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施琅大将军_安然【完结】(38)

  这道诏书反映了清政府推行招抚策略的决心,也显示出进剿不成,清政府对开展招抚所寄予的厚望。为此清政府还规定有具体细则,凡海上郑军武官率众而降者,不问真伪,照原职补官;单身投降者一般降四级录用;有立功表现者降二级,武官可以改任文官。同时还下令保护沿海等地与郑军有乡邻督党等社会关系之人,不许挟嫌报复陷害。到后来,为进一步加强对郑军的分化瓦解力度,清政府在漳州专设处理郑军归降事宜的“修来馆”,又称招来馆,对招来的郑军文官照原职拨部补官,武官一律保留现职;士兵和平民没有剃发的赏银二

  十两,已剃发的赏银五十两;愿入伍者立即拨在营中领取饷银,愿返乡者送路费发回原籍安置;对屡次逃走而复来者也一视同仁,照样给赏,不加追问;甚至对郑军间谍,发现后不仅不予追究,反诱以厚利,多方感化,收为己用。这种种措施,表明清政府对招抚策略的高度重视,确实卓有成效地起到了分化瓦解郑军的作用。施琅原系郑成功部将,不仅了解郑军,且与郑军一些将领关系密切,因此正是对郑军进行瓦解工作的理想人选。

  施琅升任总兵。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和郑氏集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爱新觉罗·玄烨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即位,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以聪慧的才智和政治品格,一生为国家民族创建了鼎盛的伟业,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文韬武略最为突出的一位君王,被誉为“千古一帝”。他一生除鳌拜、平三藩、视察黄河、疏通漕运、任用良将、东收台湾、北定疆界、与蒙古诸王结盟、西征噶尔丹、汲取汉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推行富国强民的政策措施,完成了统一中华、振兴中华民族的大业,是中国最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缔造者。不过,当时的康熙尚年幼,就连施琅总兵之任,都是由辅政大臣鳌拜决定的。

  台湾岛内,郑成功病逝,诸将公推郑成功之弟郑世袭为护理,主持台湾事务,但郑世袭却存有野心,与黄昭等部分将领密谋自立,形成与厦门的郑经相拒的局面。郑经闻讯,在众将领的举戴下,立即宣布继位,称为“世藩”,并为郑成功发丧,之后将囚禁的周全斌放出,任命其为五军都督,准备进兵台湾,攻打主持台湾事务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

  施琅探知郑氏的这些情况后,迅速向福建总督李率泰作了汇报。清政府接到施琅的情报,认为“海上人心摇动,纷纷离散,行动不一”,于是加紧了招抚活动。据《台湾外纪》所载,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清福建总督李率泰接获施琅所呈成功病逝、郑氏内部不和的消息后,经与靖南王耿继茂计议,即派遣都司王维明、李振华、总兵林忠前往厦门招抚郑经,提出的条件是:剃发、上岸,即保其荣华富贵。郑经此时因郑成功病逝,郑军内部人心惶惶,正忙于准备前往台湾平定内乱,为便于集中精力解除后顾之忧,密令郑泰、洪旭等佯与清政府谈判,答复清廷欲行招抚的条件为:照朝鲜例,不剃发,仅称臣纳贡而已。八月,耿继茂、李率泰派林忠等人往厦门,要求郑经送还郑军攻占的州县印信,以示确有谈判诚意。郑经为争取时间以靖内患,应允了清廷的要求,派人缴还明朝所赐予郑氏的敕命等,以骗取清政府的信任。十月,郑经亲率五军周全斌、侍卫冯锡范、咨议参军陈永华进兵台湾,斩杀了举兵相抗的镇将黄昭等人,仍善待郑世袭。至此,郑经内乱平息,政权稳定下来,正式继郑成功之位,成为郑军统领人物。十二月,清廷通知郑氏负责和谈的洪旭:若要接受招抚,必须剃发、登岸。郑经此时内乱已靖,遂断然拒绝,清廷的招抚毫无成效。郑经平定了台湾内乱之后,分派诸将驻守台湾各个要地,诸事安排妥当,郑经率大队舟师回到厦门。

  其实,清廷始终未放弃武力平台的准备,在行招抚之策的同时,也在积极整修兵马船只,随时准备再攻金、厦。清廷总结了进攻厦门海战失败的教训,充分认识到,欲平沿海之乱,必须组建水师。清廷在与郑军交战多年,终未占得上风,其因在于八旗军队的铁骑强弓宜于陆地称雄,拙于海上作战。而郑氏集团为海上世家,其海上武装力量之强大,在当时尚未有人能够望其项背。郑军攻城掠地,飘忽无定,又以孤悬于海外的金、厦二岛为基地,现又拥有澎湖、台湾为根据地,恃此海峡天险,清廷望洋兴叹,对之更是无可奈何,如欲与之抗衡,乃至于消灭之,必须建立一支足能与之匹敌的水师部队。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清政府决定在福建建立水师,设置水师提督一名、总兵两名,令兵部会同大学士苏纳海、尚书车克就有关事宜速议具奏。苏纳海官居大学士,位高权重,而且他到过福建等东南地区,对沿海形势及驻防的将领都较为了解,尤其欣赏施琅的才干,因而苏纳海再次举荐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掌握大权的辅政大臣鳌拜曾任命施琅为同安总兵,对施琅颇有好感,因而当施琅,鳌拜很快同意了苏纳海的再次举荐。七月,清廷颁令,提升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并征募漳州所属各县水兵组建水师。

  十二月,命水师提督施琅率兵四千驻扎于海澄县,并在此海防前线指挥训练新军,建立海军基地,其属下左路水师总兵官带兵三千驻扎闽安县,右路水师总兵官带兵三千驻扎同安县。至此,清朝第一支水师部队组建起来,施琅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海军统率——水师提督。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