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海红哨_李伯屏【完结】(52)

  这问题倒一下子就问住了赵方明。这些天来,他是想得很多,很广,有时从白天想到黑夜,从黑夜又想到黎明,想遍了千里岛的上上下下,一山一水和一礁一石,但究竟用个什么办法,方能自力更生、一劳永逸地解决岛上的战备水问题呢,还没有想出个完善的办法来,只有一些萌芽的、琐碎的、有待深入研究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泛起波澜:

  那天,狂风围困着海岛,连队断水的时候,赵方明穿过坑道,在拐弯的地方,见一班长张大海拿着水壶,接住从坑道拱顶上的缝隙里沁下来的水点儿。他是那样耐着性长时间地、小心翼翼地接着,想接几口淡水给发病的同志解渴。当时那稀有而又极其缓慢的嘀嗒声,声声敲打在赵方明的心坎上,他久久地站在张大海的背后望着,想着;想着,又望着......今天,想起淡水问题来,这个难以忘怀的情景,又清晰地显现在赵方明眼前。

  那天,强台风中心带来了一场暴雨,两天两夜没有喝上一滴淡水的指战员们,都高兴地双手捧起留在礁石窝窝里的雨水,喝了个痛快。战士们赶紧把水箱、水缸、水桶、水壶,和各种大大小小的锅、盆、碗、盒,总之,凡是可以用盛水的东西,都拿来接满了雨水;有的宁愿淋湿自己一身衣服,脱下雨衣来接住这难得的雨水;伙房徐德宝率领炊事员们,冒着飓风暴雨,在洼池里挖了一个坑,垒起一道埂子,接住从山上直泄而下的雨水......

  所有这一切情景都在赵方明的脑海里翻腾着。“咱们能不能用这个办法来解决岛上的战备水呢?”赵方明默默在心里问自己。可他苦心思索了多少遍之后,自己又提出了问题,“但是,这个办法,又怎么能长期地解决岛上大量的战备水问题呢?......”

  这就是赵方明眼下的想法,一个很不成型的想法;还有一个老大的难题有待突破。因此,这当儿他只是望着李志勇摇摇头,说道:

  “我琢磨到现在,也没有想出个名堂来。明天咱俩再跟老杨好好商量商量......”

  “不用明天,咱这就来了!”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杨玉山老远就接上了话头,打着电筒,兴冲冲走来了。

  今天,杨玉山从老首长那席话里,琢磨出一点“风声”之后,高兴得一头就钻进了战备仓库,忙了个脚底板儿不着地。他率领司务长、给养员、文书、炊事班长,再加上连部五大员—司号员、通讯员、卫生员、理发员、炊事员这些热情而又得力的助手,把船运来的大批物资,分门别类,整理入库。人们装的装,包的包,搬的搬,垒的垒,报数的报数,记账的记账,忙了个不亦乐乎。杨玉山左手端着战备物资登记薄,右手拿着钢笔,猫着腰,一件一件地清点。他对每一件都是爱不释手地看看摸摸,把每件东西当做宝贝珍藏在仓库里,用最好的油布盖好,上下左右都架空,好让它通风防潮。特别是水箱,他围着四周瞧了个遍,这儿敲敲,那儿摸摸,看是不是有沁水的地方。岛上一斤水,好比大陆一斤油,要是漏了,那可真叫人心疼啊。杨玉山再把米突尺插进水箱里量一量,算一算,看一只水箱能存上几立方水。一直把水箱都量遍了,算齐了,这才带着战备物资登记薄回了连部。

  李志勇迎着他说道:“我说老杨,你知道我们俩准备找你干啥?你不“侦察”好,就接上“火”了。”

  杨玉山先不回话,掏出一支烟来抽着,然后胸有成竹地说道:“甭‘侦察’,指导员的路子咱可摸透了,准是研究战备的事。对不?要是我估计错了,咱就用这手掌心摊煎饼给你吃。”

  “得了得了。”李志勇直摆手,“劝你收起那份酸煎饼吧,这回算你瞎猫碰上个死老鼠。”

  “好吧,咱再具体地点一下,你俩找我研究的重点,是淡水问题,对不?”

  赵方明笑了:“咱仨真是不谋而合了。老杨你是不是有了绝招,快掏出来看看。”

  “指导员,你怀里那个笊篱该扔了,用不着捞(劳)那份心啦!眼下淡水足够啦!”杨玉山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战备物资登记薄来,翻到各单位水箱存水量那一页,指点着说:“你看,咱们连总共这么多水箱,存水量这么多立方,按照咱岛上战时每人每天规定的用水量来计算,着就够咱们用很长时间了!”

  李志勇问:“多长!”

  “整整二十天!”

  “嗐!”啪的一声,李志勇的大巴掌紧紧贴在自个的大腿上,“二十天能顶多大个事?”

  “连长啊,你别扛上了‘三八大盖’就忘了‘土压五’,咱该知足了!以往,水船送一趟水,只够用几天的。如今一下子就运来了二十天的淡水,还嫌少哇?”

  “当然比过去多得多了。”赵方明说道,“可老杨,就这样,离备战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哪。”

  “指导员,我知道你的思路,我这里还有个长远的打算呢!”自从那次为盖猫耳洞的事和指导员闹了一场争执之后,杨玉山从消极方面也接受了一些教训。他认为,指导员对战备问题,不论在思想上还是物质上,尽管任务本身是不是迫切需要,还是一概地留有余地、讲究长远打算的。这几个月来,不就为这事争来斗去,不可休止吗!老是这么争下去也不大好。为了避免再和指导员发生争执,杨玉山也曾左思右想,力求对战备上的每件事,往前多看它几步。这淡水问题,他也想出了一个长远打算的办法来了。他不紧不慢,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张八开的图纸,摊开在炮弹箱上。原来,这是他画的一张“水箱扩建分布图”。纸面上,根据千里岛的地形,分班布点标明了水箱的位置,弄得满岛上都摆着水箱。杨玉山指点着分布图解释说:“为什么一场台风就叫咱们断水两天?问题很简单,事先储水不足。为此,我建议,立即发报请求上级,再发给咱们十到十五个大水箱,越大越好。这样,再加上现有的水箱,就保证了班班有水箱,连里有更多的战备水箱。再把这些水箱按照战备和使用方便的要求,分布在这儿,这儿,那角角儿。还有,上级发给了咱们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叫文书天天收听气象预报,一有情况,就事先请求上级,趁着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把水和其他物资提前运来,装它个满满当当的。如果照这样计划实现了,那就长期解决了岛上的淡水问题。那时候,再凶恶的敌人也困不住咱们,甭说十天半月断了运输线,就是困咱一个月也不在乎!你们说这办法怎么样?”杨玉山一口气数说到这里,“咝咝”地吸了几口烟,笑吟吟眯缝着眼儿,透过你浓浓的烟雾,望着他俩。心想,这回不会挨“迫击炮”轰了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