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施琅大将军_安然【完结】(14)

  在此期间,郑成功在广东和福建沿海一带坚持与清兵作战,起初跟随他的仅三百余人,粮饷和器械都很缺乏。顺治四年(1647年),郑成功自称“招讨大将军”,在南澳招募军队,筹措粮饷,修船练兵,之后将所招募的数千人带至鼓浪屿进行训练,又派黄恺到安平镇继续筹饷。郑成功广召文武人才,沿海农民、渔民、水手以及不愿随郑芝龙降清的将士悉数投于其麾下。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相继而来,郑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每遇重大事情均征求其意见,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同时,郑成功凭借其在隆武政权的地位以及郑芝龙的关系,不断扩大军事实力。不过一年时间,郑成功组建了一支兵卒十万余、战船五百艘的声势浩大的军队。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郑成功攻同安,战于店头山,清守将弃城逃遁。五月攻泉州,围攻了七十天,直至九月清总督陈锦率师来救,方才撤退。郑成功退兵后,得知永历帝即位,不禁以手抚额欢呼道:“明室有主!”当即遣人赴肇庆,奉表朝见永历帝。十月,永历帝遣使封郑成功为威远侯,郑成功从此奉永历为正朔。

  ---------------

  反正重归辅佐郑氏创业(2)

  ---------------

  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正月二十七日,清朝的江西提督金声桓、王得仁擒杀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等,宣布反清复明,在整个东南隅引起强烈震动,而此时郑成功也攻下了福建同安。东南地区四处战火不断,清政府穷于应付。

  李成栋攻占广东后,自以为功勋卓著,两广总督一职非己莫属,岂料清廷在人事任用方面总是优先选用所谓辽人。同李成栋一道从福建进入广东的汉军总兵佟养甲尽管没有多少军队,也没有多大战功,却因其辽人身份而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李成栋仅被任命为两广提督,不仅无权过问地方政务,而且在军事行动上还要受佟养甲的调度和节制。原先的同僚地位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李成栋内心的不满逐渐积蓄。到1648年正月,当江西提督金声桓、副将王得仁反清归明的消息传来时,李成栋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反正易帜。四月十五日,他在广州发动兵变,剪辫改装,用永历年号发布告示,宣布反清归明。总督佟养甲仓皇失措,被迫剪辫,违心地附和反正。李成栋搜出佟养甲所藏总督印章,在广东全境发布文告,并派兵驻守各个关口,尊奉永历帝为正统,一时间完全控制了广东全境。

  此时,施琅正率兵在广东北部的南雄,李成栋因为贪图个人利益而起兵反清的行径为他所不齿,因而对其起兵之事不予支持,率部离开了李成栋所控制的南雄,撤往粤东的潮州地区。由于李成栋的势力范围很广,控制又严,而从南雄至潮州千里之遥,沿途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余历险间关驰归”,这段艰难的行程共历时九个月,直到翌年(1649年)一月,施琅才抵达潮州。然而,更大的危险在等待着他。

  其时驻守潮州的是李成栋手下的健将郝尚久,由于起兵诛杀了原清朝派驻的潮州总兵,攻占潮州后,被李成栋委任为总兵。施琅“自南雄抵潮郡。适潮将郝尚久者,粤师辖也。阳犒师牛酒,而包藏祸心,召诸部阴为图公。公侦知其事,急拔众走饶平,据守月余。”施琅在饶平坚守待援。然而,被困月余,郝尚久的部队越围越多,攻势也越来越凶猛,急切盼望的援兵却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施琅“踞守阅月突围出,且战且行,连日夜间关险阻。”可以想见这场追逐战的惨烈。经过殊死拼搏,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施琅率领仅余的几十人突出重围,暂时摆脱了郝尚久的追击。

  此时,一些旧部下前来投奔。此前施琅从闽入粤时,曾在潮阳招降过郑芝龙的旧部,这些人由于不愿到广东北部,因而未随施琅前往,大多散落在附近的村落。此时这些人“闻公至,皆迎拜拥护以行”,施琅“遂集劲卒,得八百人,至黄岗暂憩焉。”

  施琅率部撤到黄岗,处境依然危险,但接下来究竟何去何从,施琅心里茫然。广东被李成栋所控制,郝尚久的追兵仍然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形成围剿之势,而清军见死不救,这支八百多人的小队伍时刻处于覆灭的危险境地。混沌乱世,路在何方?

  正当施琅深陷焦困之际,一位白衣客突然造访,此人便是改变了施琅一生,又与之恩怨相伴一生的郑成功。

  郑成功原本驻兵于鼓浪屿等小岛,因素知施琅兄弟能征善战,智勇双全,遂一直希望借助其才能,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当他闻听施琅受困于黄岗,特意率兵赶往迎接。走投无路的施琅能得到郑成功的如此礼遇,内心自然十分感激,因而倾心顺从。就这样,顺治六年(1649年)的二月,施琅跟随郑成功走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

  施琅不愿加入李成栋的反清武装,却舍近求远加入了郑成功的抗清斗争,是基于他的认识和情感的。施琅与李成栋相处时日总计不过一年有余,难以对其产生信任感。况且,施琅胸怀大志,就李成栋的才能而言,也不是可以托付之人。此外,如果施琅在粤北参加李成栋的反清行动,势必连累其在晋江的亲人,而粤北又距晋江甚远,倘若家中有难,则鞭长莫及。事实证明,施琅脱离李成栋是明智的选择。到了第二年(1649年)的二月,清军收复了广东各地,李成栋兵败身死。而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