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31)

  至于后世有些评论说的什么如果有玉米、红薯之类的耐旱作物就怎么怎么地了,那就更不靠谱了,那些东西也是要不断的改良品种才可以高产的,直接拿过来移植,比现有的还不如呢。到了清朝的时候才慢慢的改良好的,现在有个毛用。再说了小冰河是个长时间的气候表现,待续的时间是二三百年,最严重的时间段也不是这二三十年,而是大清入主中原的那四五十年。这个灾难也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世界共有,人家没事,怎么就明朝亡国了?政治、经济、军事不行还能把责任放到天气身上,这赖皮的也真够可以的。亡国不亡国和气候没什么任何关系,就两个字钱和兵。有钱了能办好多事情,比如说免了农民的税收,让他们和士大夫一样享受大明国的待遇。那样流民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再搞点水利,老百姓能活下去了,谁还会跟着李自成冒着杀头的危险搞什么叛乱。

  第十九章 抄家收获

  其实明朝的税真的很低很低,三十税一,这个税率无论什么朝代都没有过。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全国已垦已种的田地,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三十二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就只剩下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经过张居正一番整顿与鼓励,万历九年的数字竟然一跃而为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万历九年的数字,是经过三个年头的严格丈量而来的,过了这么多年,一直也没法再丈量一下了。

  而明代的农业税收是多少呢?明初的时候,“田赋收入达到3227万8900石”,到明成祖以后,“每年的计划收入一直保持在2700万石左右”,“1600年以前,基本税额为粮食2600万石”,按照亩产1.2石这个平均的数值计算的话,明代晚期平均税率约3%,平均的农业税率都低于三十分之一,而明代晚期(不包括崇祯时期)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这样的一个税率不能不说已经低到了极限。

  但这是官面上的帐,其实算到了自垦农身上,那就没法算了,这里边有不交税的,而且占了大头中的大头,而且因为不是实物收税,中间又差了一成,唉,百姓苦啊!明朝自从中叶以来,政府不做该做的事,而收不该收的钱。农民在种种高压之下,也就无精打彩,把该垦的地不去垦,该种的田不去种了。再加上,土豪劣绅与贪官污吏相勾结,有田而不报,即使报也以多报少,这样所有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了自耕农身上,那重压已经不轻了。

  其实朝廷得到的就是2600万担,折成银子也就四百万两多一些,如果自己用点力,把这四百万两给农民省下来,让他们不用交税,那因此而受那些酷吏等的剥削也就没有了。这不是不可能的,国家的资源有多少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而人力资源那就更多了,就说光是太监有十万,宫女也不少,就是办个大工厂,把他们的剩余价值拿出来,一人也就是五十两银子的剩余价值,要知道自己可是掌握着许多的生产工艺流程,还搞不定这些。一旦、、、、、、、“回皇上,张光年回来了。”这时徐有志进来回报说,这个徐有志三十六岁,特长是说话流利记忆力好,所以朱由校安排他当个传达人。

  “让他进来,”朱由校一听张光年回来了,心想这效率挺高的,这么快抄完王体乾的家了,他还真有点期待。

  “奴才、、、、、、”张光年进来刚要跪下行礼就被朱由校拦住了。

  “起来说正事,”

  “奴才已经把王体乾的宫里的住所和在前门外大街的宅院给抄了。有银两一百三十五万七千八百九十二两,其中有银票四十万两,金子一万两,良田百倾。古玩字画十七箱,家中侍女八十三人送教坊司,宅院一处占地五亩左右,大汉将军看奴才十人没有一点贪污的意思,也没敢伸手。这是清单请圣上过目。”说着把清单递了上去。这是张光年此生最风光的一天,把以前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踩在了脚下,送到了浣衣局,解气啊,就算是做梦也梦不到如此一天。

  “好,你办的很好,拿一百两银子你们十人分了吧。另外晚上你再去给朕准备晚宴,记住,用你最高水准来,不要怕花钱,明白吗?”朱由校想看看这个张光年的厨艺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这可是正宗的宫庭膳食,如果真的不错的话,完全可以去外面开馆子了,应该比全聚德火吧,先在京城开一家总店,有了经验全国在铺开了,估计高端消费就能让自己赚的数不过来,而把张光年这样的人放在自己身边就是一厨师,而皇宫的厨师少吗?当然不少,少的话能成为一个尚膳监?光这个皇族、宫庭两个词的招牌就是一个最大的噱头。有钱?我们知道你有钱,但你吃过御宴吗?这样开了出来也让国民有机会尝尝,与民同乐。虽然老百姓消费不起成套的,但时不时的来个零点也能凑凑热闹不是。

  “皇上喜欢吃点什么?”说实话,张光年还真没给当今皇上做过菜,他去浣衣局的时候还是万历年呢。这么多年没接触过御膳监了,让他做他还真有点紧张。

  “不是朕想吃什么,是你能做什么,今天就是让你显显手艺的,一旦你过关,朕会给你安排合适的位置给你,别紧张拿出真本事来吧。”朱由校情绪不错,从昨天听张光年说他在御膳监时就有了这个想法,即便是张光年不能胜任,他也会找别人来做这件事,饮食业可是利润非常高,再和皇宫挂起钩来,那带来的效益可就大的不得了了,现在大明的有钱人真是不少,有的家族经过了二百多年的沉淀,那钱多的都没地花,藏在地窑里都发霉了,得想点法子圈他们的钱,高消费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