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代魏成蜀_一杯清茶苦咖啡【完结】(315)

  孙策抬眼观看,见来人乃是袁术谋士,汝南细阳人,姓吕,名范,字子衡。吕范说道:“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

  孙策说道:“吾有亡父留下传国玉玺,以为质当。”

  吕范以为袁术短目之人,定然收之,遂说道:“袁公路款得此久矣!以此相质,必肯发兵。”

  三人计议已定。

  次日,孙策入府来见袁术,拜于袁术近前,哭泣着说道:“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豫州刺史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庐江,必将被害。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

  袁术听闻有玉玺做质,使孙策取而视之,遂欢颜大喜的说道:“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

  孙策拜谢,遂引军马,带领朱治、吕范,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择日起兵。

  第207章 妙才周郎始出山,短目刘繇罢英才

  第207章妙才周郎始出山,短目刘繇罢英才

  这一段描述中真真假假,还请各位不要太过挑剔。周郎公瑾出山,比之诸葛亮要相差很多。毕竟诸葛孔明是很骚包的一个谋士,在演义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他的描述,尤其是三气周郎,显示出周郎与之智慧不相符的度量;其中“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虽然是用来体现司马仲达的疑心之虑,但是亦有些……

  好了暂时不再细表前人如何?毕竟我的水平比之前人差之甚远。那么就继续开讲我思想中的故事吧……

  话说孙策等人兵出寿春,朝着庐江而来。这一日,行进历阳境界,大军对面忽然出现一支军队迎面而来。

  为首一人,身着白衣,内衬软甲,坐下一匹汗血宝马,一身遂做儒生打扮,却又显得威武至极。只见其资质风流,仪容秀丽;又看他手掌长枪,腰悬宝剑,剑眉虎目,威风凛凛。此人何人?此人乃是庐江舒城人氏,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孙坚讨伐董卓之时,移家舒城,周瑜与孙策同年,自幼交情甚密。故此结为仲昆,孙策年长周瑜两月。周瑜便以兄长事于孙策。

  周瑜打马来到孙策近前,下马便拜:“瑜见过兄长!兄长别来无恙乎?”

  “贤弟如何在此?”孙策见是周瑜,十分高兴,急忙下马搀扶。

  “家叔日前接到袁公路诏令,引为丹阳太守;弟往而拜之,今日省亲返回,未曾想到在此得遇兄长。”周瑜急忙说道,“兄长不在袁公路那里从差,今引兵何往?”

  “哎!贤弟,一言难尽也!”孙策叩打哀声,将自己在袁术之处的际遇相告,“袁公路色厉内荏,飞扬跋扈。愚兄累于他攻城拔寨,竟受其漫默相待。想先父之英雄,愚兄心头有愧也!更兼母舅传书,君理、子衡二位以明言相劝尉。愚兄遂以玉玺谋得袁公路兵马三千。”

  周瑜本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颇有经韬纬略之才。闻言大喜,他向孙策作揖稽首道:“吾兄欲谋大事。愚弟愿效犬马之劳,共图大事。”

  孙策自知周瑜之才,心下大喜,言道:“能得贤弟之助,大事谐矣!”遂引周瑜与朱治、吕范、韩当、程普、黄盖等人相见。

  周瑜与众人一一施礼之后,又向孙策献计:“吾兄欲济大事,可知江东有二张乎?”

  孙策不知,遂问道:“何为二张?”

  “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周瑜解释道。

  孙策欲兴大事,迫切需要人才。闻言大喜,他立刻使人准备礼品佳物,往而聘之。二人各据言辞,俱不入聘。

  周瑜谓之曰:“贤兄可知此二人不至之故?”

  孙策看着周瑜,笑着说道:“公瑾莫不是要告诉为兄,贤士高人当亲往而求之?”

  周瑜点头应是:“不错,如今天下纷乱,明主难遇。大才皆隐于市井、山野,不予出仕,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兄亲往而聘之,其知兄长之大义,明兄长之宏志。焉有不出之理?”

  孙策遂与周瑜再备礼品,亲至其家。

  果然,听闻孙策亲至,二张皆出郭相迎。四人相谈甚欢,孙策遂极力聘之,周瑜更是尽力周璇。二张最后许允相随。孙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领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刘繇。

  若直接攻击刘繇,恐刘繇伤害家中老幼。周瑜在侧言道:“仲谋自幼聪颖,此番吴太守遣书信于兄长。其定得知,应早有准备。”

  其话音未落,竟有军士来报:“禀报将军,营外有位公子领近百名兵士护送一些家小欲见将军。”

  “二弟仲谋?”刚刚周瑜所言,今番尽然有人前来,孙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孙权。孙策、周瑜众人遂出帐相迎。

  只见营门外,一员蝎,碧眼虬须,身穿黄缎长袍,腰悬三尺长剑,身后七八辆家眷车马,四下里百十余名军士随从。此人不是孙权又是何人?

  “二弟,你端的好时机!”孙策出来,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孙权,一把抱住孙权说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