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1035)

  他很清楚,明皇都自己的态度,李永芳种在了京城的前门,宁完我自杀了,鲍承先被割了二十刀,活活痛死。如果自己落到了明皇手里,根本没有可能有个好结果。

  但自己的家人,唉,越想范文程是越不敢想,一方面抱着侥幸心理,一方面极度的害怕。

  明皇这是个不确定的人,他在辽东只碰到过三次建奴或者也有汉奸。对于老人和孩子,第一次是交给了汉人包衣,拿他们来让汉民泄愤。第二次是在辽阳,让汉民配合着搞了一次屠杀。现在是第三次,自己的儿子和父亲,能否保全住了性命吗?

  他第一次开始后悔,后悔从贼当了这个汉奸,本来以为自己的眼光特别的准,可以在大金初建之迹,有个从龙之功,凭着大金的战斗力,进或攻大明,退可稳守辽东。自己可以一展所学,做一个人上人。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就这样半年,自从老汗病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起来。明军越来越强大,他虽然早早的意识到了不妙,也着手开始布置,并提前诱发了陕西民变,但还是阻止不了明军快速崛起的事实。

  从明皇亲征蒙古,袁可立三袭辽东,到明皇回军喜峰口,兵挫联军,最后一直到现在,范文程一直如在梦中,他开始越来越看不明白,这还是大明吗?这战斗力比万历三征朝鲜之时还要强大。

  如果自己没有做一个汉奸,虽然没有荣华富贵在身,好生的当个平民,甚至是包衣奴才,受这几年的罪,也不会连累一生困苦的老父、忠厚老实的兄长、贤良淑德、兰心蕙质的妻子,和那一个刚刚走的稳当,以及一个正在姗姗学步惹人疼爱的两个儿子。

  想到这里,范文程的眼泪夺眶而出,哭的真的好伤心,这种泪如泉涌的情形,他自己都不曾记得那是何时才有过的了。这泪是思念还是悔恨,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第七百一十一章 血脉相连

  就在朱由校抚顺城前现场办公的时候,收复沈阳与十万汉民双手被剁掉的消息,终于在大明传开了,这是继皮岛十余万军民被屠岛之后的又一记猛药,大明再次沸腾。

  大明的人们一边痛着一边快乐着,痛的是同胞们被屠杀、被伤残,现在的大明不是历史上那种对民族团结之心比较朦胧的时候,上行下效,大明的第一人如此重视,官员们当然也把民族自强团结的口号挂在嘴上,而百姓们因为受到了明皇的好处,明皇万事以他们为出发点,让他们对明皇无限的崇拜,将其认为是世间活佛、圣天子,他的话比圣旨还圣旨。

  何为同胞,朱由校的解释又与孔夫子的华夷之辨有所出入,一样的血统,一样的祖宗,这是同本同源,血浓于水的关系。以血统论为重。而孔夫子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再次被朱由校不认同了。

  别的不说,来一日本人,到大明来当海盗从商或者留学等等,然后定居大明,会说汉语,礼仪当然也一概用之,按着孔老夫子的话,他就能是中国人?如果都是黄皮肤黄头皮除了矮小一点,不好分清的话,那换个黑人套上前边的假设试试,谁能给他来个同胞这个称谓?‘啊可爱的山姆大叔,你是我的同胞,’这不扯吗?还是先以在大明这块土地上的血统论吧,至于五胡乱华什么之类的,比如李世民这样的,混了点血统的历史人物,先适用一下孔子的。飘洋过海已经定居海外的,那些人也只能用华裔来说了。

  当然是用了双重标准。但这东西按国籍、血统、文化之类的,无论怎么去分类,都无法有一个太明确的答案。连后世还论个不停呢,单纯的依靠那一种都有弊病,比如。按照孔夫子的理论,那后世的‘香港人’或者‘澳门人’也都没办法算是中国人了。而按照血统论,那台湾人能有不少数的纵划到日本去,而冲绳一地米久村的原居民,那全部都是中国人。按文化论,朝鲜就没有朝鲜了。他们的文化都是中国的文化。

  所以说这是一个实在分不清的矛盾体,自己这点半瓶子醋的水平,更别想分的清了。只能以现在的框架就事论事,还稍稍的靠点谱。

  百姓们倒是对朱由校这种无限小白的划分方法表示了赞同,极大的参加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等,这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一种表示吧。不管是对是错。总比一盘散沙要强得多。

  现在百姓们听到了建奴如此的恶行,将血脉相连的同胞如此的残害,立刻一个个的如同发了弦似的,剑拔弩张、发誓支持皇上誓灭建奴,报此血仇。这个议论的思潮一直蔓延到了整个大明。

  这个时候风向标已经相当的明显了,对建奴的仇恨值也升到了最高,辽阳屠城这样的事情变的无足轻重起来。大明善于谏言的文官。在毛文龙屠俘、辽阳屠城,这样的事情上,那雪花一般的奏折早已堆积如山,大喊着什么礼仪、贤德、仁慈、攻心为上,以德服人、要分清酋首和从众,不可一概从之、、、、、、但这种大明百姓的舆论潮流的转变,直接的影响到了这些言官,言官看着耿直,但一个个的那脑子转的可是相当的快。这种舆论导向在老百姓眼里顶多就是一个无序的,纯粹是老百姓们发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已。但在这些言官文臣的眼里,却看到了更加深层的意思。

  皇上对建奴的态度,是大明最高领袖的态度,这种态度从皇上的手里正在逐渐的通过各种宣传的手段,向着百姓们灌输。同样百姓们因为对皇上的无限认同,从皇上的身份上,以及各项惠民政策上,百姓对皇上无限的依赖、信赖,反过来更加的支持他们拥戴的皇上。所以才有了众口铄金之势,这是大势,文臣也好、武将也罢,在民心所向的皇上面前唧唧歪歪,那只是螳臂当车而已,一是不能阻止,二是会被皇上、百姓所唾骂。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