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1043)

  从盖州到沈阳,张嫣的队伍走的很快,特别是听说朱由校已经开始从抚顺城动身往沈阳赶的时候,那速度简直就足以用神行太保来形容了。

  理由?当然是医者父母心了。早一日赶到沈阳,那十万汉民,就能早一步得到救治。这是救人如救火啊,何可纲被张嫣的要求所‘感动’了,无奈的只能护送着张嫣带着千余人快速的北上,而物质则由现在被罚苦役的东江军帮着随后押过去了。

  毛文龙的确是后悔了,因为东江军的所为,自己又永于担起这个担子,最终东江军们出了气,全体开始受罚了。在这个时刻被边缘化,的确是太不值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时的气愤,将四千余养了不少天的战俘。被一刀杀了,这种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的行为,让东江军只能白白的看着亲军系统奔赴各地,灭杀建奴,自己只能充当苦役。这还是皇上休恤他们,若是按照军法从事,估计脑袋瓜子都没有了。现在剿灭的建奴还不是他们最恨的,在朝鲜方面的莽古尔泰、以及祖大寿带领的汉军,才是他们真正仇敌。估计打到那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东江军上下,现在都相当的老实的干活,希望能赶得及下一步的明军迈过鸭绿江的那一天。

  毛文龙虽然与东江军一起受罚,但也同时得到了东江军整体更加的爱戴。当时东江军的确是被仇恨冲晕了头脑,事后冷静下来当然的后怕。毛文龙作为这只部队的最高‘首长’,没有选择卖了兄弟们,相反打算着硬抗。一句建奴逃跑反抗,被迫屠之,显然是把事情揽到了自己的头上,这样的行为倒也光棍,极大的感动着东江军。

  现在的东江军一方面好好的‘劳动改造’,一方面的知耻而后勇,准备着打回皮岛、杀上朝鲜,杀光莽古尔泰、祖大寿以及那些朝鲜的水师,当然更有孔有德那帮叛徒!

  朱由校比张嫣当然早到了沈阳城,虽然带着三十多万的俘虏,但抚顺到沈阳的距离相比较而言,实在是太近了。

  先期的目标就是剿灭沈阳西、辽海北边墙之上的建奴余孽。军事目标直指辽河东岸的七十个城堡。

  说是七十个城堡,也就是一个概念而已,其实这七十个城堡里有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驿站城,更有众多的路台、墩堡。建奴的人口不多,盖州到沈阳就集中了他们的四分之一人口。而边墙之上的那些镇城、路城等城堡,同样分布着不少的建奴。不过那些建奴不是建奴的主力部队或者说是高等的建奴而已。

  建奴一个个的如此的分散,朱由校并不打算大兵全部压上去一个一个的打,而是想着分兵而往。这样时间上就会加快许多,现在辽西地区已经算是全面开战了。控制住边墙,显然是实现战略目的的一种捷径。

  国内虽然知道皇上御驾亲征辽东,打了胜仗,但没有想到,这一仗开的如此之大,从沈阳一直到了山西陕西,现在全动了起来。这种全面开战的势头,让大部分人兴奋,更让一部分人担忧不已。

  第七百一十七章 汉奸的担忧

  中国真正去开疆拓土的皇帝,并不是太多,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以这不多中的之最。但汉武帝北伐匈奴、开拓西域被史家评价为“穷兵黩武”、“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盗贼蜂起”;唐太宗北破突厥,西灭高昌,南定天竺国,东创高句丽,被史家论证为“得不偿失”、“好大喜功”、“终结贞观治世”、“耗费民脂民膏”;永乐大帝南征安南俘虏叛逆胡氏父子,北伐漠北五次清剿蒙元残余势力,派遣郑和七下西洋远布国威,被史家斥责为“劳师耗饷”、“糜费无度”、“征战无休”、“涂炭生灵”。

  中国人自古就不太喜欢征战,不被逼到了亡国破家的时候,都不愿意打上一仗。只要守在中原地区那一亩三分田,越雷池一步都不行,谁敢超越中原王朝的习惯性边界谁就是千古罪人,理应千夫所指,万众唾骂。

  不说是三位大帝是对是错,也不言这些史家们代表的一些议论,一个个说的如此的悲天悯人是多么多么的愚蠢或者正确。朱由校一直信奉存在就是道理这样的话。

  结合到自己现在的亲征,在辽东已经击溃了辽东主力、直捣黄龙。军事目标看似达到了,但离真正的一劳永逸的解决,还差上不少。从蓟州、山海关东进,渤海湾海路攻袭,盖州到沈阳线亲军出击,这等等的一切,都是在为真正的收复松辽平原在做着准备。朱由校需要尽快的给大明百姓交卷,不要让他们把那些“穷兵黩武”、“劳师耗饷”、“糜费无度”、“征战无休”、“涂炭生灵”等帽子给自己扣上。

  而在边墙上打圈圈,先把这些失地给拿过来,能极大的增加大明官民的信任感。好比去年北征蒙古,大同以北的岱海和归化城一样,那是实在的利益。大明上下多少人流着口水看着呢。

  现在松辽平原也是如此,相对建奴动则几万的兵力来说,这里只剩下‘散兵游勇’了。对付他们都不能用什么征战这样的词了。只能是清剿二字了。

  这时候朱由校需要的就是稳稳当当的,分步分批的将边墙控制在手,将境内的建奴统统抓住,平稳过渡松辽平原的控制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