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天子_ 殷扬【完结】(387)

  “定不让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失望!”古太白和穆罕默德互视一眼,如同两只斗鸡似的,那意思就是说这中国总督做定了。

  xxxxxxxx

  长安,大明宫。

  李旦召集狄仁杰、张柬之、李隆基、张说、姚崇、宋璟、陈玄礼这些文武大臣议事。

  “朕初登大位,国事繁重,还请各位尽心尽力。”李旦缓缓开口,道:“各位还有甚事,尽管说。”

  李旦虽然没有过人的才华,却有过人的胸襟,很勤政,很大度,只要是国事,不管你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哪怕是顶撞他,他也能接受,这让李隆基对李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狄仁杰带头,说着国事,过了好一阵,方才说完。

  “太子,你有甚要说的?”李旦看着李隆基问道。

  “父皇,儿臣以为有一件事得先做,那就是把千骑发展成万骑。”李隆基早就想做这件事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发展成万骑?”群臣一愣。

  李旦也是惊讶,道:“太子,千骑好好的,你怎想到要把千骑发展成万骑呢?”

  千骑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很得帝国高层重视,李隆基的想法让人震惊。

  “千骑是大唐最精锐的军队,每一个都是千挑万选的,进入千骑后,会学到很多东西,有不少人能独挡一面,成为大将,甚至可能成为名动天下的统帅。”李隆基剖析,道:“如此宝贵的机会,只给一千人享有,太可惜了点,何不把千骑扩大成万骑,让更多的人拥有成才的机会呢?”

  千骑无异于一所“皇家军事学院”,凡入选的人会学到很多东西,会实现蜕变,不少人会成为将领,甚至可能成为大将,成为名动千古的名将,比如说郭子仪就是出身龙武军。

  如此宝地,只有一千人,实在是太可惜了,扩大,让更多的人享有这机会,这是大好事,李隆基早就有这想法了。

  “我赞成。”陈玄礼第一个赞成。

  陈玄礼出身千骑,对千骑特别了解,深知李隆基说的很中肯。如此宝贵的机会,只让一千人享有,太浪费了,让更多的人学习,让更多的人成才,那是最好。

  “我也赞成。”张说精通兵道之人,他也清楚如果李隆基此举实现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那会让更多的人才成,会有更多的将领,甚至有大将名将,这前景太广阔了。

  “太子深谋远虑,赞成。”狄仁杰想了想,赞成了。

  他都赞成了,其人更不用说了,齐齐赞成。

  “太子想得深远,呵呵,好!”李旦大为欣赏,笑呵呵的道:“把千骑发展成万骑,固然是好事,却有很多事儿要做,不太容易,刘幽求和钟绍京有得忙的,依朕看,让陈玄礼帮他们,可好?”

  陈玄礼是千骑出身,而且有大器局,善于运筹,由他来帮忙,这事儿会更快完成,众人对这提议没有异议,就这样通过了。

  “陈玄礼,此事干系重大,干系大唐军队能否善战,是国之大事,你要多用心。”李旦勉励陈玄礼。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好。”陈玄礼忙道。(未完待续。。)

  第三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

  把千骑发展成万骑,这是大好事,李隆基能想到这点,令李旦特别欣慰。

  “太子,你还有要说的?”李旦很是期待的看着李隆基。

  “父皇,儿臣以为,对吐蕃之战应该尽早进行。”李隆基再次道。

  “甚?打吐蕃?”群臣吃了一惊。

  吐蕃与唐朝是死敌,尽管有文成公主进藏之事,然而,吐蕃时不时就会进攻唐朝,这让唐朝很是气愤。攻打吐蕃一事,固然是美事,却也太急了些,由不得众人不惊讶。

  “太子,进攻吐蕃这事必然要做,吐蕃与大唐不共戴天,薛仁贵兵败大非川这仇要报,可也不能太急。”李旦摇头,道:“朕新即位,要处理的国事很多,这战端不能轻启,得容朕把国内事务稳定下来再说。”

  “是呀。”狄仁杰、张柬之二人大为赞成这话。

  李旦新即位,根基还不够稳固,先稳定国内,再来打吐蕃,这是稳妥之策。

  “父皇所说固然有理,然时间不等人。”李隆基不赞成,道:“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大食很快就会东进,若我们不能快速打败吐蕃,拿下大非川,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那么,在与大食的大战中,我们就会吃大亏。”

  “大食?大食藐视华夏,支持突厥这帐是要算,可也要许久以后去了。”狄仁杰接过话头,道:“两国之间还有很多土地,相隔甚远,这仗也不是一两年就能打得起来的。”

  “是呀。国老所言极是。”李旦和张柬之齐声赞成。

  他们不太相信阿拉伯帝国要想征服中国。这点在穆拉古出使一事就得到验证。

  “优素福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征服大唐,奴役华夏,他原本指望突厥能够拖住大唐,如今突厥覆灭,他这一希望破灭了,那么,他就会另想办法,他一定会派出大军东进。”李隆基非常笃定。道:“两国之间虽然路途遥远,可只要大食东进,三两千里路途不算一回事,很快就会被大食占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