龙头,但是只要中国坚定的推广教育,建设完善的基础。而后大力吸纳资本,二十年之间中国绝对能够彻底超越美国。而且这种超越是不可逆转的。

  资本就像水一样。而市场就好像是蓄水池,中国拥有最大的潜在市场,还有最大的生产人口,任何想要发财的资本家绝对不会放过中国这个市场,资本必定会疯狂的流入中国,这种情况就好像一战之前欧洲资本大量流入美国一样。

  别管美国人愿不愿意,都是无力扭转的。其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美国和相像,不过是美国崛起伴随着英国和整个欧洲的衰弱,而中国的崛起是以美国的衰落为代价。

  这一点罗斯福这些西方最优秀的政治家并没有足够的估计,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长久强大带来的优越感,另外一方面罗斯福也不相信中国能够完全实现工业化的转变。在大多数西方政治家的眼睛里中国是一个强大而贫穷的国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