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双鬼才_燕雀哀鸿鹄【完结】(972)

  徐济见荀彧空中这般狠戾的话来。忍不住莞尔道:“这事情好说了,兖州这些年来倒是生产了不少的好东西,可惜我北方诸州地百姓买这些东西的人不是很多,而那些惧怕我们的世家大族们又纷纷跑到了江南,他们倒是很有钱,这回我们就把他们兜里的钱搜刮干净吧。”荀彧嘿然道:“这些东西自然要贵,不过我们要把粮食卖得便宜一些。”

  徐济马上明白过来。点头叹道:“文若兄。这么做当然于我有利,就怕苦了那些百姓。”荀彧的意思他明白,荀彧想要在和诸侯通商的前几年里蓄意降低粮食的价格。如此一来,谷贱伤农,再加上很重的赋税,农民就会另想办法谋生,那么大量的到北方诸州的农民工就会产生。一旦形成了潮流。诸侯那里耕地地人就会越来越少,再过几年,自己再停止对这些地方的粮食贩卖,那么这些地方的粮食就会飙升到天价,一个弄不好,这些地方的经济就会崩溃。说到底,荀彧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使得各地的百姓对当地的世家大族和诸侯感到不满。手段颇为毒辣。

  荀彧默然半晌道:“主公,我也知道这方法有失天道,但是总比看着敌人强大,我们再出兵征计死伤的人少吧?”

  徐济也知道荀彧说的没错,唯有沉重的点了点头。说到这里,两人有点意兴阑珊,又随口说了一点别的事情,两人便各自回房睡了。

  第二天早朝没有什么特别地事情发生,先是正式签发了对刘备和孙权的刺史任命,随后徐济便提请刘协任命田畴为幽州刺史、闵柔和阎志分别为幽州别驾和长史、梁习为并州刺史、徐晃为并州别驾、杜畿为司州刺史、韩浩为司州别驾。

  这也只不过是个形式问题,毕竟这些州郡都在徐济的控制之内,而且刘协也已经承认了徐济对这些地方控制权。这小子倒是懂得什么叫做循序渐进,知道事情要一步步地来,安分守己的和徐济争夺长安的控制权。

  所以,对张济的豫州刺史的任命也同时下达。

  看样子,他的下一步就是要进一步笼络贾诩了。

  接着,徐济便提出了要天下诸侯派使者来长安朝拜皇帝的事情。这件事情令王子服一党越发的莫名其妙,表面看来,徐济的这个提议怎么看都对刘协有利。弄得刘协也有些惊疑不定,不过还是一口答应下来,因为他实在看不出来这件事情对他有什么害处。

  见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徐济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随后,刘协下达了要天下诸侯派使者进长安朝拜的圣旨。在这之后,时间便飞快的过去,荀彧每天为科举制度的实施细节和长安的各方势力反复讨论,更要主持各地改革的统一调配,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田丰则忙于练兵,张绣和贾诩当然还在沈岭装模作样。

  沮授和张燕大军终于会合了,令沮授感到高兴的是,跟随张燕大军来到的绝世虎将甘宁对益州和汉中十分了解,这对沮授的行军帮助很大。同时张燕大军也捎来了一个消息:一直再灵壁坚守的袁绍的谋士郭图得知袁绍自杀身亡的消息之后,从城墙上跳了下来自杀身亡。

  虽然是敌非友,但是徐济仍然为对方感到一丝悲凉。

  郭嘉到了并州到是大发神威,弄得太原以王氏家族为首的一千世家大族们发发贴贴。幽州的战事仍在反复地僵持中,鲜卑人来去如风,不敢长驱直入的陈到拿他们也无彻底的解决办法,唯有看田畴和闵柔如何经营幽州了。

  至于邓艾那小家伙,则还是完全没有消息,令徐济有点担心。

  收到伊宁报平安的来信,徐济心中一片温暖,又记挂起了家中的父母,心中更是不由添了几分相思。

  长安城内倒是一片安宁,出奇地,蔡琰自那天后再也没有来找过徐济,也不知道这绝代才女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匆匆两个月过去了,诸侯们的回信终于到了,纷纷表示愿意派遣使者来长安,朝拜刘协这个大汉皇帝。

  如此,新一轮的龙争虎斗全面展开。

  第三百九十六章:来客

  一夜之间,大雪飘飘扬扬而下,宛若梨白,掩盖了人与人之间残酷的杀戮。

  天明时分,已经大睛,外面宛若琉璃世界,一片银装素裹。

  虽然如此,道上的行人反倒渐多,而且脸上许多欢容。

  自徐济来长安之后,这古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便迎来了少有的安宁。虽然汉中战事和西凉战事仍然在僵持中,但是却如星火一般显得微不足道。

  尤其是在荀彧来长安后,长安百姓的生活明显有了好转,看着那源源不断地从兖州和冀州运来的粮食,人们心中就好象吃了定心丸一样。

  最近这一个月里。长安城内更是热闹非凡,许多商人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赶来。冀州甄氏、徐州糜氏、河东卫氏、幽州张世平、苏双……一个个大汉王朝中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们齐聚长安,至于其他大笑商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自兖州和各地涌来的货物和食品充斥着长安的市场,在徐济和荀彧的干预下,这些商品物美价廉,使得一般的百姓都有能力购买。 就在新年的前夕。徐济那气势恢宏的大司空府已经落成,就差一些收尾工作未完成,否则此时已经搬进了新家。

  荀彧的府邸也在兴建中。徐济地府邸金碧辉煌,而且样式颇为新奇。完全的是兖州工匠一手操刀建成的。若是说起图纸的设计。更是令人羡慕,那是天下有名的建筑学家虞翻的手笔。而府内地种种奇思妙想以及建筑材料地选择取舍则来源于兖州的大发明家马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