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天子_ 殷扬【完结】(509)

  “嗯。”众人重重点头,大为赞许。

  就是与张说不对眼的姚崇,也是出奇的没有挑刺。

  “可有一件,张说忽略了。”李隆基道。

  “敢问陛下。何事?”张说一愣。

  他入主兵部后,大力整顿,凡能想到的方面都在做,怎会有他忽略的呢?

  “是呀,陛下。”众人也是一愣。

  “朕以为,你忽略了训练将领、校尉。”李隆基提醒道。

  “这……陛下,将军是需要天赋的,也需要明师。”张说想了想,道:“卫国公把兵法传给苏定方,苏定方再传给裴行俭。方有三代名将。若是没有明师,要培养将军。不容易呀。”

  将军是很难培养的,读几部兵书就会用兵了?那是不可能的。

  要成为一代名将,不仅需要过人的天赋,更是需要明师指点。在唐朝,最有名的就是李靖兵法的传人了。

  李靖是盖世名将,他的兵法非凡了得,唐太宗就曾让他传授给诸将。侯君集以为李靖藏私,到唐太宗面前告状。李靖就说,他所传兵法足够用了,侯君集还不满足,他这是要造反。唐太宗把这话当笑话听的,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后来,侯君集还真的造反了,唐太宗这才知道李靖竟然有未卜先知之能。

  后来,李靖把他的兵法传给苏定方,苏定方由此而成为名将,灭了西突厥。苏定方再把李靖兵法传给裴行俭,裴行俭也成为名将,黑山一战打得突厥伤亡惨重。

  李靖兵法,造就出三代名将,这是美谈。

  “张说,你说得没错,却并不全面。”李隆基既赞成张说的话,也点出其缺陷。

  众人的眼睛瞪圆,耳朵竖得老高,静听李隆基解释。

  “你想想,天下间,那么多的读书人,能学而优则仕的又有几人?”李隆基开始剖析,道:“大唐大建学馆,每个县都有学馆,学风鼎盛,能成为朝廷顶梁柱的并不多。但是,却可以培养很多吏员,很多能做实务的官员。这些人,并不是大唐的顶梁柱,但他们依然能发挥作用,为大唐出力。”

  略一停顿,道:“是以,大唐可以借鉴学馆,办一所专门培养将领、校尉的学馆。培养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名将,却会使得他们更加了得,打起仗来,更加得心应手。”

  成为名将,是需要天赋的。若是没有过人的天赋,也是没用的。

  但是,一个名将若是没有一帮子用得顺手的部下,那也不可能成功。办军事学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这些部下。

  “有道理。”众人齐声赞同。

  “王孝杰,你曾经一度,想要把你的兵法传给朕……”李隆基冲王孝杰道。

  在当初李隆基初上战场时,王孝杰就想收李隆基为徒,传他的兵法。

  “陛下,你这是取笑臣。臣是有眼无珠,不知陛下殆天授。”王孝杰有些不好意思,老脸一红。

  他当时想要收李隆基为徒,却是没有想到,李隆基竟然不比他差,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王孝杰这才息了此念。

  “不!”李隆基摇头,道:“你这一想法很好。若是能让更多的人学到你的兵法,那就更好了。”

  “陛下的意思是说,大唐要办一所这样的学馆,由臣来授徒?”王孝杰眼睛放光。

  “没错。”李隆基肯定一句,道:“不仅你可以授徒,就是刘幽求、钟绍京、张说都可以去授徒。”

  刘幽求能掌管万骑,其才能不是盖的,在军事方面很有一手。

  钟绍京虽是文士出身,毕竟在万骑多年,学到不少东西,由他来课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说更不用说了,他亲自指挥了很多大战,比如说屠尽突厥百万之众,灭吐蕃一战,打败古太白,都是他指挥的。

  他既有大局观,又有指挥大规模作战的经验,他来授徒,会有很好的反响。

  “陛下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办起这样的学馆,凡在兵道方面有所建树者,都可以授徒。凡想立军功,头脑灵活者,都可以学习兵法。”张说是一个不错的总结者,一语概括。(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龙武军

  张说的概括能力不错,把李隆基的意思准确的说了出来。

  “说得不错。”李隆基赞赏的点头,道:“甚至,我们可以招收一批童子,从小培养他们。”

  “陛下,这也太骇人听闻了吧。”狄仁杰有些吃惊。

  从小集中培养“童子军”这种事儿,在古代不是没有,只是太少了,他们不能不吃惊。

  “这算甚骇人听闻?”李隆基却是摇头,道:“我们大办学馆,不也是从童子培养的么?为何培将领、校尉就不行呢?”

  唐朝学风极盛,不少人读书求学,这与唐朝大建学馆有很大的关系。学馆的生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聪慧儿童中招收,李隆基的做法只是稍加改变,办一所“少年军官学校”而已。

  “这……”众人一下子被李隆基问住了,张口无言。

  李隆基说得也在理,学馆能招收聪慧儿童培养读书人,为国家取仕打下基础,为何就不能从小培养将领和校尉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