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400)

  “好!就依孙先生之言,传令,撤军”温布楚琥尔也算是个拿的起放的下的人物了,当然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这六万多人马,最终还不知道能带回去多少呢?现在草原上的局势也是风云变幻,钱财等物没有了可以再抢,但如果拼光了人马,那不仅是个人的地位问题,没有实力在草原上存活的空间都没有。那里可是最直白的靠拳头说话的地方。而战术上,对付草原上的那三千净军,也的确可以用大盾的方式对抗,如果能拿下他们,一切也就都值了。

  而看着东南线的失守、西线大盾不断被击碎,这更让他痛快的下定撤退的决心。

  蒙古人想撤,基本上那就是随便撤,这点倒无须征得朱由校方面的同意,不过下马持盾的蒙古兵和劫掠的物资、百姓想要带走,那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了。如果单纯的依靠两条腿,朱由校还没有这个勇气,但有了战车,跑不过马,跑过马下的人还是有可能性的。

  既然蒙古统帅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蒙古人倒是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面对死亡了,撤的倒是从容不迫,最起码在朱由校的战车队彻底的转过拐角,排开人马之时是这样的。东西也就是拣了一些细软带走,这让多少蒙古人的心在滴血,心里恋恋不舍的看着自己抢来的锅、锄头等铁制生活用品。

  抢掠而来的百姓们也来不及带走了,路上那完全是个负担,按着蒙古人一贯的政策带不走的要一一杀死了,但现在人心惶惶,谁愿在这个时节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看到蒙古人要跑,朱由校当然命令加快速度,什么穷寇勿追他倒是没管,有便宜不赚王八蛋这话倒是记得清清楚楚。这时候能留几个是几个,俘虏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值钱,但在他的眼里那可是宝贝,这年头对于买卖、使用奴隶,是没人过问的。没见满清都是主子奴才的乱称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想想何可纲弄残的那些人,朱由校心里就疼的慌,可惜了的,怎么就不能宫刑后送去修修路,即使是自己不用,卖了也是钱啊,真是不当家不知财米贵,浪费是可耻的。不过当时的情况紧急也就算了,但在大同城里又有什么紧急的?这次自己可不能再错过了,正好也给以后处理战俘问题打个样出来,好让人参考。

  从东南方向西稍稍的挺进二十丈左右,就到了南北大路,西边一里处就是孙承宗带领净军扎的营盘,而官道东面挨着,就是蒙古军的大营。拐过来之后的朱由校战车部此次才算是彻底的排开了。

  此时蒙古人大多数还在马上,帐篷是带不走了,事情太突然了,大军官道之上,先期的已经在官道上飞驰而去,就朱由校那个速度,基本上是没有可能性追上了。而后面的也慢慢的开始加速。而拿着大盾的两三千蒙古兵,正飞奔着跑向自己留在官道东边的战马。他们都是在壕沟处阻隔净军通过的。这时候突然下的撤退命令,才让他们知道自己被放弃了,哪里有不抓紧时间逃命的道理。

  “满、赵两位爱卿,带领战车队尾随蒙古军追杀,以二里地为限,然后回头收拢战俘。”现在追击过程也只有满、赵两位带着的亲兵战车才能起到点作用了,别的净军还需要大量的训练。

  “是,”

  “传令阻击战车,选择有价值的人物阻击,如果找不到,自由射击。”

  “传令持弩净军迅速包围战场,大汉将军们也去抓捕战俘。”

  “传令孙老师部,迅速赶赴战场围堵战俘。”

  “传令所有杂役宦官,准备清理营房,给百姓登记,寻找有无奸细。”

  、、、、、、

  现在蒙古人退兵了,当然在抓战俘、处理后事了,所以朱由校下了一系列的命令,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些打圈子的,至于追杀蒙古人,他可不敢想。让满桂出击也就是做做样子,迂回曲折的抓些战俘而已。而蒙古人留下的大量劫掠来的物质,当然是要笑纳的。

  至于那些劫掠来的百姓,刚才朱由校看蒙古人营盘的时候就发现了。如此的没有立场,竟然怕死为敌人挖壕沟围堵净军,这可不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所为,虽然被敌人拿刀逼着才干的事情,属于事出无奈,但那是要害自己的同胞,多少二鬼子不就是这样的理由吗?“大哥,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啊!”这样的理由只能说明你是个怕死鬼,一个软件软骨头!不地到底是升斗百姓,指望他们有多高的斗争觉悟也是不现实的,民情民风如此,也无甚可言的。不过对这些无限接近叛国的行为当然是要恐吓一番的,下一步开发草原也是需要人的,这正好是个借口,把他们拉了过去建新城。

  阻击弩胡乱射了几箭,倒是杀了几个蒙古军,但对整个战争所起的效果并不大。这时孙承宗则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想要下跪,却被皇上早早的扶了起来,一脸的风霜、花甲的年龄、几日的苦心孤诣,真的是辛苦了,朱由校哪里能让他跪下去呢。

  第二百五十章 大明英烈

  孙承宗激动的站了起来,声音有点发擅的说:“皇上,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不蒙皇上搭救,老臣这一辈子的英名,恐怕要毁之一旦晚节不保了。”

  “孙老师所言差矣,怎可如此谦虚?以三千对十万蒙古兵,仍然重创敌人,并杀死数万蒙古兵,如此骄人的战绩,本应举国同庆才是,孙老师如此谦虚,让其他将士如何自处?”朱由校说的也是实情,如果按着战局的发展,如果自己不率兵来援,估计孙承宗能让蒙古兵慢慢的给磨死。但问题是现在自己来了,一片乌云就此吹散。而孙承宗前几天的努力成果,就必须有个说法了。以一比三十的人数差,仍然能杀敌如此之多,这本是战争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是会鼓舞整个大明人心的。这是必须的定性。无论是从任何角度出发,都应如此应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