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革宋_绯红之月【完结】(610)

  熊裳可不想那么费事,直接就买了一册。正准备走,他又觉得不对,掏钱再买一册。光给他表哥的话,熊裳自己也得留一册看看。《爱国法》内容不多,倒也挺便宜。

  大宋折腾的这么激烈,蒙古大使馆当然不会视若无睹。乌里不花赤大使派人打探消息,也买到了一册《爱国法》的小册子。

  《爱国法》首先规定了大宋人民的要承担的爱国义务。界定了叛国罪、动乱罪等罪名。并且让新成立的公安部拥有了巨大的权力。赵嘉仁虽然并没有希望大宋变成一个警察国家,但是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这方面的权力。

  包括之前建立的肃奸委员会在内的机构全部整合到公安部下,同时还有一些单位作为国防特别单位而存在。不过大元大使并不知道这些,实际上他对大宋的这些行政单位的名词完全没有兴趣。他看的都是各种罪名的惩处内容。

  大宋对这些‘叛国者’的惩处非常严厉。投敌者是死刑,如果这帮人在外国入侵大宋的时候给外敌当官,还要处于没收全部家产的惩罚。看完这些,乌里不花赤大使脸色极为难看。大汗忽必烈交给乌里不花赤的事情看样子是办不成啦。

  大汗忽必烈认为,或者是大汗忽必烈手下的那帮汉臣希望。凡是投奔了大元的宋奸们都是大元的人,有必要得到大元的保护。这从道理上很容易理解,只要投靠了大元就能避免大宋的惩罚,那么投奔大元就是护身符。

  如果投奔了大元之后并没有被大元保护,而是遭到残酷的惩罚,那么下次只要大元没有能够彻底消灭大宋,大宋只怕没人会投奔大元。而此次大元南征之时能够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就是有太多的大宋文武直接投奔了大元。

  想到这里,乌里不花赤先是命人用最快速度把最新的消息以及几册大宋的《爱国法》送到大都去。他自己也再次去拜访宋国礼部尚书陈庆年。在接待室等待陈庆年接见的时候,乌里不花赤回想着上次见到陈庆年,两人都在大怒之下,陈庆年那个简单明快的‘滚’字。对面的宋国真的变了,若是以前,大元使者遭到这样的待遇,大元是一定要出兵讨伐宋国。而现在的大元也只能认了,顶多就是对大宋驻大元的大使也很不礼貌而已。

  但是据乌里不花赤了解,大宋其实对派驻大使到大元也没多大兴趣。整体来看,大宋对于继续战争的兴趣貌似比大元大许多。有一种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说法,说是汉人有说法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而宋国从建立起,某种意义上就始终是个好战的状态。不过当下的大元却因为宋国的好战而不得不有所收敛。

  宋国礼部的工作其实不多,因为蒙古的关系,大宋周边的国家在北方只剩下蒙古、倭国、朝鲜。西边的国家有个缅甸。而且大宋又灭掉了交趾、占城,在大宋南边的国家里面像点样的只剩下三佛齐。

  大宋进入天竺洋之后,才真正了解到天竺原来是个‘地里名词’,那边土王众多,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至于大食国家,在西牛贺洲的埃及倒是有兴趣派遣使者到大宋来,其他国家也是一片乱糟糟。

  所以乌里不花赤大食没有等太久就见到了大宋的礼部尚书。有过上次不友好的冲突,礼部尚书陈庆年听了乌里不花赤的要求之后简单地说道:“绝无可能。杀宋奸是宋国内政。”

  从大宋礼部出来,乌里不花赤眼神阴沉,他已经确定回去之后该写什么,那是一句他从宋国学来的汉人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一顿,得过的没尽!’

  第110章 头如雨(七)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一顿,得过的没尽!说得好,说的很好!”放下大元驻宋国大使乌里不花赤的信,大元皇帝忽必烈带着强烈的恶意大声说道。

  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已经读过了大使那封并不长的信,他们对于整个事情的发展基本有了掌握。自打郝经理解到赵嘉仁的学术理念,并且对整个宋国最新文化中去理学的动向有了认知之后,他就成了对宋国的强硬派。见到局面这样,郝经说道:“陛下,可否要惩处宋国?”

  忽必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道:“宋国现在每年要从我们这里赚走十几万两白银,再这么下去,国库就得被宋国掏空啦!”

  右丞相阿合马见到皇帝忽必烈的目光看向自己,他也管不了那么多,出列回禀,“陛下,若是我们肯把碱块价钱降低,应该就没那么多亏空。”

  此言一出,阿合马的政敌廉希宪立刻出列怒道:“碱块卖多少钱,是我们所定。为何要卖的那么便宜?”

  阿合马即便知道这帮人和自己的冲突,可他还是忍不住对如此荒谬的言论发表意见,“做买卖的话,价钱总是要商量。宋国不肯出那个价钱,他们就不会买……”

  廉希宪立刻答道:“他们既然不买,我们也不买他们的东西。这有什么不可?既然宋国每年从我们这里赚到那么多钱,中断贸易自然是他们吃亏大!”

  阿合马已经不想回答了。他抬头看向忽必烈,心里面倒是有些庆幸。现在大元与宋国的贸易并非是两边各派商人来做买卖,而是宋国把大元要购买的商品运到直沽寨去,蒙古把那些商品弄走专卖。负责这个专卖的不是阿合马,而是忽必烈指派的其他人。

  正因为如此,阿合马才可以得到忽必烈的更大信任。至于所说的那些亏空,都是大元对某一部分宋国的商品有极大的需求。譬如宋国每年运来的福建茶叶,那些茶叶的味道很普通,但是好在便宜二字,至于辛香料更是如此。这些东西都是草原上几乎日日不可缺的东西,至少也是在大都的这些蒙古人日日不可缺的东西。若是器皿之类的东西还能让大都的工匠们制造,那些南方的土产就完全没办法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