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753)

  朱由校看着满朝文武如此的捧场,也的确是朕心甚慰,这次的口放豪言,目的就是借着敲打候恂,同时给群臣来了一句,别以为朕离了你们就转不开轴了。该你们管得事,你们去管,但别越了界。如今第一步宗室的大改革已经完成了,没有人能挡住自己的脚步。而第二个大步子肯定就是军队的改革,这是势在必行的,朝廷里有声音可以,但如果成了阻碍,那就不要怪自己了。自己现在掌握着大明最强的部队、经济、人心,谁也阻挡不了自己。

  朱由校当然知道这句叫嚣的话是多少意气用事之嫌,一个皇帝的城府的确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或者皇上和大臣之间没有必要搞的非正即负,如此的壁垒分明,但一些大臣,的确是过分了,不该伸手的地方总是想伸手,河套地区是自己一寸一寸的打下来的,竟然妄想从中分利,那以后的朝鲜、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岂不仍然把手伸过来?能治理好了当然也行,但可惜的是他们还没有这个本事。交给了他们,仍然又是另一个辽东、越南。

  皇帝的威严又岂是他们能够随便的触及的?朱由校把话说了出来就不怕他们反抗,自己要兵有兵、要百姓有百姓,暂时需要的就是高度的专制集权,把大明强推到巅峰。大不了也弄一个‘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好好的整顿一下朝纲。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打算,这只是一个试探。好在这个试探性的‘攻击’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威信,让众臣接着臣服。

  看着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朱由校又抛出了重磅炸弹,全民教育。

  这一听可是炸了窝了,大明朝初创之际,明太祖为了争取到儒家士大夫们的支持,提出了接着用宋朝的‘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策,招揽生意,不来共治还是犯罪的。

  那是因为文人的奇缺,才物以稀为贵的,但若是个人都能挥毫泼墨,写个文章之类的,那文人还奇缺个屁?正象刚才皇上所说的,换个朝廷,来个整体的大变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若真的变成了现实,长此以往,文人这个阶层估计也就消失了,因为大家都识文断字了,只不过是有高有低而已,哪里又来的谁是文人,谁是武人之说呢?这是士大夫阶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士农工商兵,这个排序把士阶层高高的排在了上面,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士就是高高在上的,有别与普通的阶层。士为何排第一?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立德于心,建功于世,宣德功于言,泽被后人。所以他们的层次比其它的人高的多,所受的待遇是高得高。

  一旦所有的寒门子弟全部都被教成了文人阶层,那文人也就不是文人了。但这个政策是皇上拿钱出来弘扬教育、教化百姓,这是好事中的好事。更重要的是没花朝廷的一分钱,当然就是想花朝廷的,朝廷也没有。相反,使得许多的没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文人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大臣们无论多么的打心里赞同还是心有不甘,这样的事情也都无法提出阻止了。

  朱由校的全民教育的确把群臣镇住了,大手笔啊,皇上到底是皇上,一搞就是全国性的,驿站、压水井、修路、水利工程,现在又来了一个全民教育,这气魄的确不是常人敢想敢干的。群臣迅速的交头接耳,讨论着,全国仅县级官府就是1427个县,而往上的散州、直隶州、府、各省布政司也同样不少,加起来不到二千个行政单位左右。撇开了旧有的县学,要是一地设一个学校也就是二千个学校。学校建设、桌椅板凳、教师费用、日常花销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个不小一乘以二千,立刻也就变成了大数。而且皇上的话里还谈到,一个地方的学校,建的不是茅草屋,而是最好的建筑物。教学设备、运动设备还要齐全,这就表示要花更多的钱了。

  “皇上此举乃前无古人,太祖立国以来,一直就推行教化,开办了学校无数,设置的各级教育官员也是不少,而州学县学则每地都有,但和皇上如此范围内的举国办学,面向的是所有的百姓,如此盛事,实为开天辟地第一人也。”张瑞图也是寒门出身,但这个寒门却只是相当穷了一些而已,真要是和最穷的百姓相比还是富裕多了,最起码可以交起学费吧。

  大明设置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不少的,比如府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

  一听已经有人开始歌功颂德了,当然也就有人开始接着捧场了。这看似不可能的政策也就这样定了下来,开始了具体实施人选的问题。

  第四百九十八章 泰山北斗

  全国范围内推广教育,且不谈什么油水不油水的问题,仅仅这个名,就足以让满朝的大臣争的头破血流了,孔圣人凭什么为圣?教化就占了绝大的功劳。办了此事足可以流芳千古了,有这样的好处,还谈什么利不利的。

  朱由校公布的教育主持人名字,的确是让人大吃一惊,万没想到一个被皇上救下了然后软禁的东林党‘智囊’黄尊素,就这样一跃成了主持人,要知道他可是东林党,别看东林党是魏忠贤搞垮的,但明眼人谁不明白那是皇上的授意,而且东林党有一个最大硬伤,那就是宫变,成功了的话,新主子还可以为其来个粉饰一番,极力的丑化一下朱木匠,然后再把东林党重树一下,把什么好事好品德之类的东西往他们身上栽,毕竟史书是胜利者编写的。但可惜的是他们失败了,其代价那只能是乱臣贼子的称号载入史册,背上了万苦骂名。从宫变失败的那一刻起东林就已经成了历史名词,再也没有一丝的起死回生的迹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