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革宋_绯红之月【完结】(349)

  带着对大哥的期待,赵嘉仁送大哥一家上了船。等送走了大哥,赵嘉仁就去见了另外的熟人。

  前殿前司左翼军统领夏璟此时已经被剥夺了官职,并且被押送到临安去受审。理由很多,包括了贪污军粮军饷,包括了勾结蒲家。这些理由都是真的,按照夏璟的所作所为,他也足以被下狱治罪。不过能够让夏璟下狱治罪的理由既不是贪污军粮军饷,也不是勾结蒲家。让夏璟下狱治罪的唯一理由就是他得罪了赵嘉仁。

  看得出,这位前殿前司左翼军统领很清楚此时,见赵嘉仁以胜利者的姿态走进关押夏璟的房子,夏璟低下了头。赵嘉仁不知道这动作是因为恐惧,又或者是因为愤怒。这对赵嘉仁也不重要。

  解决了夏璟,赵嘉仁就可以和下一任殿前司左翼军统领一起整顿军队。这才是赵嘉仁要搞掉夏璟的唯一理由。

  也不说话,赵嘉仁确认这厮就是夏璟之后,转身就走。在他背后,突然传出夏璟的哭喊声,“赵知州,俺错了。你若是肯放过俺,俺以后一定听你的话啊!”

  赵嘉仁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只是在心里说道。晚了!

  第123章 政敌

  封条贴上,木枷与镣铐安好。在临安城外的僻静之处,差役给夏璟统领把全套押解犯的行头全部上位。

  因为使了钱,夏璟一路上倒是没有带着沉重的东西,而是脚步轻快的直奔临安。他这么着急就是想赶紧到临安找到他的靠山,上头有人就能解决问题。夏璟这些年既没有比上一任左翼军统领做的更过份,也没有做的更不过份,左翼军已经是制度化的捞钱。

  没想到竟然被赵嘉仁给阴了,夏璟的恼怒当然可想而知。然而他得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转头对付赵嘉仁这狗贼。

  把人犯与大理寺交接之后,差役欢欢喜喜的就踏上了回家的船。有了仁通快运之后,从福建路到临安,最快的旅途是乘船。然而押解犯人这得活见人死见尸,万一船沉了,又或者是犯人投水,那就找不到尸体啦。如果遇到这情况,差役是不是有意放纵呢?这就没办法说清楚。此时仁通快运已经有了口碑,乘船的话大概还能在元旦前返回福州过年呢。

  不说差役拿着钱回到家,夏璟进了大理寺的监牢之后很快就后悔了。监狱房间狭小,又湿又冷。在福建路的时候,夏璟的生活优渥,有大院子住,还有几房小妾。哪怕是在路上,夏璟也有仆役伺候着,这才是一个月多就赶到了临安。然而一进大理寺的监牢,夏璟才明白自己的人生真的到了谷底。

  当夏璟统领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感叹人生之时,西湖的画舫中,步如烟正陪着几名官员喝酒。何梦然、陈尧道、曹孝庆,这三位都是反对公田改革的领头人,见到公田改革已经正式开始推行,加上他们的致仕请求已经得到通过,于是三人和其他几名反对公田改革的官员就来画舫上喝酒道别。

  步如烟早就听惯了那些咒骂公田改革的话,也听惯了咒骂反公田改革派的话。要是论两派用词的优雅程度,步如烟觉得大概能用一丘之貉来形容。这次分别宴席上,官员们还是一个劲的骂。步如烟很巧妙的让自己呈现出一种透明人的感觉,并没有让这帮家伙们感到拘束。直到曹孝庆提起了赵嘉仁。

  “贾似道的如意算盘是用公田改革弄到田地来收粮,用棉务来收钱。论贾似道的走狗,赵嘉仁乃是助纣为虐的祸首!”因为情绪激动,曹孝庆声音高亢。步如烟抬眼看了看曹孝庆,有些不理解这位的愤怒到底是因为贾似道倒行逆施,或者是因为贾似道的倒行逆施有成功的可能。

  有人带头,这帮反公田改革派的矛头就指向了支持贾似道的人。刘良贵已经骂的太多,大家都懒得去骂。而赵嘉仁之前倒是很少提及,现在骂起来很有新鲜的感觉。

  咒骂一番之后,曹孝庆问道:“何公,你为何当时一定不让我弹劾赵嘉仁。若是当时弹劾,只怕此时就已经让他丢官了。”

  “丢官?”一直没参与咒骂的何梦然抬起眼皮看了看曹孝庆,“官家最重功劳,赵嘉仁为官以来立下了多少功劳。特别是鄂州之战,一举截断蒙古于大江两岸。他又没谋反,何来丢官一说。”

  这话还算是中规中矩,也符合事实。然而曹孝庆听了之后怒火更胜,他忍不住怒道:“若不是官家失德,竟然在公里狎宿歌妓,哪里会引来蒙古南下!”

  这话本来就是宋代文官爱用的话,在他们看来,一切问题都可以归于‘灾难’,而引发灾难的则是‘天人感应’。至少程朱理学对这玩意非常热衷。不仅在大宋如此,在北边的蒙古也是如此。

  忽必烈曾经问过金国旧臣李治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昨天为何地震’?

  李治答曰:“天裂为阳不足,地震为阴有余。夫地道,阴也,阴太盛则变常。今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伐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若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慝,慎刑罚,慎征讨,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

  大意就是地震的原因就是上天的警示,让君主能够警惕自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在儒家根本没有被继承。

  当然,这些儒生并不在乎这点。可曹孝庆对官家的抨击一出口,旁边就有官员觉得这么讲很不合适。并不是大宋不能抨击官家,而是此时的画舫主人步如烟就是官家狎宿的歌妓之一。众人要骂的是官家,把步如烟给牵扯进来,大家也觉得并非本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