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_沈志华【完结】(39)

  二、北方的需求:

  首先,北朝鲜的有色金属企业需要瓮津(位于三八线以南10公里处)矿场生产的锌精矿。根据我们指挥部掌握的情报,北朝鲜的工业企业平均每年对这种精选矿的需求量是10000吨。

  北朝鲜的一系列大型轻工企业,主要是从南朝鲜获得必需的原料(棉花、棉线、蜡、橡胶、皮革、毛线,等等)。

  以后,北朝鲜的矿场和工厂,首先是铁路运输部门和机车车辆,还将需要南朝鲜的设备和零配件。

  因为纺织工业集中在南方,北朝鲜还将需要纺织产品。

  特别需要的将是农业产品:北朝鲜的主要食品依靠从南方进口(大米、大麦、大豆)。为确保北朝鲜居民的食品供应,仅在目前就需要运入300000吨谷物。

  三、交换的可能性:

  北朝鲜有何种能力确保南朝鲜的需求?

  根据总司令部的通报,按交换方式并对苏联没有损失,从我占区可向南朝鲜提供:

  电力资源,每小时可达10000千瓦

  煤炭,可达300000吨

  铁矿石,可达500000吨

  铸铁,可达100000吨

  化肥,可达150000吨

  碳化钙,可达10000吨

  重要化工产品,可达5000吨

  四、恢复朝鲜统一的必要性:

  朝鲜被分割成两个占领区,这不仅破坏了南北方之间正常的经济交流,而且还引起了金融体系的混乱。调节全国货币流通的中央银行位于南朝鲜境内(汉城市)。北朝鲜的信贷机关无法保证货币的供应,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

  根据海州市朝鲜银行分行的情报资料,北朝鲜以前的货币总额是5-6亿日元,但是,目前这个数目已经降低到1.13亿日元。由于缺少贷款,北朝鲜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已经停产,这导致了失业人数大增(到10月中旬已经有60000名失业工人)。

  与此同时,投资额度也大大降低,资金集中在个人手中,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这大大增加了税收困难。

  这样一来,南北朝鲜经济联系的中断,在两个占领区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也阻碍正常经济生活的恢复。

  同时朝鲜的分裂还破坏了国家统一的政治生活。朝鲜人认为这是国家独立的障碍,这种看法是合理的。

  朝鲜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是它的首都汉城(截至1943年1月1日,居民人数是111.4万人)。在日本人统治时期,汉城是将军府的驻地和在朝鲜的日本军队的大本营。这是一座大型的工业城市和国家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还集中了朝鲜主要的科学机构:大学、研究所、医院和实验室。

  各政党和派别组织(根据美国人的统计,其数量已经达到54个)将自己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汉城。这里还有各种政治小组,党的机关刊物在这里出版,还有一个无线电广播站。各党派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代表大会通常都在汉城举行。从在政治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目前,北朝鲜在可能直接影响南朝鲜的政治局势方面受到了限制。

  在全国各地开展活动的各政党(共产党、民主党、人民党,等等),很难保持自己各级组织之间的联系。这些政党在汉城的中央机关,经常与其在北朝鲜的组织中断联系。正是由于这一点,共产党不得不在海州设立一个与汉城中央委员会并列的中央组织局。

  针对其他一切情况,应该指出分界线的随意性:三八线分割了三个道(江原道、黄海道和京畿道),其结果是这些道的领导人既要服从我们,又要服从美国人的指挥。

  显然,无论是从政治观点,还是从经济观点出发,都必须恢复国家的统一。

  阻碍国家恢复统一的不仅仅是朝鲜被分割成两个占领区这样的事实,而且还有苏联和美国在占领政策方面的一些分歧。如果说苏联的政策宗旨是消灭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实力,根除日本在朝鲜的影响,鼓励朝鲜人民的民主主义运动和培训朝鲜人民为成立独立的朝鲜做准备的话,那么,根据美国人的行动判断,他们政策的目的正好是为抵抗苏联政策的。美国人在朝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行政机构,而且还将许多日本人和各地方的附敌分子留在领导岗位上。日本人在美国占领区内享有广泛的政治和经济权利。美国的政策引起了朝鲜人民的极大愤怒,这绝不利于在那里实现统一和成立独立民主的朝鲜。恰恰相反,正如在美国的朝鲜侨民领导人之一金守汉(Kim Soo Han)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人的行动是教唆朝鲜人搞分裂”。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恢复朝鲜统一的首要前提条件是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占领政策。

  外交部第二远东司顾问佩图霍夫

  SD11512

  苏兹达列夫关于日本在朝鲜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情况报告

  (1945年12月)

  机密

  第二远东司

  1945年12月

  关于日本在朝鲜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情况报告

  1937年以前,朝鲜基本上是日本的一个农业附属国,它保障向宗主国供给农业原料和劳动力。

  中国发生战争之后,日本人加强了对朝鲜矿藏的地质勘探活动,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矿、铁矿、有色金属和轻金属矿藏,他们开始利用这里廉价的水力资源,迅速地发展起了为日本军事工业服务的工业部门。朝鲜开始向日本供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业原料: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工业在朝鲜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增长尤其迅速的是重型工业和军事工业企业的数量。从事工业生产的居民数量,从1942年的200万人增加到1944年的500-600万人。朝鲜工业和运输业的投资额从1940年的28亿日元增长到1944年的34亿日元。所有大型的“康采恩”都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工业资金总额中只有10%的股份属于朝鲜的工业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