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1039)

  因为觉华岛位置的重要,悬在了辽西海湾中,距离宁城也仅仅30里,现在觉华岛再次被建奴所占,攻下那里,完全可以成为明军的囤积粮食的基地。而且芝麻湾是个良好的港口,可以成为莱登水师的一处良港,如此利于登陆队的后勤保障,以上就是觉华岛成为陆战队的第一目标的原因。

  登岛进行的相当顺利,事实上,对于没有舟船的建奴来说,这觉华岛就是一鸡胁一样的存在,知道位置重要,但对于他们来说,一点作用不起。若不是明皇东征,可能早就在二月之时撤离的干净了。因为出了正月,海上的冰就开始慢慢的融化了。这个时候只有少量的建奴在那里坚持着。

  三千登陆部队没费多少力量就将建奴打残了,有的从岛的南面跑到了岛上北面的磨盘山上。登陆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追他们,留两百人围在山下困着,这个时候山上没吃的,除了没有融化的冰雪之外,没有什么可食的,几天就能饿死这帮王八蛋。

  而大军则在不断的修建着港口等,要将这里变成一个后勤基地并供船舶维护基地。

  朱由校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战场打扫干净,战俘们该杀的杀,该宫的宫,女人该送走的送走。三十多万人,这个数字相当的要命,得亏建奴东逃,各家各户,特别是伪皇室带着了大量的粮食,成了朱由校的战利品。倒是不怕缺粮之患。

  这一仗打的太值了,统计出来的财物仅黄白之物,价值就达一千余万两白银,而从建奴女人手里、身上夺下来的金银玉器等首饰,就达几十万件之多,几年来的搜刮抢掠之物,终于又回到了大明。而一些文物字画,倒是还有一些,不过不多,这东西在建奴的眼里一钱不值,被毁了无数。

  何可纲现在已经将盖州、耀州、海州、鞍山、辽阳、沈阳一线控制的牢牢的,然后开始了四周的清理工作,现在的建奴已经是日薄西山,对于四周的村庄以及所谓的皇庄之类的庄子,那里还有不少的建奴余孽。

  祝各位在马年,行大运,发大财,遇艳福、遭中奖、撞鸿福!

  第七百一十四章 边墙战略

  辽东所有的俘虏现在都开始在分散着,男劳役分为二批人,一是集中在了盖州港口、以及盖州到沈阳的道路修建方面,因为现在已经有了有轨马车的成功经验,所以此次的道路设计为两条线路,一是官道的扩宽,建成水泥路;二是有轨马车的修建,两条线路均在三岔河以东,各城池以西,如此与水路一起形成了三条运输线。

  从盖州到沈阳,甚至下一步到铁岭、开原,并穿过边墙,一直向北。这将是辽东连接着渤海的最重要的一条交通线,这一条线路的三线贯通,预示着辽东提速的完成。那时辽东将彻底的被一切为二,农业、经济、军事、工业,必将大大的提速,其效用并不比边墙的作用少上多少。

  而且在朱由校看来,修路是也是宣示主权的一种方式,这个时节,俄罗斯公国对东北亚的扩张还没有开始,他们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铁岭、开原北边还有广阔的土地。这条路只要一路向北,走长春、哈尔滨、外兴安岭然后一路修下去,直到北冰洋。那样勒拿河以东的地方、现在无主之地的东北亚就能轻松的落到中国手里。

  朱由校不太了解那边具体的地形、地貌,只是知道冷的要命。但这个时候不占那就太可惜了。等到‘我大清’去签那‘尼布楚条约’时,一切就晚了。

  有这条路,就算是俄罗斯公国的扩张过来,也可以轻松的运兵过去,打仗也能轻松起来。这份帐朱由校还是算的清的,以最小的代价,将这块大土地占下来。还是比较合算的。

  第二批人当然是开始建矿、建水泥作坊,辽东地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而且又有着发达的水利资源。想修路,钢铁、水泥、火药等这些必须的东西,朱由校并不指望着从京城或者内地往这边调运。一是费用太高。二是太不方便,辽东地区完全的可以自足自给,而且路越修越远,指望着运送已经不现实了。

  铁矿、煤矿、水泥作坊的建设现在必须开始了,正好现在开春,正是建作坊最好的时间。作坊的建设为了充分的利用水力。当然是沿着三岔河,并利用山石、煤矿、铁矿的所在地,这种地方在辽东找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最后定在了鞍山这个地方,在那里相当的符合朱由校提出的条件,朱由校大笔一挥,一个圈圈就点在了鞍山那里。这个圈圈,是朱由校在辽东画的第一个圈,集中建成了一个小型的工业基地。

  只是第一步,可以说是先军政策,但随着辽东战事彻底的消停,辽东大皇庄肯定是要有一个大发展的,这个时候要有所准备了。

  而其他的一些奴隶。甚至是汉民,开始整合各个农庄、皇庄等庄子,那些庄子许多的地方都已经播好了种等等,就等着到了六月麦子成熟的时候收粮食了,民以食为开,辽东的发展,不能一直靠着内地供粮。四五十万人粮食的缺口相当的大,坚持到六月份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建奴们对于农活的确是不太适合,甚至比蒙古奴隶都要难以适应农活,学习起来相当的困难。建奴本身就是渔猎民族,他们是打猎和采参的出身,学习农活对于他们的确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但再难也得办,这里算是整个辽东粮产区最大的地方。虽然这些田地是大量荒芜之后留下的,数量比起建奴造反之前少的太多太多了。但夏收之后,针对这四五十万人来说,那是绝对足够了。所以管理起来虽然麻烦,也得利用上,不能精耕细作,那就干粗活。好在汉民在这里数量也着实不少,基本上采取的是三带一、三看一的原则,将三万余分配到十万汉民手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