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简史:帝国幻觉_[英]诺曼·斯通【完结】(32)

  在7月初的攻势之后,俄军的预备队被派往防线的南部来支援布鲁西洛夫将军。这批预备队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一支全新的“特殊部队”,大体上由沙皇近卫军的两个步兵军和一骑兵军组成。从旧军队的标准来说,这些新兵们都非常优秀,但他们没有在现代战争中得到过锻炼,所接受的战术也只适合上一代人的战争。他们的指挥官别佐布拉佐夫将军是沙皇的老朋友,年纪很大,与各军的指挥官倒是相配。从7月中旬开始,这支近卫军对科韦利市周围的沼泽地带进行每两周一次的猛攻,期望在这里的进攻能够从侧面切断德军的铁路。参与战斗的德国将军冯·德·马尔维茨指出,这里的战斗结果与西线的情况相似,俄军的尸体已堆积如山。别佐布拉佐夫将军请求休战来清理死尸,但遭到拒绝——成堆的官兵尸体可能是对未来会发起进攻的最大震慑力量。在8月里,俄军的攻势归于沉寂!

  不过,俄军确实把罗马尼亚带入了战争。罗马尼亚的领导人清楚塞尔维亚的命运,一直对德奥的干涉提心吊胆。但协约国强力施压,同时把匈牙利的部分领土作为它参战的丰厚回报,并承诺从巴尔干半岛南部——自1915年以来,协约国在萨洛尼卡获得一个军事基地,部分由残余的塞尔维亚军队镇守——发起一次进攻。柏林和维也纳也出现了恐慌——法金汉被解职并被派到新防线指挥第九集团军。但罗马尼亚人几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尽管他们的士兵身强体壮,但他们的军官却对战争知之甚少。而且,他们的作风令观察家们惊呼不已(在罗军的前几条命令中竟有一条规定下级军官不许使用眼影膏)。这样,罗军犹犹豫豫、步履迟缓地跨过喀尔巴阡山脉隘口,进入特兰西瓦尼亚地区,随后就引发了军需供给的混乱。

  由于布鲁西洛夫攻势失去了冲击力(已造成俄军百万人的伤亡),同盟国得以勉强地将军队拼凑在一起,其技能熟练的山地部队进入了喀尔巴阡山脉隘口。与此同时,在萨洛尼卡的协约国部队不只是要面对补给问题,而且有反复暴发的疟疾,城市本身还遭遇了一场大火。因此,一支由德国人、保加利亚人和土耳其人混编而成的部队得以自由地跨过保加利亚的多瑙河边界,从北面发起进攻。罗军在应该优先守卫哪条防线方面犹豫不决,先是选择了其中一条,而后又选择了另外一条,结果两条防线都告失守。到11月初,同盟国的军队越过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阿尔卑斯山脉的隘口,同时也跨过了多瑙河。罗马尼亚军队面临着拦腰切断的危险,于11月7日撤出首都布加勒斯特,在吵吵闹闹的俄军保护下,借着燃烧油井造成的没完没了的烟雾,退往在摩尔达维亚山区建立的新防线。

  1916年,19世纪的欧洲时代结束了。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于11月21日驾崩,这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最合适的象征。弗朗茨·约瑟夫生于1830年,正值铁路和议会自由主义(parliamentary liberalism)初现的时代。他成了奥匈帝国各民族的老爷爷,能够说帝国境内所有民族的语言。现在,1916年,民族主义在横扫挡在它面前的一切。在一些媒体的煽动下,广大民众史无前例地卷入其中。现在要求国家承担的任务已远远超过1913年,而国家要么印刷纸币,要么把直接把租金提高到闻所未闻的水平来支付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费用。在1916年年底,伦敦出现了旧世界终结的另外一个标志——在投票表决是否可以没收在尼日利亚的敌人财产问题上,老的自由派主导的联盟失去了议会的多数支持。极端保守的人士对发生在那里的屠杀感到惊骇,他们渴望和平,但他们不再拥有任何权力。正如俄国人口号宣传的那样,在所有国家,1916年的经历只是制造了“为最后胜利而战”的要求。英国出现了一位新的战争领袖,戴维·劳合·乔治,他想要的是“致命一击”。

  [69] 1916年1月,德军最高统帅部为进攻凡尔登,向香槟地区增兵佯装进攻该地区,以霞飞将军为首的法军统帅部上当受骗,错误地以为凡尔登已不具有战略意义,一度打算放弃。——译者注

  [70] 亨利·菲利浦·贝当(1856~1951),法国陆军将领,也是法国维希政府的元首。1878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领导1916年凡尔登保卫战而成为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在法军索姆河惨败后,他在最黑暗的时候重振了法军的士气。“二战”法国战败后,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1940年7月到1944年8月任维希政府元首,成为希特勒德国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15日因叛国罪被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1951年7月31日死于囚禁地耶岛。——译者注

  [71] 指巴勒迪克到凡尔登的一条公路,这是一条长约35英里的次要公路,几千名法国军民日夜奋战,拓宽公路。在凡尔登保卫战期间,有50多万部队和17万头用来拖拽大炮的牲畜从这条公路运往前线,因此被称为“圣路”。虽然这样称呼有些亵渎神灵。——译者注

  [72] 这是菲利普·贝当将军在凡尔登战役最艰难时刻对法军和法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极大地提振了法军士气。——译者注

  [73]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1930),德国海军之父,海军元帅,1914年到1916年3月出任德国海军司令。——译者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