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简史:帝国幻觉_[英]诺曼·斯通【完结】(11)

  [20] 加富尔(1810~1861),撒丁王国首相、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1852年11月出任撒丁王国首相。1859年1月与法国拿破仑三世签订秘密条约,缔结反奥同盟,条约规定:法国帮助撒丁王国击败奥地利,建立北意大利王国;撒丁王国把萨伏依和尼斯割让给法国作回报。当年4月撒丁与法国联合对奥开战,取得胜利,收复伦巴底,但将萨伏依和尼斯割让给法国,遭反对,加富尔被迫辞职。1860年复首相职,利用高涨的人民革命形势,推动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德纳与撒丁王国合并;同时又利用加里波第对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忠诚,将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王国于1861年3月17日正式成立后,加富尔出任第一任首相。同年6月6日在都灵病逝。——译者注

  [21] 两次摩洛哥危机,指在1905年和1911年,英法德等欧洲列强在摩洛哥的控制权问题上发生冲突引发的危机,两次危机强化了英法关系,激化了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是导致“一战”爆发的重要因素。——译者注

  [22] 第二次巴尔干半岛战争(1913年6月16日~1913年7月29日),是指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中获胜的巴尔干半岛各国,因分配不均而发生的内部战争。战争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黑山)、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帝国为另一方,保加利亚认为与土耳其作战中他们出力最多,所以希望能多分土地,因此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保加利亚便于1913年6月29日向塞国及希腊宣战。保加利亚不久就陷入困境,因为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也宣布参战,并加入塞尔维亚一方。土耳其为了收复亚德里亚堡,也从东进攻。在四面受敌的困境下,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宣布投降。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尖锐化。因为经过这次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阻碍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而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民族解放运动。两地人民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必然引起奥塞之间的冲突,同时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奥塞冲突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军事冲突。致使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译者注

  [23] 这里所说的意大利战争,即指1911年9月到1912年10月的意土战争,又称的黎波里塔尼亚战争或利比亚战争,是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战争中意大利开创了使用飞机完成军事任务的首例,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和效法,从而大大促进了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意土战争开创了飞机参战的新纪元。——译者注

  [24] 利曼·冯·桑德斯(1855~1925),出身于波美拉尼亚斯托尔普的庄园主家庭,是一位改宗的犹太人。因此,按照呆板的德国政府思维,他是处理以奥斯曼帝国解体为核心的东方问题的合适人选。从1913年到“一战”结束,他长期任职奥斯曼帝国陆军高层,对该国军队的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曾指挥该国军队在“一战”中取得很多战役的胜利。“一战”后曾遭拘押,后无罪释放。1925年病逝于慕尼黑。——译者注。

  [25]  恩维尔·帕夏(1888~1922),原名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青年土耳其党人领袖。在1908年的土耳其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的三巨头之一。“一战”帝国失败后,他流亡苏俄,因在中亚从事反对苏俄的活动。1922年8月4日在帕米尔高原被苏军击毙。1996年8月4日,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将他的遗骸从塔吉克斯坦接回,为其举行国葬。——译者注

  [26] 青年土耳其党,1889年5月,伊斯坦布尔医学院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反专制统治的团体,取名奥斯曼同盟,后改名为同盟进步委员会,欧洲人称它为“青年土耳其党”。很快,许多青年学生、军官、知识分子和国外流亡者参加了该党。青年土耳其党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主张保持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反对专制制度,要求恢复1876年宪法。1908年该党控制了马其顿地区的部分军队。1909年年初领导和发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4月该党执掌政权,随后推行大“奥斯曼主义”,镇压帝国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对外奉行亲德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入德奥同盟国集团作战,战败后于1918年10月签订丧权辱国的《穆德洛斯停战协定》。——译者注

  [27] 多玛巴切皇宫,是奥斯曼帝国后期仿欧式建筑建造的皇宫,又称新皇宫,始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位于今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能够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它是奥斯曼帝国最后6位皇帝生活的地方,也是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生前生活和办公的场所。——译者注

  [28] 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1856~1921),德国政治家,于1909年至1917年间任德意志帝国首相。——译者注

  [29] 里加,今拉脱维亚首都。——译者注

  [30] 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1862~1911),俄国政治家。曾任格罗德诺州和萨拉托夫州州长。因镇压农民起义受尼古拉二世宠信。1906年任首相兼内务大臣。1907年发动“六三政变”,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建立军事法庭残酷镇压工农群众,从而开始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但他推行土地改革,使得200万农民退出村舍,成为富农,活跃了当时的经济,史称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11年遭社会革命党人暗杀。——译者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