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384)

  想想自己也是相当悬,投机到了东林的怀抱,也算个东林党了,在孙承宗的护荫以及力挺之下,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东林是完了,而且是彻底的完了,好在自己身上有孙承宗这个标签,免过了一大劫。但皇上对‘辽东党’开始清算了,时间立了三个月,无论怎么算,自己都是没有一个好结果的。一向以投机为第一手段的袁崇焕,在分析完了利弊之后,决定铤而走险,向皇上投诚,如果能够得到其谅解并重用,那就是自己最大的胜利了。而即使是最好的后果没达到,能保住这一条命,能够安全着陆了,也比所要面临的危机强多了。

  “袁爱卿何罪之有?”朱由校明知故问道。

  “罪臣在任期间,多次贪污军饷中饱私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现在将所贪污款项列出清单,特来向皇上请罪。”说完,将已经准备好的清单拿出,双手高举过头。由宦官拿来过来递给了皇上。

  “一共是七十多万两,你任职几年,每年过手二千万两,怎么就依法这么少的数字?”朱由校一看,这个数字也太少了吧,一个巡抚才贪污总款项的百分之一,(任职三年算的。)说出来谁信?

  “回皇上,辽饷虽然每年逾二千多万,但到了辽东已经不足五分之三了。”

  “那五分之二去了哪里?”

  “回皇上,由户部、兵部等巧立名目截留以及路上的损耗。”

  “接着说说到了辽东之后钱的去向。”

  “是皇上,第批银两到了辽东之后,并不是单纯的按着所有的官职大小来分配银两的,分配的潜规则是按着诸将的家丁的多寡,因为只有家丁才是作战主力,打仗靠的是他们。”

  “家丁?袁爱卿说的是这个词,而不是战兵,家丁制度朕也有所耳闻,不过是喝着兵血的产物而已,那家丁谁的最多呢?”对于家丁制度,朱由校当然的不置可否,虽有可取之处,但弊病甚多。

  “回皇上,基本上又以辽东的本系人马为众,如祖家、吴家等辽东望族,他们是辽饷分配的主要对象,若稍有差池,他们就会不满,那后果将会相当的严重。对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是使些计谋,最终让前去的文官、武将丢官罢职,甚至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接着袁崇焕开始大倒苦水,将自己在辽东种种苦楚说了出来。

  说是以文制武,但在辽东那块,你治治看?多少辽东巡抚都让人给弄的身败名裂,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甚至是监军也不能幸免,别自己就觉得当个官就了不起了,没有兵,在辽东那个地界,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那是战区,不是和平的地方可以让一个文官来说东道西。

  袁崇焕当然深知其理,不敢捞边界了,手伸的长了,是要被剁掉的。象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弼那样的三兄弟,哪里是好惹的。在辽东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都是子一辈父一辈亲戚套亲戚的关系,对外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根本没有那个巡抚真正能够驾驭的了的。

  好在那些人也没有太过分,只要去的文官、监军,手不要太长,在留够了朝中大佬的、他们自己的,还是会留些肉给他们的。所以袁宗焕虽然第年过手如此多的银两,自己本身也就是贪污了七十万,其余的也都拿出来养家丁了,那才是在辽东立足的本钱。

  那些不是家丁的兵士,虽然有一年二千万的辽饷,但到他们手里的,连最基本的饷银都拿不到,这样大体就是辽饷的去向了。

  “袁爱卿,朕来问你,诸如孙承宗老师、何可纲、满桂、赵率教,他们也是如此拿钱吗?”这是朱由校的疑问,虽然不愿提及,但此事却不得不问个明白。

  “回皇上,但凡在辽东当官用兵的,都会被分到钱,只不过是多寡而已,如何可纲那个级别的,只是普通将领,其所能拿到的就是罪臣分给他的,量就相当的少了,只够他养几十个家丁的。而象满桂、赵率教,他们只是外来的武将,根本进不了辽东的体系,能拿的也只是他们正常的粮饷,和一些工事钱粮,至于他们在这里面伸不伸手,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了。而象孙老师如此级别的,也只是年节名义上的孝敬而已。”

  袁崇焕的回答,倒是让朱由校心里一宽,大明这块肉已经腐烂了,不丧心病狂的去挖地三尺捞银子的人,已经算是好人了,特别是孙承宗这样的,八九个孩子需要养活,那点工资还真养活不起,只靠着别人的孝敬、分润也是不错的人了。至于何可纲,那个级别是够不上贪的,而满桂、赵率教想贪污也够不着。

  “那这些将领就是养家丁也用不了如此多的钱啊?工事上也花不了什么钱,这些钱最后就这样落入了这些人的口袋?”朱由校听了之后不由的一阵感慨万端,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这二千多万两白银,是多少大明百姓的血汗钱,每年被挤了出来,献给辽东。但这些钱就这样从上到下的被分掉了。

  而又因为这二千多万,下面的官吏在收钱之时又要放大不少,其上下其手,哪里是二千多万如此简单?这样算下来,恐怕四千万也是有的。仅仅依靠平民百姓,一年拿出十分之甚至更多的比例来支付辽饷,不反才怪呢!

  如此看来,说是什么李自成、满清、魏忠贤、一支鸡等等亡了大明,都不如说是辽饷,甚至是这帮贪官污吏因腐败亡了大明。要知道辽饷不是只收一年,而是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始征收的,如今已经八年了,如果按着原有的历史再来一个崇祯十七年,再上那十八年的话,那将是多少?年复一年如此下去,造反的人肯定是不用交了,那这个钱在别人身上就会增加,加到那人也受不了时,就造反,那样这个接力棒就会接着往下传,最后直到明灭亡为止。这事真是太可怕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