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929)

  秦始皇,坑儒,于第五次东巡暴亡!

  飞将军李广,一生大小征战几十年,但一直未能封侯。李广曾杀死已投降的羌人800余人,最后由于出征迷路,按罪当罚。但不愿再受刀笔小吏的斥责,饮恨自尽。

  战国名将白起,在秦国一统天下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坑杀长平赵军40万。此后没过几年就被宰相范雎逼着自杀了。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先锋。其作战迅猛,顽强。不畏强敌。为明朝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其屠杀战俘成性,到了成瘾的地步,多次活埋放下武器的蒙古人,结果才40岁就猝死了。

  明朝抗倭总指挥官胡宗宪。在他的带领下,依靠军事徐渭,将领戚继光、俞大酋等,一举扫平了危害我国东南沿海多年的倭寇和海盗。给人们带来了安居乐业。但胡宗宪在诱降了海盗头目徐海。许诺其活命,但之后又把他杀了,结果他最后在阴冷潮湿的监狱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这些例子无一不表白了杀降不祥,倒不是孙承宗对皇上有什么抗拒心理,这几乎是他本能的反应,如果说对于净军在蒙古所为。不伤天和,但皇上乃圣明天子,是应该爱惜羽毛的,所以他进言道。

  但在朱由校的眼里,杀不杀俘,首先要看对方是什么人,自己有没有能力控制。如果象二战那样,将战败的日本鬼子,祸害完中国了,放下了武器,安安稳稳的坐着船就回去了,然后大度的给人家说声,来吧,我们交个朋友。为了表示我们交朋友的诚意,我们不要你们的赔偿、、、、、、那种作法肯定是不行的。朱由校对待俘虏的问题,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犯了战争罪行,想平安无事,那才是‘有伤天和’。有违‘报应不爽’呢。劳动改造当然是最好的恕罪方式,但若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战争的需要,抽不出兵力来促使这些人去安稳的呆着,总不能想着来个‘画地为牢’指望这些俘虏的战争自觉性吧?

  而祥与不祥这个问题。也就是吉利不吉利之说,朱由校当然不太在意了,无神论者的他,哪里会在意这些。这样的大事上,考虑的是并不是如此简单的所谓的天道,而是实际情况。并且而这句话用在对面的建奴身上,那就更不合适了,辽东之上他们杀了多少俘?扬州十日又杀了多少?嘉定三屠又屠了多少?、、、、、、这些杀俘、屠城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不祥?三百年江山。这能叫不祥吗?所以,对着孙承宗说:“孙老师,无须多言,对待这些牲口一样的东西,朕也想宫刑了之后当做苦力用,让他们来偿债,但现在兵力捉襟见肘,总不能放任自流,让他们重新的抵抗我军吧?至于祥与不祥的,那是谁也说不清的,成吉思汗与他的子孙,几乎是逢城必屠,不一样灭了金国、南宋,占了大好河山?眼前的建奴,占领了辽东188卫,屠杀的俘虏、平民又是多少?若非朕组建的亲军,大明谁又能阻挡他们寇关的脚步,那时又将是何等的生灵涂炭,打蛇不死后患无穷!现在没有时间计较这些飘渺的祥与凶之说了。”

  “皇上,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不可小视啊。前元与建奴的报应早晚而已。”这句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的运行是有其自然规律的,有时会由于个人之力而延迟,然而这种规律最终不会延误。孙承宗是想提醒一下皇上,古代杀俘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单纯的以成吉思汗为例,元朝不就是九十年的光景而已,终究还是受到了报应,被大明取而代之,赶到了蒙古草原,现在的唯一根正苗红的林丹被杀的也是遁入大漠之中,不敢露面。而建奴这别的杀俘不祥的例子可不就报应在眼前吗?以此来反驳朱由校的话。

  朱由校知道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听着这样的忠言当然也感觉不顺耳,心想孙承宗哪里知道,如果自己没有出现,这中国就变成了‘我大清’了。只能再次强调的说:“孙老师,朕当然希望留下这些人来当苦力,能劳动来洗涮他们肮脏的灵魂,来赎他们的罪孽,但这不是带的兵少,掰不出来人吗?”

  “皇上既然有意留俘之性命,当然是看到了俘虏的好处,欲杀之原由若只是感觉无兵可派,为何不将此任交给毛文龙部?江东军有五千之众,在抢占大清河,甚至是奇袭耀州之时,能起到的作用有限。顶多了就是压粮兵之用,作用倒是不大,二日内就卢象升他们就可以到达了。何不让东江军将这批建奴压至伴仙山滩涂,那里的位置可以用阻击弩提价支援,不怕有建奴来劫。即便是建奴来劫,必然会被光报人员所发现,更可以提前布置为饵。再则何可纲部千余伤员需要救治,他们也需要拉回来,一样可以安置在滩涂之上,如此方便救治。所以老臣以为,江东军来负责,正是一举多得。”孙承宗不甘心的说,在他的眼里杀不杀那批建奴或者二鞑子,对他半文钱的关系没有,但杀俘不祥,这种事涉天道的事情,倒是真的深入到了他的骨子里。而且出兵就杀俘,那下一步怎么面对建奴和二鞑子,投降也是个死,不降也是个亡,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爆发起决死之心了。

  这个说法倒是引来了朱由校的兴趣,本来就不舍得这些俘虏,被白白的杀了,只是感觉到人手紧张,不够用的,而且大清河攻击防守又相当的重要,几乎关系到整个辽东战局的成败,守住了大清河,几乎成功的把盖州东西的建奴一分为二,可以下一步渐渐的分而歼之。现在黄台吉将大军几乎是‘倾巢而来’,只要下一步奇袭耀州得利,这两个战略点的得到了,建奴手中就再也没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给,又可以不攻自败。所以这两个战略方案对于辽东功略性于重中之重,偏偏一场‘地下袭击’,让明军的兵力立刻紧张起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