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海红哨_李伯屏【完结】(36)

  “那是陆地,这是海岛。咱窝在这巴掌大小的小岛上,冲不上去,撒不下来,兵力也摆不开,你能收拾敌人多少?”

  “我零打碎敲地收拾它!”

  “如今敌人不来了,咱只能瞪着眼干着急。你想打,打不上。蒋介石要来千里岛干大的,他干不起;干小的,他又不敢来。”

  “你等着吧,咱们在千里岛,有朝一日,枪炮准定发言!”

  杨玉山向李志勇翻了一眼:“这怕是飞机上吹喇叭---空响。除非像咱大牛那个样叫枪炮发言,撂倒个海豹海狗海鳖什么的,还有点子准头。连长、指导员,我建议咱还是现实地考虑千里岛的战略地位吧!”

  “老杨,这建议很好。”赵方明没想到杨玉山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正是这场争执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老杨能正确地认识到千里岛的战略位置,那他准能自觉地克服和平麻痹思想。赵方明信心百倍,从图囊里掏出一份世界地图来,摊开在炮弹想垒起来的“桌子”上。然后顺手抓起一盒火柴约摸着放在千里岛的位置上,说:“什么是咱们千里岛最现实的战略地位呢?你看,这就是千里岛的位置。在咱们背后,是祖国大陆。正南方,是蒋介石盘踞下的我们祖国领土---台湾省。这北面、东面、南面海域的边沿上,经常有帝修反的舰艇船只在偷偷地活动。”赵方明越说越昂扬,话音里充满着对祖国江山无比热爱的情感,也洋溢着帮助战友的满腔热忱,他急不迭地要让自己的老战友能一下子就认清这海岛的战略地位,一个劲儿地打心窝窝里往外掏话:“老杨,过去咱趴在地图上,看来划去,对这海岛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怎么琢磨也不深不透。可这回咱们亲临其境,站在千里岛一望,祖国这万里海疆,多开阔多雄伟啊!咱们的胸怀好像一下子开朗了,眼睛也看得宽、瞧得远了。老杨,你有没有这个感觉?你只要往这海岛上一站,一了,就觉得祖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跟咱们水连着水,山连着山,心连着心,世界人民好像就在天水交界处的四面八方,望着咱千里岛招手!咱好像也一眼就能发现一小撮牛鬼蛇神,就在那个海角里兴风作浪......千里岛真是咱们祖国东大门的好哨兵啊!......”说到这儿,赵方明两眼灼热地望望杨玉山,把那个火柴盒拿起来又放在原来位置上,“老杨,你看,咱们在千里岛,日日夜夜,守卫着祖国的东大门,保卫着这千里沿海线上的重要海港,保卫着眼前这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国际航道,也保卫着咱贫下中渔们这千里好渔场!只要咱们站在这岛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就休想再这儿露一露鬼脸儿,伸一伸魔爪,休想从这儿犯来窜去,为非作歹!老杨,你想想,这是不是千里岛最现实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呢?”

  杨玉山茫茫然没有言语。憋了好大会儿才闷声闷气说:“......行呀,咱不争了,这问题先挂起来吧......”

  李志勇听了这话,两眼直勾勾望着杨玉山:“怎么,挂起来啦?争来辩去,忙活大半天,还是灶不冒烟,米不下锅,啥问题也没解决;如今同志们连人带背包,还都晾在山头上呢!老杨,我觉得指导员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都是心里话,我听了很受启发。咱们应该好好考虑老赵的意见......”

  “盖猫耳洞我同意i,要盖就盖呗。可......”

  赵方明知道他没有把意见全说出来,就又解释说:“老杨,盖猫耳洞是根据敌情来的,你捞的那盒罐头,还有蜗牛岛的火光,给咱们敲响了警钟啊!......”

  “那只不过是咱们自己的估计。”杨玉山闷闷不乐地说,“咱可不要弄得水害没有见,就先脱了老铲鞋......”

  李志勇眉眼一跳:“老杨你......”

  ... ... ... ... ... ...

  第十章 紧急电报

  为盖猫耳洞的事,赵方明跟二连刘连长、张副指导员进行了商量,又发报请示了魏团长,都一致同意这办法。部队已经动工五天了,人员半对半,一帮人继续修工事,一帮人突然击盖猫耳洞。这阵子战士们摇身一变,有的当了采石工,有的成了泥瓦匠,一身汗水要浇透好几个地方,把千里岛闹了个热火朝天。那正在砌石头抹水泥的猫耳洞,近看像钢筋水泥的碉堡,远看像雨后的春笋刚刚从南山腰土皮上拱了出来,星星点点一大片,给千里岛带来了新光彩。

  在这些天里,为蜗牛岛上那火光的事,团里报告上级,请海军特别给一连派了护卫艇,让李志勇率领一个班,绕过天险虎门礁,登上蜗牛岛,进行了搜索和侦察。侦察得来的情况,已经发电报告了团司令部,而且党支部认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这些天,赵方明在考虑连队战备中如何抓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那天跟杨玉山争执的事。那天,老杨的话里,是存在着思想问题,但这个同志对革命事业是忠诚的,他对千里岛的战略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谈心和耐心的帮助来解决。对他,要一分为二,抓好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路子看得清,走的正,站的稳,不致左右乱晃荡。这是那场争执中,赵方明首先吸取到的政治营养。可那场争论,又像一声闷雷,震得赵方明的脑海里嗡嗡作响。那绝不是平平常常的争论,更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呀。这十几年来,赵方明头一回从自己亲密战友的心声中,听出了那么明显的杂音,那么令人关切甚至忧虑的杂音。老杨的思想正在变化,正在发展。回想进海岛前,正是蒋介石大喊大叫要“反攻大陆”的时候,那时老杨的战斗情绪多高啊,他迫不及待地想跟敌人大干一场。但是,就在这高昂的求战情绪下面,掩盖着急躁情绪,就在这“打打仗、过大瘾”的思想下面,掩盖着对打小仗和对小股匪特活动的轻敌麻痹思想。如今,蒋介石看我福建沿海前线一切准备就绪,军民严阵以待,吓得他缩回了脑袋。而老杨又对这新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总以为打打仗打不成了,就更滋长了他的轻敌麻痹思想。现在,看起来他的思路已经钻进牛角尖里拐不过来了。咳,人要是背了思想包袱,是多么盲目哇。人的思想包袱,背起来容易,可要扔掉它,又多么不易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