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革宋_绯红之月【完结】(1019)

  “不是指责你。每个人都是这么一生,谁有什么经验。”赵嘉仁叹道。

  “我看到这些孩子现在这么胡来,我就着急。”秦玉贞郁闷地说道。

  “他们自有他们的人生,若是这世界一成不变,咱们现在哪里有棉布衣服穿。现在你我还是披着兽皮和树叶做成的衣服,拎着棒子在外面狩猎。刀耕火种对我们都是极为先进的生产方式。”

  “可他们总不能这么胡来。大郎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二郎是看上小娘子就要成亲。大娘跟着你,哼哼!我看她这是要做唐朝的太平公主不成。三郎,我们两人当年那么循规蹈矩!”

  “嘘!”赵嘉仁让妻子低声,然后凑到妻子耳边说道:“咱们要是真的循规蹈矩,我能当官家么?你能当皇后么?”

  秦玉贞知道赵嘉仁这么做其实根本不是害怕别人知道,而是逗秦玉贞开心。哪怕这话其实不可笑,但是有赵嘉仁这番心思,秦玉贞也噗哧笑出声来。其实仔细想想,秦玉贞也承认世界一直在变化,她也是出于变化漩涡中心的人物之一。只是现在孩子们的变化如此快速,秦玉贞觉得自己的心脏承受不如如此激烈的变化。

  笑了几声,秦玉贞问赵嘉仁,“三郎,我看你神定气闲,你是怎么应对这样变化的?”

  赵嘉仁正色说道:“经过最近的这些事情,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以前我看有人说官家无私事。我觉得那话是瞎说。现在我终于感觉,这话非常有道理。”

  看着赵嘉仁那么认真的表情,秦玉贞又是噗嗤一笑,回应道:“瞎说!”

  第026章 官家无私事(一)

  南宋的皇城在杭州凤凰山。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皇城内有皇宫,是皇室的居所。

  现在赵嘉仁搬到了与皇城隔着西湖对望的后乐园,其中一大理由就是皇城的建筑和涂装材料普遍含有汞、铅、砷等元素,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人体有不可逆的损伤。现在皇城大部分成了朝廷的办公场所,一小部分作为仪式性场所。

  走在皇城中,秦玉贞忍不住皱眉。理论上这里才是赵嘉仁的家,而这个家现在正在大兴土木。修建的所有建筑都是给朝廷各部使用。

  “却不用着急。我觉得大概也就是百十年,首都大概还会迁移到开封。那时候就可以充分设计一个符合需要的完美城市。”赵嘉仁淡然说道。

  “百十年?你再活百十年?”秦玉贞不解的问。

  “我只是说趋势,甚至不用百十年。只要天下太平,黄淮平原在五十年内就会恢复元气,那时候迁都就变得非常必要。”

  秦玉贞没有接这个腔,因为乃是赵嘉仁的事情,而不是秦玉贞的事情。夫妻两人又走了一阵,秦玉贞手指那些正在建设的房子说道:“原本我觉得铁筋水泥的房子太硬朗,住了这么久才感觉到好。只要把地下架起,不和泥地接触。潮气就低了许多。”

  和赵嘉仁改建的后乐园一样,那些正在建设的新建筑都有一个地下室,这种模式在大宋是由赵嘉仁先提出并且实施。在21世纪,大部分像点样的中国楼房都是如此。倒是在美国,因为普通人住的都是便宜木质房屋,纯粹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值钱商品房比例其实很低。

  回想过去,赵嘉仁笑道:“宋理宗当年只是在皇城里盖了一个亭子,就被反复抨击。木头还是没办法和铁筋水泥相比。”

  大宋的建筑多数都要用到木料,木料会变型,有种种建筑模式上的限制。还有吸潮、发霉、被虫蛀等问题,同样存在易燃的风险。看着工地上那些预制板,赵嘉仁只觉得非常自豪。至少大宋人民可以提前进入一个新时代。

  夫妻两人边说边走,此时天色已经晚了,在皇城里面的道路两边都挂上了气灯。玻璃罩内放出明亮的白光,将附近的道路照耀的一片明亮。两人正准备回家,却有人走到了道路上跪倒。这下警卫员们立刻上前围住此人,虽然听到那人在喊叫些什么,却也听不清楚。大概知道这人正在高喊“官家”,貌似是个想拦路喊冤的。

  在封建时代,拦路喊冤大概是普通百姓的尝试通过走体制内渠道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因为在古代大概只有秦朝才是一个主动的法治国家,其他朝代的法律只是为了被动应对问题。看着这个人,赵嘉仁忍不住想起白天的徐俊如,便是在朝廷内部,徐俊如也是个拦路喊冤的家伙。当制度只存在发号施令与被动应对的手段,实际上就会发生这样的局面。主动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几千年来大概只有秦朝和新中国而已。

  想到这里,赵嘉仁心中忍不住生出怜悯之意。他叫过警卫队长,“去问问怎么回事。”

  警卫队长连忙说道:“官家,这个人看来记得你的容貌。他说他是当兵退伍,黄河战役的时候立了功,现在接了些工程。我们先查这个是不是受了什么人唆使。”

  赵嘉仁无奈的点点头。夫妻两人回到家,秦玉贞问道:“三郎,你很在乎那个拦路之人?”

  “我不是在乎那个人,而是觉得这制度问题太大。我们也顾不到百姓,百姓们也没办法和朝廷通气。”赵嘉仁叹道。

  秦玉贞不解的看着赵嘉仁,便是聪明如她也没办法想象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对赵嘉仁来说,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可都是他有所了解的。据说随着知青下乡之类的技术普及,村头都立起了大喇叭。每天来个‘最高指示’,虽然村民对于遥远北京的事情其实没啥概念,但是这样的存在让大家知道中央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是每天都存在于身边。后来有了电视,大家的认识范围就更大。制度就是存在,并且起作用,还在慢慢变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