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遗忘的较量_阎京生/刘怡【完结】(15)

  尽管空投的弹药可以维持一部分消耗,华沙军民的士气也有所提升,但在军情紧迫的情况下,成本高昂、效费比低下的空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赖涅法尔特的攻击部队持续不断地展开攻击,日益缩小了老城的抵抗据点。接着,从8月16日到19日,赖涅法尔特与季尔列万格尔的两支德军部队相互配合,集中扫荡了自东向西的几条主要街道。在突击炮的配合下,德军首先以优势火力从两侧破坏波兰人的街垒,然后步兵过去进行扫荡。德军的扫荡作战自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仿佛受到老城德军扫荡队的刺激,占据市中心的波兰军队在19日之后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相继占领了中央电话总局和旧内政部大楼两大重要据点。

  波兰永不灭亡 第十二至第三十一天:老城血战(4)

  数日的反扫荡作战使波兰人察觉到,只有防备坚固、具备层次的大建筑才能有效地阻挡德国人的前进,所以他们选择占领中央电话总局作为据点。19日天黑后,“国内军”首先切断了总局大楼的电力和自来水,随后把250名士兵派到了大楼周围。趁着20日东方未明的当口,这些带着炸药和轻武器的波兰士兵擎着云梯爬上了楼,对电话总局发起了奇袭。德国守军(7名军官、157名士兵,大部分是乌克兰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毕竟人数不占优势。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国内军”打到了大楼正面的入口处,并用炸药爆破了大门。随后,波兰人用消防水龙头向上层泼洒汽油。一瞬间,大厦被点燃了。退守到顶层的德军弹尽粮绝,挂起了黄色的危险信号,希望以此吸引援军,但没有盼来任何部队。

  20日上午10点,烈火已经熄灭,大厦突然陷入了一片寂静。冲到上层的“国内军”俘获了几名企图逃脱的德军。从他们口中,波兰人得知守军已经撤到了顶层,正试图借助混凝土柱子跑进地下室,然后在那里进行长期抵抗。波兰人立即赶到入口和地下室,向里投掷手榴弹和燃烧瓶。战斗从一个房间转移到另一个房间,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这时,德国守军终于打完了全部弹药,只好弃械投降。此役德军总计战死36人,有120人投降(包括7名伤员)。当然,波兰人没有给他们活路——乌克兰人、警察和党卫队成员全部被枪毙,只有少数几名国防军士兵被关进了战俘营。

  几天之后,“国内军”又占领了位于市中心的旧内政部大楼,捣毁了楼内的警察总局。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一支“国内军”小分队冲进了附近的圣十字教堂(该教堂的柱子里藏有肖邦的心脏),俘获了12名德军,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加上在若利博什和莫科托夫两个郊区的战果,到8月27日为止,德军已经损失了91名军官和3770名士兵。尤其是攻击老城的部队,有时伤亡率甚至高达50%。

  以残酷著称的季尔列万格尔旅获得了1500名新兵的支援,这些人全部都是新近从强制收容所里拉来的犯人。但他们不愿前进,只顾四处施暴、抢劫。加上兵员逃亡率奇高,到战事结束时,已经只剩下648人了。德军第9军司令部向上级报告:“以现有的兵力不足以控制华沙全城。”

  波兰永不灭亡 第十二至第三十一天:老城血战(5)

  于是,自8月20日起,德军开始在老城区纵火,企图以火攻驱散波兰守军。黄磷炸药产生的大火极难扑灭,那些半旧不新的木制房屋都被焚烧殆尽,以至于老城区化成了一片瓦砾。在配备火焰喷射器的工兵掩护下,赖涅法尔特、季尔列万格尔、施密特各部又重整攻势,“哒哒”的机枪射击声一连响了好几天。为争夺一座大厦甚至一片废墟,双方往往得激战好几个小时。德国人显得越来越狂躁,行径也越来越残忍。

  在漫长的鏖战中,苦难最深重的无疑是被困在老城的10万市民。其中有几千男女老少还是自沃拉区逃跑而来的。他们为了躲避德军的暴行和报复,不辞辛苦跑到西区,却依旧饱受折磨。每天清晨8点,防空警报都会准时拉响。之后的一两个小时内,总会有三四架“斯图卡”从高空投掷燃烧弹,或者用机枪扫射。所有人只好端坐在地下室里,什么都干不了。由于电力中断,入夜后整个市区一片漆黑。而面包和大米的供应早就中断了。人们只有依靠大麦片、马铃薯片和面粉勉强过活。士兵们一天中所能得到的食物早上是热水,中午和晚上是热的咖啡代用品。由于咖啡的供应严重不足,人们只好饮用生水,致使流行性胃炎泛滥成灾。排泄则在街角解决,因为水电、煤气已经中断,大部分家庭的排水管道和抽水马桶都已经失效。城里到处臭气熏天,每天都有数百人因饥饿和生病而死亡。

  更可怕的危险也在逼近,市民中流传着种种谣言。有人已经开始通过下水道逃往若利博什区。打着维持治安旗号的各色人马在城里到处乱闯。“国内军”士兵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有一营老城的士兵擅自跑到了若利博什。而总司令博尔则因为身体不佳,只好整天躺着,军务则由参谋长和其他幕僚代为处理。

  尽管波兰人英勇善战,又不缺乏毅力,但是到8月20日以后,“国内军”的指挥者们还是深深感觉到,老城内孤立的据点充其量只能维持几天了。如今,他们只有三条路可走:投降,突围,固守待援。8月18日,德军的劝降代表就出现在了老城前线,不过随即被“国内军”赶了回去。8月底,巴赫-齐列夫斯基派出的第二批劝降代表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波兰人认为:德方没有对波兰战斗人员的身份做出清楚的界定,而“叛乱分子”与正规军战俘的待遇和惩罚是截然不同的。在此问题未得到回答前,他们不能投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