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技术备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研究_余高达+陈曙东等【完结】(129)

  依托,将其余的后勤力量按 “战斗化”的要求,编组成为具有较强机动保障 能力的后勤保障部队。同时,基地兵站也相应编设快速保障分队,使战役后 勤形成基地固定、力量机动的格局。按照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作战后勤机动 保障的要求,可以设想,战区后勤除辖有基地兵站外,应编设一至二个后勤 保障旅;每个基地兵站应至少编设一个快速保障营;集团军后勤应适应机动 作战的要求,编设相应的保障分队。后勤保障部队应具有运输、医疗救护、 修理、物资供应等综合保障能力和较强的机动能力及后勤防卫能力,成为实 施后勤机动保障的主要力量。 (二)发展现代化的后勤装备。提高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后勤机动 保障能力,必须从未来作战的要求出发,采取同步发展的方式,加速实施后 勤装备现代化。一是后勤装备应与作战装备同步发展。历史的经验表明,有 什么样的军事装备问世,必须同时出现相应的保障装备,否则这种装备再先 进,其作用也难以发挥和保持。后勤装备与作战装备同步发展,保证在立体 作战中,后勤装备也具有立体机动保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抗 登陆作战的要求。二是后勤装备要形成系列化、标准化。后勤装备各个系列 之间、陆海空后勤装备之间要实现标准化,同一系列、同一装备可以互相代 替使用,不同系列、不同装备的同一部件可以互换,提高后勤装备的通用性 和 “再生”能力。三是要提高后勤装备的“野战”性能。后勤机动不仅要依 靠装备的 “轮子化”、“履带化”,还必须发展超越能力强的直升飞机和具 有陆、海两栖通行能力的气垫船等先进装备。使后勤装备有较强的穿越能力, 减少因道路等地形条件对后勤机动保障的限制,达成地面,海上、空中机动 保障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快速立体机动保障。 (三)构成“网络型”后勤部署。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可能在前沿 和纵深开设数个战场,为了便于组织全纵深后勤保障,可将战役后勤力量在 按方向或按方向成梯队部署的基础上,按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的原 则,以主要作战方向为重点,将后勤保障力量形成 “网络型”部署。部署由 战区中心后方基地,战役方向的基地兵站和要点的保障力量三个基本层次构 成,各保障要素互相沟通,相联成网,并以此作为展开后勤保障的主要依托。 同时将后勤机动保障部队做为战役保障的 “拳头”,部署在保障网络之中。 机动保障部队在保障网络中既担负支援保障某个作战方向的任务,又可在保 障网络中组织机动,以增强 “网络”的整体活力。整个保障网络系统上下衔 接,左右相连,网络中的保障重点可以通过机动保障部队随时给以加强,予 以调整,可较好地实现后勤部署与战役防御体系相一致,使保障能力覆盖到 战区全纵深。这样既能保障濒海地区 “两击”作战,又能保障纵深地区的反 空降和歼灭突入之敌作战,既能保障重点,又能兼顾一般,即能适应海、陆、 空防一体作战,又能保障岛、岸、城防紧密结合坚守防御。 (四)组织强有力的指挥系统,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参战兵力多,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组织后勤机动保障,依靠传统的指挥手段是难以适应 的,必须建立适应后勤机动保障的后勤指挥系统。一是要建立较为独立的后 勤通信系统,运用有线、无线等手段保障后勤指挥的顺畅。特别要提高后勤 保障部队在机动中的通信能力,达到不间断、保密和抗干扰的要求。二是要 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指挥网络。战区后勤、分部、兵站、后勤机动 保障旅,集团军、师后勤的计算机要联通成网,快速处理后勤保障信息,为 机动保障中首长决策和组织实施提供依据。三是要培养具有组织机动保障指

  挥能力的后勤指挥员。机动保障是一个动态过程,后勤指挥极为复杂,指挥 员必须具有快速反应的头脑、较强的应变能力、自动化指挥的技能、组织后 勤保障的专业知识和运筹谋略等良好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抗 登陆战役的后勤机动保障。 总之,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抗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需要,应高度重视 战役中的后勤机动保障。有了强有力的后勤机动保障力。量,有了正确的组 织指挥,井实施多种方式的陆地、海上、空中相结合的立体机动保障,我们 就能够应付战役中的各种复杂局面,稳操后勤保障的主动权。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研究 卜广玺 黄成林 蒋宗样 一、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高技术物资和特殊装备器材需求多,有赖于战役后方乃至战略后 方强有力的支援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我将集中精锐部队和可能的高技 术兵器用于战场,各种作战物资特别是高技术装备物资需求量显著增加。同 时,在高寒地区作战,部队对防寒保暖物资及其它特需物资的需求量也很大。 由于作战地区经济落后,资源匮乏,部队作战和生活所需物资,都将由战区 后勤和战略后勤在内地筹措后运至作战地区。因此,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 边境反击战役的后勤保障,对战役后方和战略后方的依赖性极大。 (二)后方交通运输长,路少质差,运输保障极为艰难 高寒边境地区距内地遥远,主要靠汽车运输。而高寒地区交通不发达, 路面标准等极低,路况差,多数道路依山傍水,跨谷越岭,常受风雪、冰川、 泥石流、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限制了运输效能的发挥,加之战时 敌人对我后方运输线的封锁破坏,运输保障难度极大。 (三)地形气候特殊,非战斗减员率高,伤病员救治、后送困难 由于受高寒缺氧、湿燥不均和强烈光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进入高 寒地区的部队极易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 (即高山反应)。通常情况下经公路 运输进入作战地区,高山反应发生率为64—90%,紧急空运将会更高。高寒 地区疫源多,疫情复杂,对部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加之风雪严寒易发生冻 伤,光辐射强易患雪盲,气候变化快易使呼吸、消化系统发病。这些因素, 使部队的非战斗减员率比在其它地区作战要高得多。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寒 地区边境反击战役,面对伤员发生时间集中、数量大、分布面广,非战斗减 员增多,高原山地道路少、路况差等问题,伤病员的救治、后送将十分困难。 (四)武器装备故障率高,损坏因素复杂,技术保障难度增大 部队在高寒地区作战,武器装备和维修人员都将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高寒缺氧使武器装备性能降低,易出现损坏和故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会使 保障人员的工作能力下降。正常健康人进入高原严寒地区后需要7—15天的 适应期,其间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已经获得适应能力的人员,其保障能力也 比平原地区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海拔越高,人的体力和操作能力下降越 明显。加之高技术兵器激烈对抗带来的武器装备在损坏数量、程度方面的新 变化,使技术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