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天子_ 殷扬【完结】(381)

  附逆是重罪,按理当斩。只是,这有一半大臣,若是把他们杀了的话,就会朝堂一空,官府就会停止运作,那后果就严重了。是以,降两等,要他们戴罪立功是很好的处置。

  至于以后的事儿,就以后再说,到了条件成熟时,再把他们慢慢换掉就是了。总之一句话,眼下还得用他们。

  “谢陛下!谢陛下!”这些附逆的大臣大喜过望,再三谢恩。

  他们原本以为如此重罪,他们要完蛋了,却是没有想到,只是降两等,谁能不喜?

  “嗯。挺有手腕的嘛。”李隆基很是赞赏的打量李旦。

  “陛下英明。”狄仁杰他们也是赞赏。

  “从今日起,恢复大唐国号。”李旦再道。

  “陛下万岁!万岁!”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李旦的话刚落音,就是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起,群臣振臂高呼,个个欢喜难言。

  李唐王朝雄视天下,气吞四海,灭国数十,威名赫赫,深入人心,恢复唐朝国号,这是顺天应人的大好事,谁能不喜呢?

  “至于都城嘛,还是还都长安吧。至于神都,就恢复东都之称。”李旦再度道。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颂扬。

  唐朝的都城是长安,洛阳称东都。至于神都之称,是在武则天篡唐后改的名。

  在当时来说,长安比洛阳更适合定都,其原因张良劝刘邦迁都关中就说得很通透了。当时,刘邦想要定都洛阳,而娄敬却反对,一连几个问题把刘邦给问住了。刘邦拿捏不定,就找张良商议,张良一口气提出了很多问题,刘邦决定迁都关中。

  洛阳不宜成为都城,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洛阳位居位中原,号称天下之中,位置很重要,四通八达,正是因为此点,周公这才选中洛阳,在此建城,为的是让天下诸侯朝天子方便。

  方便是方便了,就是四战之地,一旦发生战争,无险可守。

  而关中不同,四塞之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险要之地,完全可以保得都城的安全。这点,秦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明证。秦国地处关中,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东进,经达百年大战,秦始皇最终统一了中国。

  其中的函谷关至关重要,六国就打不下函谷关。每当秦国不利,就退回关中,死守函谷关,让六国束手无策。若是有利之时,秦国就大举东进。总之一句话,进可攻,退可守。

  是以,定都关中比定都洛阳更好。

  定都关中也有一短,那就是到了唐朝。因为长安成为超级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导致关中之地无法支撑这种巨大的需求,不得不从山东运粮。

  一旦关中发生灾害,那么,长安就会不稳,就会出现饥荒,这在史书上多有记载。

  总的来说,还是长安为都城更好。

  武则天把都城定在洛阳,那是因为政治上需要。她想削弱唐朝的影响。

  如今,恢复了国号,再还都就成了必然之事。

  “小妹的后事,一定要厚葬。”李旦对太平公主这个小妹很疼爱,不想亏待她,决心给她办一个隆重的葬礼。

  对于此事,李显是特别赞成:“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李显也很疼爱太平公主,给她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他打从心里赞成。

  群臣深知李旦的心思,也没有反对。就是李隆基也是默认。

  “至于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还有武氏之人,就让他们入土为安吧。”李旦此人性格温和。不愧“谦恭孝友”的赞誉。

  武三思、武承嗣对付李旦这么多年,多次下死手,想要置他于死地,李旦就是把他们喂了野狗也没人敢说不对。李旦却让他们入土为安,这很厚道了。

  “陛下英明。”群臣不得不服气,李旦的胸襟不错。

  李隆基也没有反对,不管怎么说,这是武则天的亲戚,能让他们入土为安,可以让武则天心里好受些。毕竟,武则天年岁大了,再加上一连串的打击,她再也经受不起打击了。

  果然,武则天知道这事儿后,还赞扬了一句:“老八仁德呀。三思、承嗣,你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对付老八,可老八却让你们入土为安,你们泉下有知,也该好好反思。”

  经过商量,最后决定,七天之后起程,还都长安。

  在这七天里,整个洛阳忙碌起来了,疯狂的运转,百姓、军队、官员连轴转。

  迁都是何等的大事,需要做的事儿特别多,要想不忙碌都不成。

  “张说,你先去长安,为还都做准备。”李隆基征得李旦同意后,派张说先去长安,准备还都事宜。

  这是必要的,而且张说大才盘盘,李旦没有不同意之理。

  张说离开后,过了三天,李隆基又命陈玄礼率领几万大军从洛阳出发,先一步赶到长安,接管长安的城防,为还都做准备。

  都城的安危很重要,需要精锐大军来保卫,从洛阳抽调驻军是必然之事。

  一转眼,就到了还都之日,李旦乘坐皇辇,群臣或乘车或骑马,跟着出发。再加上护卫的大军,百工、太学、百姓之属,络绎于道,如同一条长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