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110)

  刚刚回到乾清宫不久,杜永明小跑着过来了,累的和狗一样气喘吁吁的直吐舌头,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习惯了才有这种样子,没看到老魏都这么多岁数了还挺结实。朱由校也不废话:“用蓝色的棉布,给这八千净军一人弄两身短打扮的衣服,不需要多好的作工,只要结实就行,包括内裤,帽子,得多少时间?”

  “回圣上,这一万六千套衣服在织工局做得一个月,”杜永明算了算,把织工局的一千多人都算上,一起动手的话,一天能做六七百套衣服帽子,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有把握的。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时间。”

  “织工局一共有会做衣服的一千一百七十多人,让他们每人每二天做出一套出来,一个月的时间就做出来了。”

  “不行,太慢了,得改变工作的方式,按着这样的速度夏天都过去了,你这样,把衣服设计好了,然后分下工,由专门的分别负责画样、裁剪、缝制等,这样流水线的工作比你那种全包的方式要快的多,而且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熟练的程度也慢慢的提高,速度自然也越来越快,你去找几个工匠商量分工的问题吧。把这个事搞好朕有赏,办砸了准备去浣衣局,还有,买布的钱找大伴要就行了,敢贪朕的银子一样送你去浣衣局,明白吗?”一个月的时间其实是能接受的,今天才五月十五,一个月后才到了最热的时候。

  “明白,奴才一定按照皇上的要求完工。”

  “那羽绒服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已经做出成品,但的确有出绒的情况发生,奴才已经开始着手改进,估计这两天就出结果。”

  “好,你下去吧,把这两件事做好。”

  “奴才告退。”

  这净军的衣服解决了,倒是锦衣卫那二万多件是必须抓紧了。好在他们都是在京城有家有口的,即便是没有家室的光棍汉,让他们自己帮着调一下就是了,可以把布扯好了,把样式印个画给他们家人送过去,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办妥。想到这里马上对老魏说:“大伴,这边的衣服有了着落,但锦衣卫那边还没人做呢。我看不如这样,你去采购这二万人需要的棉布,让织工局另行设计一套款式,按那个款式扯布,并印二万多张设计图。然后让锦衣卫们写好了地址,给他们送家里去,让他们家人给作出来,每件衣服写上姓名,然后再收回来给锦衣卫,你看可好?”

  “圣上英明,这个主意太好了,家人们都知道自己人的尺寸,也好做的舒适,奴才佩服。”专业马屁者。

  “既然大伴也认为可行,你吩咐人去办吧,让办事的人注意给朕省钱。等布和图纸印都弄好了,朕亲自去南宫。”朱由校挺高兴自己的小聪明,想着自己的亲军拿着自己的训练服,那种心情可想而知了。

  这时刘志选来求见,朱由校这才想起来今天正是义卖的正日子,这几天忙的都找不着北了,要是刘志选不来,还真的给忘记了。急忙的让他进了西暖阁。

  “圣上,今天午时就开始义卖了,所以臣向圣上先行禀告,”刘志选现在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现在他可是京城的红人,皇上御宴招待的贵客,这个在京城都传遍了,而且皇上把他最喜欢的得意之作全部都给了他,当做赈灾义卖的物品,而且还准许他人和皇上的木器、文物字画一起义卖,这皇上亲手打造的东西可绝对是个传家宝,那价值绝不会低了,谁不知道宋朝的宋徽宗,他亲手画的画千金难求,那还只是个画,这可是个大物件,据宣传上说可是四十八件家俱,大明朝有钱的人多了去了,就是不知道最后**,更何况这次买皇上的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也和以后不一样,那是挂着善人的名声,永远的刻在石碑上的。那名声可就大了,能和皇上一起刻在石碑上,还是永远,这是钱能买来的吗?多少权贵想走走后门,看能不能内定一下,直接不走拍卖的形式,但这种万众著目的事,谁有这个胆子?最后都放弃了。

  而朱由校的名声也是一炮走红,把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拿出来卖掉,而且还有一百件价值无法估量的宫藏名人字画,为的就是给灾民筹款,这样的好皇帝哪里去找?从古到今能够做到这割舍玩物的皇上又有几人?这说明皇上是仁慈的。

  而且皇上已经开始整顿宦官了,现在京城里已经有宦官开始扫大街,打扫卫生了,这是皇上出钱给大家在服务。老百姓什么时候见过宦官们为了百姓操持贱业?在京城里看见宦官都得躲着点,但灾难后,宦官们好象都老实了许多许多,市面是抢买强卖的事情好象少了许多。而且现在无名白都被皇上一扫而空,搞去修路了,这京城里的乞丐、小偷小摸、抢劫的明显减少,有口饭吃了谁还铤而走险干那买卖?京城的百姓都在议论着这些变化。

  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收藏、推荐以及、、、、、、好了,祝各位有个好心情,一切顺利。难得的一个顺字在你看完此书后永远伴随着你左右。

  第六十九章 义卖前奏

  京城因为有钱人也多,捐东西的人当然也很多,打算买的也相当的多,更有江南的大商人也想求购一套,这些天刘志选可是风光无限了,多少人要求给自己开个后门,不为别的就是想占上紧跟着皇上的位置,不求买到第一位,人家求的是捐物多少的第二位,第一位就不能求了,那是皇上的,除非你能拿出这148件无价之宝来。这第二位的位置可是有操作性的,只要事前知道了别人都捐了什么,比他们的贵重一点,再在拍卖的时候搞点托还是有可行性的。就这样,刘志选开始了左右逢源,各处的卖好透露消息,结果致使了一轮又一轮的撤换捐物的竞争。好在没有朝廷大佬级、皇亲国戚和勋贵们争夺这个位置,否则还真让刘志选难办,现在光是捐的物品已经达到了二千多件了,形式相当喜人。所以刘志选也不象一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收了,而是把不入流的东西先退了回去,然后对再收的东西精挑细选起来,当然也有一些拿着破烂的东西来凑热闹的,甚至有拿溺器的。开始的时候说是西汉‘虎子’,这样的玉制品立刻吸引衙门里的人拿在手里欣赏一番把玩一下,但谈到用途时却说出了溺器,直接就被赶走了,拿个尿壶也敢上这来,信不信给你专刻一个‘大明小气碑’,立上边说明你是大明第一抠人?把那个捐溺器的主给委曲死了,大呼这是西汉的文物,但没人理他,最后只能嘟哝着‘有眼不识金镶玉’委曲的走开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