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火中原_华人【完结】(515)

  我口气缓和下来:“那你所说的中国又是什么意思?”

  “这,当然是中原,朝廷开科取士的18省,文明富裕,人烟稠密,气候适宜。当可称中国。关外边远荒僻之地怎敢妄称中国?”

  原来他口中的“中国”是这个意思。我忽然想起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周瑜对孙权说曹操:“彼所将中国之兵……”这个鄂春眼里的“中国”比那个时候可大多了。

  我不妨再给他扩大一下眼界:“鄂春,今后不论内地还是边疆,凡是我中华人民的土地。都是中国之地。”

  “那,大人是说,我们边疆之民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人,中进士了?”

  真没想到他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沉思了一下,答道:“今后,凡是我中国之地,中华子民当一视同仁。这东北边陲,当大力兴办学校、学堂,如此富饶的土地,定可为国家出许多人材的。”

  鄂春极为兴奋。我又当即给了他的部队中华军精奇里江独立支队的番号,暂时隶属于骑兵师指挥,又把缴获俄军的武器,包括大炮和步枪都配发给了鄂春。从骑兵师派出军政人员训练这支在乌苏里江以东第一支地方部队。这几日立刻就用俄军留下的弹药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枪炮声响起来,从伯利来的俄军探子也许会以为这里还在战斗?我们当然也向北派出了侦察人员。

  第五卷 韬光养晦 103乱与定(44)

  地广人稀。原本每平方公里就不到一人的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经过俄国侵略者两年的屠杀,现在更加人烟稀少了。估计黑龙江以北的100多万国土上的人口可能比这里更少。不行。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大致起草了一个移民计划。首先以既有城市为中心,在周边建立军事据点。然后再内地,首先是我们控制的区域动员移民。凡是三年内举家移民到这里的,每个人授予20亩土地。在军事屯堡居住。耕种5年,全部土地永久归个人。不过,移民负有保卫国土的责任,每家必须有人参加各屯堡的民兵组织。由政府提供武器和训练。对了,对于我军暂时没有控制的地区也可以用清廷的名义下诏书宣布这项移民政策。移到黑龙江以北和库页岛的内地移民可以授予更多一些的土地。所有这些土地5年内不征收赋税。嗯,还有我们可以提供必要的运输帮助,比如海运,再比如在东北设置马车驿站。至于自行到这里的屯堡报到的移民,只要有当地政府发给的官凭,就补给他们一笔交通费当作安家的费用。没有官凭的呢,比如原来的马贼或者流民?一样登记,给土地,交通费按照在最近的黑龙江或者吉林的最低标准补发好了。如果能移来500万内地移民,这块国土的巩固就不成问题了。当然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要好好商议拟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不过这是要分好几年才能完成的,三年都不一定够。还有,内地各处叛乱的,只要投降就免罪,移民到东北收复的国土屯垦,他们造反本来多数也是为了活命,为了土地。移民工作在冬季是难以开展的,夏季来的移民要有一个安定的过程,比如,建造房屋之类的。内地没有土地的农民太多了。土地,有官方地契的自有土地,5口之家上百亩,应该是极为诱惑的。这样也可以有效缓解内地土改的压力。对了,给移民的只是土地的表面,地下资源依然归国家所有。一旦需要开采矿藏,可以把土地入股,或者卖给国家,或者由国家另行加成分配给新的土地。这一点要在新发的地契中写清楚。移民的同时要让我们的工业基地加紧制造相应的武器和农具。原有清军的那些武器暂时就让这些民兵用好了。

  几天来,一直盘算这个移民计划,与陈浩,王平、严学文等电文往来。

  陈浩已经到了北京坐镇。到了北京立刻被一大群访客包围了。首先是已经驻京的各国公使。走马灯似地拜访。都是来探听关于中俄战争方面的消息。陈浩都是同一套义正词严的说辞:“中俄间的东端边界已经由当初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现在俄国无端侵入我国领土,杀害我国人民,我们现在只是在自己的国土上驱逐侵略者。我们当然愿意和俄罗斯做友好邻邦,只要俄军退出我国领土,我们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他们一意孤行,我们只有坚决用一切手段保卫自己的国家。”

  第五卷 韬光养晦 104乱与定(44)

  至于有些人探听我军得到了那些国家的援助,陈浩笑道:“我们是得道多助,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我们现在暂时不能公布给了我们具体帮助的友邦。这一点还请大家原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给予我们真诚帮助的国际友人。”

  各国纷纷猜测,许多国家成了猜测的对象。英国,法国,普鲁士?美国正在内战,不会是他们吧?在俄国的压力下,以上被猜测到的国家纷纷发表声明对中俄战争表示中立。英法还表示愿意为了和平而居间调解。只有奥斯曼土耳其默不作声。可能觉得这件事情和他们没有关系。但是俄国人可不这样想。几年前英法和土耳其一起攻占过塞瓦斯托波尔。可是土耳其没有这样多的先进武器,在华也没有看得见利益和影响力,那么背后呢,英法?还有最近走的很紧的普鲁士以及奥匈帝国?都有嫌疑。俄国人的恼怒难以名状。要各国对华禁运的要求被列强拒绝了,理由是商业利益。英法等为了这种利益曾经发动了两次战争,怎能为俄国的要求自行放弃?何况最近的清国政府对贸易采取了极为开放的开明政策?英法在华取得了不少的商业合同呢?这是个自由贸易的时代,包括军火,似乎谁有钱都可以从全世界买到大炮和战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