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301)

  “皇上还请三思,现在的大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连当中神宗之时,兵力、国力远胜如今,张居正都先择了妥协,换来了大明和蒙古几十年的和平相处。而今如皇上擅言开边用(武力开拓疆土),会使我大明陷入险地的,还请皇上三思。”张瑞安一听皇上竟然有此意,不由大惊,满朝文武也是大惊,这可不是小事,在如此内忧外困的状况之下,如果再和蒙古那边开战,可真是四面楚歌了。

  “皇上,此时是借蒙古牵制建奴的时刻,万不可轻言开边啊!”

  “皇上一旦开边,必将陷明朝腹背受敌,形势逼人,万不可轻言开边啊!”

  大臣们当然怕打仗,不因别的,着实是打不过人家,即便是对付蒙古,大同、宣镇也是以烧边墙外的草为主,来抵抗蒙古。

  “够了,大明马上立国,太祖、成祖把蒙古打的是落荒而逃,惶惶不可终日,现在江山到了我辈之手,而蒙古更是四分五裂,如此景况,每年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蒙古人越过边墙,来大明打谷草,守城的兵将却只是漠然的看着同胞被蒙古人劫掠、杀害,如有女同胞更加上了随意凌辱。都是朕的子民,朕如何能吃着他们的供养而任由异族欺凌!”想想一个堂堂正正的历史文明古国,却被野蛮民族如此骑在头上拉屎,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如今之形式,不是需要忍让,而是需要铁和血,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明的生死敌人又岂能假他人之手报之,此生死大仇必将我大明亲雪之!众爱卿难道不见宋朝如何同辽战多年,联合金后,反被金所灭。到南宋之时,又联合金抗蒙古,结果又被蒙古灭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有此血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假他人之手,不如自己靠自己。况区区一建奴小儿,总人数不过二百万而已,若无蒙古族不断的联姻支持,恐早已瓦解崩溃,可怜众朝臣却妄想依靠此等异族牵制建奴,此无异为与虎谋皮、痴人说梦。众爱卿视建奴为虎,朕却轻视之,小小部落亦敢与我泱泱大国叫板,直如螳臂当车不知死活。朕来日必将亲赴辽阳,直捣黄龙灭之全族。而河套地区本是我大明所有,朕如何可能令失于大明。汉时,尚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之语。一代新人胜古人,难道我大明就没有勇气和血性为我汉族大吼一句吗?朕意之决,传旨给归化城,若有一丝的耽搁,朕两月之内必将在归化城中亲审八大汉奸!”

  “皇上,为了大明社稷,还望三思而后行啊!”大臣们都慌了神了,纷纷跪下来求告皇上三思。

  “众爱卿,你们食君之禄,就应思君之忧,看看你们那胆小怕事的模样,哪里有我大明江山气吐万里如虎的气盖?朕视蒙古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一小小归化离大同不过五六百里地,朕无须大军,只带净军,到的城下,此城一日可下!大明对付蒙古,如大人耍顽童尔。”对待地形一马平川蒙古,有必要紧张吗?现在的形势还真象一个大学生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

  第一百八十七章 效忠风波

  “启奏皇上: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土木堡之变之教训,不可不思之啊!”张瑞图一听皇上这哪里仅仅是开边这样简单啊,分明是欲御驾亲征。虽然这个皇上玩性大,而且热玩个小聪明,也不受文臣的摆布。但的确比许多的皇上在品性上强出太多了。还真不愿失去这样的皇上。

  “哼,朕之武功如何,不敢自夸,宫变之战,千人净军一人未损,灭京营等四万余叛军,吓得叛军将自己的主帅挤死,窥一斑可知全豹,爱卿以为朕之武功如何?蒙古、建奴可有此战绩?”这可是值得显摆的战绩,以零伤亡对付数十倍的叛军,且大败之并全军覆灭,这绝对是军事史上的神话。

  果然不出所料,一听此语,全朝廷的文臣武将都哑巴了,虽然大体知道了宫变之事,也知道皇上新近训练了一批净军,但具体战况谁也不知道,只是知道经孙承宗证实,皇上利用净军着实打了一个大胜仗。满朝并不乏知兵之人,但还真的没听过如此战绩。班超虽勇三十六人杀千余人,自身也是死的差不多了,这不损一兵一卒,这样的战绩,的确不好找。

  “众爱卿,如蒙古、建奴,不过是纸老虎而已,看着强大无比,其实是柔弱不堪,不说朕,如李成梁在,他**哈赤感言七大恨否?我国中能人无数,更有戚龙俞虎这样的帅才,只是目前此练兵人才没有走到众爱卿眼前而已,如朕之净军,仅成军二十日,既能抵得上千军万马,假以时日,天下之兵谁人能藏其锋芒?何况蒙古小儿?”看着众臣无话可说,朱由校自鸣得意的说,大有小人得志更猖獗的意思。

  “启奏皇上,如今户部钱粮也不宽裕,若皇上再从西部用兵这钱粮方面可就紧张了。”张瑞图有些无力的说。

  “用兵当然得用钱,但打仗的目的性必须明朗,朕之用兵可不是对外宣扬武力的,而是要从战争中获利的,钱粮无须朝廷一钱一两,军士也无须兵部一兵一卒。不过朕有言在先,所得土地和战利品,也是朕自行分配,任何人不得眼哦。”朱由校说的也是调皮,直象是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

  群臣却想,这还真是死催的,难不成皇上就想仅凭着手里的那点净军和锦衣卫,就打到蒙古去?但这样的话还真不好劝说。皇上现在脾气大的很,到底是君,众臣也不知道他这些自信哪里来的。好在现在有孙承宗和徐光启这样的重臣在旁,且找他们出来劝说一二吧,估计一个是他的老师,一个是他好不容易从上海请来的高人,应该能劝进去吧。皇上如此偏激,这哪里是一国之君,搞的跟个豪杰一般,非国之幸。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