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518)

  兵部也写好了大捷的塘报也一一下发到了各地,宁远当然也收到了,这一下,宁远轰动了。吴襄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回到了宁远。

  袁可立占领了盖州,并没有停留,而是把东西收拾了撤走了。这说明什么?大家都是长年打战的人,一直都是一寸河山一寸血,守的是如此辛苦,收复都基本不可能了。但已经到手的地盘,就这样给吐了出来。倒是把盖州城里所有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全部的和物质一起洗劫一空。

  从这点上。完全可以看出皇上的作战意图,那就是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象以前一样,为了保住某个城或者军堡,投下多少多少的兵力、人力、财力去死守、硬抗。

  作为辽东的土著来说,他们当然明白这根本是无用功,建了城或者军堡。那是需要人去守卫的。但无论是单独的堡垒或者是有所依靠的几个军堡,在建奴的全力打击之下,很少有能最后保全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军不敢野战。虽然身为辽将自身,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野战的确是败多胜少。不是建奴的对手。

  那这下建奴就有了机会针对单个的目标下手,甚至一困就是半年一年的,最后连打都省了,要么直接被饿死,要么投降,原因就是没有援军去有效的救。因为谁救谁就要面临着野战的考验,越打越胆战心惊的辽兵,一听到野战就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得输,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怕越打不过,越打不过就越怕。

  而且无论军堡还是卫城都需要大量的钱粮,不管辽饷合不合理,但这种守土的方式的确是太扔钱了。什么辽土养辽人,只要你在关外屯田,简直就是给建奴们在生产粮食,他们会在粮食成熟之时来抢,因为粮食是种在野外的,那就要面临的野战。

  相反皇上不管不顾的,只是把守着山海关这一条,虽然看着是一个战争的门外汉,完全不懂得什么是寸土必争的道理,忽视了祖训里的‘不割地’原则。但无疑是误打误撞的,变成了解决辽东问题的最好方式。最起码,那真实的辽东军费就不用花了。

  而因为坚壁清野,不与建奴接触,战士们也就不会有伤亡。依靠着山海关这样的雄关,建奴敢于进攻的可能性真的不大。至于下一步的反攻,那是下一步积蓄国力兵力之后的事情了。

  更因现在皇上注重的是人口和物质,依建奴的人口基数和经济条件,如此耗下去,根本撑不住几年,就要面临着破产。现在二次从海面而来的战斗,都是利用强大的远洋能力,这次更是掐住了建奴主要的‘进口’港口,只要扼守住了三岔河,那建奴的物质就会开始稀缺,那就更谈不上什么经济了。

  莽古尔泰信心满满的赶到盖州的时候,那里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一个人毛都没见,到了连云岛也是如此。气得本来就脾气暴躁的莽古尔泰更是暴跳如雷,建奴上下这事传的也是沸沸扬扬。这样的消息更让祖大寿感到皇上的谋略厉害,根本不贪图什么失地的收复。也不想着太过扩大战果,打了就跑,找机会下次再来。

  第三百三十二章 交还辽饷

  这样死皮赖脸的无赖打法,完全抛弃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尊严,但对付建奴,却是口口到肉,次次见骨,凭着建奴那二百露头的牛录,能经得住几次折腾?一击必中抽身而退再行伺机,别说是建奴了,谁遇见谁头疼,比毛文龙那点小儿科,强了无数倍。

  所以锦州的失守,皇上根本也是漠视的,只是守住了山海关一线而已。看来这就是皇上对辽东的基本战策了,建奴这架战车如果再不寻求‘出路’的话,在这场龙虎斗中,注定是要败的。

  这是宁远众将分析的结果,因为负责来给他们联系招降事宜的莽古尔泰已经改道南下盖州,所以那十日之限又延长了。

  吴襄回来了,当然是和祖大寿他们先谈了皇上的蒙古大捷,这可是第一手的消息,没有任何传媒的传染、加工。听的祖大寿等也是感同身受,大叹皇上的战斗力是越来越强了,如此下去蒙古战略肯定会越来越顺。因为兵是越打越强的,老兵和新兵的差距有多大,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当吴襄把皇上最后的好自为之四之说完,众辽将已经惊的是冷汗直流了。特别是从山海关那边回来的祖大乐,听到皇上的军队以一二包围了两万多蒙古大军后,硬逼着蒙古人不战而降,就不由的打了一连串的冷颤。因为他想到了山海关,那时的锦衣卫可是控制了四个城门的,与包围何异?如果那时候真有什么兵变之类的,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皇上这是在给辽将留个机会,也是在给自己留个机会或者说是借口,如果还依重辽将守疆卫土,还好说一些,但他连那已经到手的盖州都放弃了,又怎么会在意他们去守卫锦州、宁远呢?这样的情况让众辽将真的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了。

  最后,祖大寿无奈的说:“诸位。如今的形式,皇上只会越来越强,其才智高绝,利用木匠的特长,创造出了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武器,更克制住了那冲车。所带之兵也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这样的战力。只会越打越强。而现在不难看出,在对金之战中,皇上也是着重人口和物质的争夺,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袁可立利用其远洋能力,就这样不断的找寻突破口。一击而走,这种倭寇式的战法对于没有水师的大金却是致命的威胁,两次大捷均在三江口附近,假设有一天,袁可立沿江而上,大金如何?而若要发展、建立水师,那也非一朝一日之功。无论是财和人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在这场明金之战中,某看不出结果,但倾向于明皇,扼住了出海口,对于不事或者说不善生产经济的大金,更是与周边交恶的,能有什么法子能够解决?如今降了大金故然是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但若建奴垮了。吾等又将如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