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革宋_绯红之月【完结】(699)

  远远见到陆顺天赶来,看守肥料基地的蚯蚓屋守卫立刻迎上来,并且语速急切地说道:“村长,这几位讲咱们给稻子发芽的土用的太薄。”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陆顺天远远就认出这几位乃是村里的长辈。也是在两年前开始普及村长选举的时候被陆顺天一举击败的落选者。至于他们的要求,在陆顺天听来简直是岂有此理。

  现在的水稻种植一年一季,种植时间大约在宋历三月。以前是各家用自己留好的稻种自己发芽。赵太尉想办法让陆顺天这帮退役军人当村长,就是要这帮人带头选择农业学校提供的稻种。新式方法是稻种用精制的冷水发泡,放入玻璃当顶棚的温室,烧煤取暖,等待发芽。

  水稻出芽之后,将芽种播撒到大棚内,大棚与蚯蚓室类似,只是屋顶使用的是稻草制成的草席。白天的时候掀开草席,让稻苗充分晒太阳,晚上就把草席改在屋顶用竹子达成的骨架上,以保证大棚内的温度不要过度降低。

  这样培养出来的稻苗不仅体型大,而且沉甸甸的压手。在这个期间,农民们则要抓紧整理农田,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既可以用人工插秧的办法移栽到田里。

  庆元府(宁波)已经完成了土改,土改并非是简单的平分土地。赵太尉更是兴修水利,让整个东钱湖地区的土地被灌溉以及排涝的系统覆盖。一旦插秧完成,田里面还要放养稻花鱼,稻花鱼基本是鲤鱼与草鱼的混合。它们吃田里的草和小虫子为生,农民还要定期给田里补充蚯蚓制作的蛋白质饲料,以及割草制成的植物类饲料。

  这些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管理技术,都是由府县农业局负责普及,由各村村长先领着先进户身体力行。陆家村村长陆顺天自己就要带头做。

  现在听到这帮村里的老一辈竟然开始指摘蚯蚓土的薄厚,陆顺天心里面想起的是在县里面接受‘管理培训’时候的课程。然后陆顺天就按照课程上讲过的,并且在县里面实践过的内容上前几步,对着那些前辈说道:“用多厚的蚯蚓土全部是学校老师们讲的。他们都是从临安来的先生,你觉得你们比这些先生还能干么?”

  果然如同课上所讲,这帮老辈人物都被临安来的先生这个名号压住了。他们一时说不出话来。看着他们气焰被打压的模样,陆顺天里面是一阵的爽快。

  江南土改有早有晚,赵太尉的口号则是‘知识就是力量’。就陆顺天所见到的,赵太尉不仅教给村级干部们具体的种地知识,还要教给他们管理的知识。那些较早实施土改的村子会把他们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棘手的困难问题拿出来给大家讲。

  譬如竞选村长的时候,村民们虽然知道官府中意的是退役军人,也不敢直接反抗官府。但是他们心里面定然是不服气的,所以村长竞选的时候,村长除了要保证为大家说话之后,还要保证跟随官府的种地流程,让自家的田地能够增收超过两成。

  这个阶段,就得看村长能不能实践自己选村长时候的承诺。更直白的讲,就是看村长自己能不能干。陆顺天原本对自己其实没信心,让他带着村里的分地,修水渠,他觉得自己背后有朝廷,还勉强敢干。可种地从来不是他自己的强项,若是他真的擅长种地,又何必去当兵呢?

  而此时能不能干,都得硬着头皮上。结果用了最新农业技术之后,陆顺天家的稻子亩产比起过去就是增产超过两成。

  按照县里面总结的经验,此时能主动跟进的并非是普罗大众,而是那帮前地主。在陆顺天挨家挨户的劝说下,被动跟进的是中农。前小地主们生怕自己被骗,前穷人则是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新东西无法理解。

  第二年,陆顺天就要带着前地主和中农们采取最新技术,让这帮肯跟着走的人平均亩产超过两成。

  现在是第三年,陆顺天本以为之后应该一帆风顺。听课之后,陆顺天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田园牧歌这种玩意竟然是根本不存在的。随着技术普及,特别是水利的普及,地方上的长老们,长辈们纷纷出来夺权。

  几乎所有的土改地区都是如此。之前两年时间里面只会说怪话,或者一言不发的宗族首领们开始重新发表意见了。这些意见里面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就是对具体的细节指手画脚。

  讲课的大干部提起这些的时候一脸的无奈,他告诉学员,“不能说这帮人讲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他们也知道,若是胡说八道,一定会被百姓看穿手脚。他们说些看似有道理的话,讲点看似有道理的建议,根本不是为了大家好。他们是要获得发言权。之前辛苦劳动的时候,只要诸位同志们亲自干活,所说的话就会得到百姓的认同和支持。在这个阶段,你们一定要知道,你们是村长,你们是学社和朝廷派到村里的干部。你们才是能够带着大家过好日子的人。在这种时候,你们一定要站稳自己的脚跟,绝不能放弃你们的话事权。”

  眼见这帮村里长辈们夺权的努力,陆顺天也毫不客气的反击。

  长辈们刚受挫的时候还有些懵逼,他们大概没想到这个二十来岁的毛小子竟然敢怼他们。很快,老头子们就怒了。他们喝道:“你还敢对长辈不敬啦?”

  “我是村长。这个村里面的事情得是我和大家商量之后才算,你们说什么并不算。”陆顺天再次怼上去。怼完之后,他对看守蚯蚓屋的民兵说道:“这个地方是咱们村里的肥料来源,绝不能让人随便进。你记住了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