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活在明朝_海上中华鲟【完结】(220)

  魏忠贤最近的风头是越来越盛了。自从在午门把当朝首辅顶的没话说之后,他在司礼监的地位就越发地奇特起来。按照级别,他不过是个小太监,充其量也就是魏朝的干儿子而已。可是他精明能干,居然帮着魏朝把司礼监那些事情给处理的妥妥当当,不偏不倚,众人都挺满意,魏朝当然也挺满意。对于他来说,这不干事还能拿俸禄才是做官的最高境界!况且下面还有不少的孝敬,这可是之前从来没有想到的!也就是这个干儿子能干,自己才能这么轻松,哪像以前王安和李莲雄?累的跟狗一样还得不到什么好名声!何苦来哉!

  只有魏忠贤自己才知道,从那以后,在众人的眼里,自己算是被彻底地算进了朱一刀一党,最起码也是他的同情派。不过没有人敢说什么,原因也很简单,朱一刀一手促成了三皇子当太子,那皇大行之后,他朱一刀最起码也有个拥立之功;而魏忠贤力挺朱一刀,自然也会受到未来皇帝的赏识。说不定过几年,自己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了!不过到现在为止,皇都没有让三皇子出阁读的意思,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表示,但魏忠贤已经嗅出了蛛丝马迹:三皇子在皇子中受到的宠爱是最深的,他的母后郑贵妃的地位也是一如既往地稳定,最关键的是朱一刀,在被皇救了回去后,居然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理!回了京师右所继续当他的千户!皇这明显是在给自己的三儿子选大臣呐!

  第148章

  。朱一刀现在的想法很简单,整军备战,这次的平叛行动很可能也有京师右所的参与。必须要做好准备才行,也是时候让这些菜鸟们经历经历实战了。不经历铁与血,他们就永远成为不了真正的军人!不过大家的士气还是很高的,连王石有的时候也经受不住这**澎湃的场面,有点跃跃欲试,只到小屁孩那戏谑的目光,顿时就委顿了下来。但他还是耐不住众人的大力劝说:人家三宝太监当年是怎么带兵打仗的?他最受不得这句话,立马二话不说换了衣服就冲上前去,跟着大家一起摸爬滚打。

  在刻意地增加了贴近实战的训练后,伤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最危险的项目,就是在头顶上不停地放着包住箭头的弓箭,然后下面让大家穿行过去,体验体验战场上那穿越火线的感觉。在这个过程里,所有的人都有些不寒而栗,虽然包住了箭头,可看着那漫天的箭雨,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还是让极少数的几个人受到精神重创!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怕光,恐惧的精神病症状。江飞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虽然他以前见过,但那些是在战场上,并且这些人很快就死了,也不需要什么处理,就地掩埋就是。

  可是现在不一样,朱一刀只好让那些助理一对一的与他们交流,破除心理上的恐惧感。只不过成效并不大。王石这会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他建议朱一刀,在演习之前最好让大家喝点酒,这样可以壮胆。

  这是个好主意!

  这种精神病症状立刻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绝大部分人都像是被打了鸡血一般嗷嗷叫地往前冲去,甚至嫌身上的铠甲碍事,把帽盔和铠甲都扔了赤膊上阵!他们仿佛就成了一架不知道疲倦不知道疼痛的杀人机器,非要把眼前的“敌人”给干掉才行。于是朱一刀又多了一个担心,这种办法的副作用未免也太大了吧?!他到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一件事情,为什么秦始皇兵马俑前列的兵俑,都是身无铠甲头无头盔轻装上阵的了。这些人可以在酒精的刺激下变成不知**痛苦的尖刀!尽管他们伤亡会很大很大,九死一生,但只要有人冲进了敌阵,立刻就能为后续的部队打通道路。

  难怪那些兵俑的小肚子都是挺起的,莫非就是因为喝酒喝出来的?朱一刀想起了这个可能性,但是秦军的那些作战模式却又给了他新的启发,那就是比弓弩更先进的,火器的应用。他照搬了秦军的作战模式,把火器手置于骑兵的保护之下,在步兵之前,当面对大规模敌军的时候先用远程中程火器进行打击,然后使用近程火器覆盖射击,最后步兵冲锋,骑兵负责侧翼。但在经过了几天的演练之后,百户们反应道,此阵法与戚继光的鸳鸯阵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适合阵地战,只是机动能力实在太差,侧面的防护能力太差,对地形的要求太高,具体实际的应用,还是要看客观条件了。

  不过这没关系,老朱仔细地想了想,又专门挑出了一些人组成了突击队,这些人不是用来阵地战的,而是当瞅准了对方在一霎那暴露出的弱点后,专门突袭用的!当它与骑兵配合使用时,那效果简直不是一般地好!只是江飞却提出了一个问题:锦衣卫要面对的不是大规模的正规部队,更有可能是由农民灾民组成的起义军,面对毫无章法可言的无赖战术,这种阵法是不是不能发挥出功用啊?老朱神秘地一笑,让全军以小队的形式分散开,各自形成一个个的小组,各自为战,在两个中队对抗过之后,江飞钦佩地竖起了大拇指!这一招狠!对于这种乱民而言简直是太好用了!

  除此之外,针对播州那复杂多变的地形环境,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苗兵部队,朱一刀让大家重点地熟悉了一下。这人多就是力量大,五千“大军”里面竟然还有三个苗人!有他们带着大家一起训练,江飞和他心中大定。这些苗人当真就是天生的战士!虽然杨应龙手下只有区区几千苗兵,可他地盘里所有的苗人都能够做到下马种田,上马打仗!因此朝廷也许低估了杨应龙的实力,这十几万苗人若是真死心塌地地帮着他,大明至少也得准备十数万大军,才能把他彻底地消灭,而且一旦此人不死,那就真的可能为祸一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