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723)

  而锦衣卫们可都是一个体系、一个城市、一个南苑军校出来的,他们都是相互熟悉的,自然是相互热情洋溢的诉说着战友情深。从开始南苑那种让人‘闻风丧胆’一般训练,到了现在撑了下来,变成了大明帝国最为强大的力量,是的没有之一,无论是人数、装备等,锦衣卫都是最强大的。就是目前最为极端的遂发枪,也是先与其他亲军而拥有。一个个热烈的拥抱在一起,恍若隔世。

  袁可立很快的就把盖州以北,唯一的一条官道之上,定为了阵地,那里是通往耀州城(已经成为了遗址)的唯一可以大规模行军的道路,而其他的小路,则只适合小股部队通过,那里只要一两百人,就能堵得死死的。因为皇上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围点打援,不断的让建奴自己送上门来,最后更是让建奴的头子也顺利的撤回来,不要在大明那边搞东搞西的。

  虽然袁可立认为,把建奴的头子拖在了边墙那边,那可是最好的消耗建奴物质的。五万人的外出,不仅仅让明军受不了,而建奴的以战养战,则更因没有了‘供养者’而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袁可立的想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朱由校的策略也不能说是不正确。凭借着‘坚盾利枪’,大明已经不再惧怕建奴,甚至是强压建奴一头,只要把袁可立的‘海军陆战队’来一次扩编,再配上火枪,直上沈阳,也不是不可以。但辽西地区、朝鲜地区如何解决?也凭着单纯的征战吗?袁可立提出的是对朝鲜驻军,但那样就能彻底的解决大韩民族吗?世界转化的很快,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现在不是和平发展年代,仍然是丛林法则,但世界始终会进入和平时期,那时候什么样的局面,谁好说呢?再则说了中国的汉族除了越南那次之外,例来没有对外侵略他国的例子,这种行为行为的确是一种最为美好的品德,朱由校不想这种美德被灭,不征之国之中,朝鲜是被大金灭掉的,日本是因为侵略中国才被中国灭掉的。这才是朱由校愿意看到的,听到的。

  ‘童养媳’在五个军堡里,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不妙,如今盖州之事,已经通过了六百里加急,传到了沈阳,但左右不见援兵的到来。而军堡里的明国商人们,则在知道了明军那边的消息后,一个个的请求带着他们的人走出军堡,向明军投降,从而免去被抄家灭族的待遇,因为上次的商人已经接受处理了,就是一半的财产充公而已,并且这一半的财产,也可以通过从南洋诸国那面往明国倒买粮食,才把钱一二年的时间赚回来,这样不算惩罚的惩罚,当然是商人们愿意接受的。一听话还是那个政策,当然就想走了。而且皇上的金口良言可不是一般的承诺,那是绝对的金字招牌。连东林党搞的宫变都免死了,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商人呢?

  这让‘童养媳’有种他们要被叛的感觉,一开始的时候,都跑进军堡里来避难,但现在一听有活路了,就要离开。按着他的脾气,凡是要走的,一律屠杀掉。但商人的力量也是不小,几十家的商人带着的家丁,也是上千号人。而且商人是什么人,那是平时为商,不时客串海盗的人物,近战之中,想要一点不损失人马,把商人拿下也不是个容易事。如近十六个牛录的汉军旗已经损失了不少的人马,再损失的话,下一步援兵到来之际,还拿什么反攻?再则说了,商人已经提出了投降,强留下来,在交战之际也不会用力抗敌,反而有捣乱的可能。还是放了吧,最起码大金还是要善待商人的,一旦杀商人,谁还敢和大金作生意?

  就这样,十月九日,四十九家商人均出了军堡,向着明军缴械投降,没什么可说的,有的还想套套近乎的,其中两淮的盐商李家竟然还以自己家里有圣物,是大明善人榜排行第一为由。圣物?善人榜?这样强大的理由还真把袁可立给唬了一下,经过一问,才知道,那圣物竟然是当今皇上亲自打造的名为《寒雀争梅图》的漆器,善人榜当然是皇上立的第一块善人碑,是为了京城大爆炸搞的义卖。知道情况后的袁可立,也挥手拒绝了他的特殊待遇,不过答应把这点说明的。皇上仁慈,自己也不便计较,押往北京,交给田尔耕处理就是。

  而就在今天,净军的火枪手们也是第一天开张,把代善从沈阳派来的二万多建奴派来的救援人打的是一个爽字了得。留下了四千尸体,跑了回去。

  十月十二日,盖州之事也已经传到了仍然在去留之间徘徊的黄台吉,如今的黄台吉已经焦头烂额了,对于边墙上不断的训练,他是一点招都没有了。明军就是龟缩在边墙那边天天的跑步,让他能够如何应付,不停的骚扰,根本就是不起作用。人家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运动,在跑动,又能骚扰到哪里?

  第四百七十五章 承认逆转

  现在一听盖州问题竟然到了如此程度,当真的是一惊,本来以为明军还是象上次一样,一击而走,毕竟他们是从朝鲜回程的,只是过路的。但竟然把佟养性的军队彻底的给‘养’在了盖州海港,而且,代善派同的二万军队,同样遇到了火枪兵?!

  这代表着明皇已经开始对大金发起了攻击了吗?喜峰口一战已经充分证明了明军的攻坚能力,若想和明军打,绝对不能去攻打他,也不能被动的守在一处,去挨打,阵地战无论明军是守还是攻,肯定是占优的。以往那种建州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状态已经被明皇彻底的改变了过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做为一个‘帝国’的领导者,黄台吉当然知道,若是不能改变,就必然想着先去适应,然后想办法去改变。研究透了大明的河套战争,更有着‘本土’两次被袭以及喜峰口之战,黄台吉更是在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问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