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天子_ 殷扬【完结】(444)

  东印度出兵,又被王玄策打败。

  为了避免亡国,东印度王不得送王玄策厚礼,再三服软,王玄策这才退兵。

  考虑到这是借来的兵马,即使把印度灭了,对唐朝的好处也没有多少,就是泄愤、复仇罢了。若真的征服了印度,最终得利的还是与印度相邻的吐蕃、尼泊尔这些国家,若这些国家得到印度,就会变强,反而对唐朝不利。

  于是,王玄策接受了东印度王的条件,不再征战。

  当然,在和谈之前,王玄策活捉了阿罗顺。回国时,把阿罗顺押回了长安。

  唐太宗对王玄策的壮勇之举大为赞赏,封他为“朝散大夫”。

  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唐朝要以此问罪的话,那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毕竟,使臣是为了友好而来,斩杀使臣这种事情很没道理,唐朝占住了理。

  而且,王玄策的征服非常成功,他就万把借来的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印度。如今,唐军出动二十余万,大军压境,印度拿什么来抵抗?

  印度打不过王玄策东拼西凑的杂牌军,而这些杂牌军遇到唐军屁都不是,谁能不惧?

  “太子,恳求撤军,敝国愿意出重金相赠。”辛力重重叩头,大声乞求。

  “容我灭掉天竺,天竺的一切都是大唐的,何需你相赠?”李隆基冷冷的道。

  这话说得没错,只要灭了天竺,还不予取予求?用得着天竺相赠么?

  “太子……”辛力还要乞求。

  “轰出去。”李隆基右手一挥,命人把辛力轰出去,冷冷的道:“回去告诉阿罗那,洗干净脖子等着。”

  辛力垂头丧气的离开,忙赶回去报信。

  “出发。”李隆基站起身,走了出来。

  在高力士的帮助下,飞身上马,骑着照夜狮王,飞驰而去。

  张说、陈玄礼、杨思勖、薛直这些将领紧随而来。

  “张说,你说这一仗如何打?”李隆基一边骑马飞驰,一边问张说。

  “太子,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这一仗没甚大仗可打,几乎就是一趟行军罢了。”张说脸上泛着笑容,道:“眼下的天竺四分五裂,如同华夏的春秋战国时代。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最强大的就是中天竺,也就是阿罗那的摩揭陀国。这个摩揭陀国,不仅拥有中天竺,还拥有北天竺,地域最为辽阔。”

  说到这里,发出一声轻笑,道:“最为强大的天竺,竟然被王玄策借来的一万杂军打得差点亡国,真是可笑。”(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首战告捷

  王玄策借来的杂牌军,没有多少战力,与唐军比起来差得太远。就是这样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竟然差点灭了天竺,这事儿还真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可这就是事实,不信也得信。

  “与大唐之军比起来,天竺的军队差得太远,唯一能拿出手的也许只有象兵了。”张说对天竺下了一番功夫,很是熟悉,笑道:“要对付象兵的办法很多,比如说用老鼠、放火都可以,而我们不必那么麻烦,我们有大量的强弩,只需要摆出弩阵,就能射杀象兵。”

  印度多大象,这是众所周知之事。印度也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组建了不少象兵。

  大象的身体很大,一旦冲锋起来,很有威势。一旦破掉象兵,天竺也就无能为力了。

  唐朝要破象兵,非常简单,只需要摆开弩阵,用强弩射杀就行了。

  在弩阵面前,任何血肉之躯都是徒劳的,哪怕是大象也没用,一样要死。

  “是以,我料定,此战我们可以不用甚么计谋,就是摆开堂堂之阵,一路横扫就是了。”张说最后道。

  “呵呵!”李隆基大为赞赏,道:“你说得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同为文明古国,但印度和中国相比,差得太远了。在历次的交锋中,印度都没有讨到便宜。那场边境战争,我们用四万人大败印度二十二万人。历史上的王玄策,用借来的上万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印度。

  这次,李隆基率领二十多万精锐之师前来。要是不能横扫。就没脸见人了。

  李隆基率军来到边境。只见唐军帐幕相连,一眼望不到头。唐军是人欢马腾,人人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出击。

  “聚将。”李隆基一声令下,聚将鼓响,众将赶来相见。

  见过礼后,众将站列两厢,静等李隆基训话。

  “这里。是吐蕃和天竺的边境,我们的南面,就是天竺。”李隆基朝南一指,大声训话,道:“对于天竺,以前的你们不熟悉,眼下你们应该熟悉了,是吧?”

  “没错。”

  “为了灭天竺,我下了一番苦功,好好研究了一番呢。”

  “我也下了苦功的。”

  众将七嘴八舌的叫嚷。难掩喜悦之情。

  灭天竺,这是何等令人欢喜之事。众将无不是痛下苦功,对天竺进行研究。一番苦功下来,即使不了解天竺也了解了。

  “嗯。”对这结果,李隆基大为满意,接着道:“灭掉天竺的好处,你们都知道了,我也就不再多说。以天竺的实力,无法与我们对抗,我们要灭天竺是必然之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