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海红哨_李伯屏【完结】(15)

  “大爷”,杨玉山转身问:“您说眼前这风向---”

  “东南风。”王大爷说,“正是顺风船。”

  “风力?”

  “这阵子风力可不小,兴许有六级“强风”。”

  “浪头是“大浪”?”

  “嗯,差不离儿。”

  “海流呢?”

  “咱觉着试顺风顺流。”

  “大爷,这儿能抛锚吗?”

  “能。你想---”

  “我想试验一下。”杨玉山恳切地望着大爷。

  王大爷见杨玉山这么认真,准是从老蒋匪扔下的那盒罐头瞅出啥门道来了,说了声“行”,就下了“抛锚”的命令。一忽儿,铁锚哗哗哗下了海底,船儿漂摆了几下,就稳在水面上了。

  杨玉山正想找个什么能漂浮的东西扔下去试吧试吧,见王大爷拿着块生火的木头来了,连忙接了过来,把木头扔到船屁股后面的海面上,只见那木头慢悠悠地从船尾漂移到船头前面去了......

  王大爷问:“副连长,怎么样?有个数了吧?”

  “有了!大爷,您说得对,正是顺风顺流。”杨玉山回了大爷的话,又拿起罐头琢磨开了,心想,这海流像是海洋学上说的那种“风海流”。根据几方面的情况来判断,这漂浮物十有八九是从那七只贼船上丢下来的。

  杨玉山终于获得了结论,由不的望着那盒罐头轻蔑地笑了。

  第五章 奇光异景

  胜利完成了海上作业之后,远海捕鱼队顺路靠上千里岛南码头,让杨玉山和一班战士们登上岛,他们就返回渔家湾去了。

  杨玉山挪动着劳累的步子走进了连部,首先详详细细地向李连长,赵指导汇报了十天护渔侦察的情况,也讲到了那盒罐头。赵方明去伙房给杨玉山端来饭菜,李志勇拿起脸盆,给杨玉山打来了洗脸水,杨玉山边吃着饭,又拿起桌面上那盒罐头来,开玩笑地说道:“这就是十天护渔侦察得来的唯一战利品,干脆慰劳慰劳你俩得了。”

  听了杨玉山的汇报,赵方明正琢磨着这盒罐头的事。他接过来又细心察看了一番,见上面洋铁皮煞白煞白,崭新发亮,便问道:“老杨,这盒罐头从海里捞上来就这么新!”

  “对。”

  “你捞上来的时候,有没有洗过,擦过它?”

  杨玉山咽下口饭,摇摇头:“没有。”

  李志勇说:“那你发现这白铁皮上 有没有起黄锈斑点之类的东西?”

  “这我研究过了。”杨玉山说,“一公斤海水里,平均含有三十五克的盐分,也就是说盐分占整个海水的百分之三五点,因此对海上漂浮物的腐蚀性是大的.....”

  “问题就在这儿!”李志勇顾不上说完话,先用手在盒子上搓了搓,又掏出手帕来擦了擦,再看遍了罐头的每个细微末节,才扬起脸来,用询问的目光望着赵方明,“......打从那七只贼船跑了之后,一个月了,如果这盒罐头是他们丢下的,那它在海里泡了三十天啦,怎么还这样崭新发亮呢?”

  “这个我也分析了。连长你看到了吧,这白铁皮好像镀了铝锡合金层。”杨玉山说。

  “老杨你还不知道?美帝国主义这些东西,是驴粪蛋子外面光。那会在朝鲜战场上,咱们班缴获了美七师一仓库罐头,不到半个月,这盒边上,盒底面麻麻点点的,全起了黄锈斑。”

  “可是这罐头盒在海水里泡上一个月,它的外壳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咱确实还没有那个经验。”杨玉山端着饭碗直勾勾地望着李志勇。

  李志勇打了个沉,说道:“这话对。可根据朝鲜战场的经验,它在海水里泡了这么长时间,不可能还保持原样。”

  这当儿赵方明一语未发,静静儿听着他俩的议论,可他的注意力,仿佛变成了船上的音响探测器的音波,已经深深地钻进海里面去了。

  沉默了一会儿,李志勇憋不住,问了:“老杨,这盒罐头是在104号海区发现的?”

  杨玉山边吃着饭边点点头。

  李志勇拧着眉头,“咝咝”地吸了口气:“那就怪了,这盒罐头要是那七只贼船丢下的,它怎么会跑到104海区去,难道它长了两条腿?”

  “嗐,我说连长你忘了?不是还有个海流嘛!”杨玉山扒拉完最后一口饭,放下碗筷,从帐篷口的拉绳上摘下毛巾来抹抹嘴,说道:“这海上,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风吹浪涌,它比长腿的还跑得快。我当场让王大爷停船做了实验,刚才那阵子风力,浪头都不小,是六级“强风”加“大浪”,风向是东南风,这盒罐头正好顺着这股“风海流”,从我东南方海区向西北方海区浮动,这不就飘飘荡荡来到104海区了?”

  听到这时刻,赵方明才轻言细语说了话:“老杨,你说这罐头是在104海区捡到的,它跟那七艘侵犯得海区位置正好是在东,西一条线上。如果照你所说的这股“风海流”的方向是从东南方往我西北方浮动,它的位置为什么变动不大呢?“

  杨玉山说:“指导员,海流的流速本来就不快,通常是每小时流动一里左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