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海红哨_李伯屏【完结】(67)

  “对。正在另想办法。”赵方明看出大爷跟不娘都在为这事担忧,他宽慰地、坚定不移地说:“大爷,您放心,咱们一定想个办法解决它,岛子上一定要有足足的淡水。过去世世代代没有来得及办的事,咱这代就得挑起重担来,想法办妥它。大爷,咱这代条件可好了!有战无不胜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党的英明领导,有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没问题,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能攻下这个难关。往后哇,您去千里岛打鱼,船上的淡水咱就全包了!”说罢,赵方明爽朗地笑起来。

  然而王大爷没有一丝笑容,他楞楞怔怔望着赵方明。赵方明的雄心大志使他极其震惊,老人仿佛一眼就看到了这年轻人宽宏透亮的心胸,那对党对人民的一颗火热的心正在忽搧忽搧跳动。多少年来,王大爷的父辈、爷爷辈都传下话来,王大爷自个亲身又经历了几十年,在千里岛周围转了多少次,知道那小岛子就是没有水源,离祖国大陆又远,鬼子海盗多,不完全,所以,那年月穷苦的渔民们对千里岛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呀。老辈渔家还为千里岛流传下来这样一首民谣:

  四面环海头顶天,

  浪高雾大风似箭。

  礁石嶙峋无水土,

  自古以来没人烟。

  当然罗,咱贫下中渔最疼爱自己的队伍,最了解自己的队伍。咱亲眼见过多少解放军同志移山填海、所向无敌的英雄事迹呀!眼前这年轻人,熊心大似海,意志坚如钢,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他的心窝窝里装得满当当的是为革命为人民的事儿,哪怕它什么艰难困苦!

  王大爷真叫这年轻人饱满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心里甜滋滋的,身上热烘烘的,禁不住追问他:“指导员,你说咱岛上还要办点啥?”

  赵方明笑嘻嘻琢磨着说:“大爷,咱还想买两只小猪仔。”

  话音还没落,就喜得王大爷哈哈大笑起来。

  王大娘也乐呵呵过来说道:“指导员,你可真会过日子啊,真是个安家落户的好样儿。告诉你吧,猪仔甭买,咱队里那母猪才降了一窝,真喜煞人啦!快望望去吧,尽你挑!”

  王大爷说:“就是嘛,尽你挑个够。你刚才说的什么树苗呀,菜籽呀,猪仔呀,咱全包了!指导员,还缺啥?只管说!”

  “就这些了。”赵方明打了个沉儿,“大爷,还有件事想问问您老人家。”

  “唔?”大爷见赵方明那么认真,忙倾身细听。

  “大爷,就是蜗牛岛的事......”

  “哦---你说那火光?......不是说连长还发现两根火柴棍吗?”

  “对!大爷,您全知道啦?”

  “知道知道。有天魏团长路过这儿,全跟我说了,咱跟首长还琢磨了好一阵子哩!”大爷一骨碌站起身来,眼睁睁望着赵方明说:“指导员,咱在千里岛那一带海区,转悠了大半辈子,没见人上过蜗牛岛。就是那年狗渔霸孙维祖逃到岛上去过。那小岛子可怪啦!......”

  “可不是吗!”王大娘忙着给赵方明沏上茶,把茶壶放在石桌上,坐下来,接着话茬说:“指导员,那年月呀,记得俺爹说过,说是蜗牛岛上有个蜗牛山,蜗牛山下还有个蜗牛洞哩!噢,听说那洞里,大洞套小洞,又大又深,曲里拐弯的,最里边还有个‘天窗’哩!那洞里到底有啥,是龙是鳖呀,是人是鬼呀,老辈儿渔家,谁也说不清!......”

  “嗨!你还唠唠叨叨的,”大爷忙打断了老伴的话,“咱队伍上的同志都到蜗牛岛上查过了!”

  “啊呦!”王大娘大吃一惊,“咱队伍上的同志可真是仔细呀!”

  王大爷警惕地走到门口望望,折回来对大娘说:“这事可不能声张出去。”

  “俺知道!”

  王大爷接着说道:“指导员,前些日子,咱渔家几个四类分子,刮起了一股妖风,说什么孙维祖那狗东西要回来了......”

  “哦!”赵方明听了,禁不住两眼闪着极其警觉的光芒。

  大娘气愤地告诉他:“指导员,这鬼话就是孙维祖的老账房家那个臭地主婆说的!”

  王大爷吸得旱烟锅嗞嗞直响,呼地吹一口,把小锅里的红火球吹射出来,说道:“指导员,无风不起浪啊!......”

  “对!大爷,大娘,您说的这些情况很重要,很值得深思。这股妖风,不仅跟海上近来出现的怪现象有关系,而且跟眼下帝修反的反华大合唱遥相呼应。......咱连队党支部一定要把这些情况,前前后后联系起来,好好研究一下。”

  大爷说:“指导员,咱渔业队党支部也有了安排,海湾这一带,民兵白天黑夜地不断巡逻。咱这就准备出海进千里岛渔场去,到那里咱再把军民海上联防的事合计合计。”

  “好!”赵方明紧紧握住大爷的手。

  ..................

  赵方明挑着四只在筐里直叫唤的猪仔,那挂在扁担梢上的小筐里还有两只小兔呢。李志勇跟在后面,挑着两大捆树苗儿,还牵着两只咩咩叫的小羊羔。进了招待所,他俩把东西放下,交给小高暂时照料着,就去魏团长那里。

  魏团长一家,热热闹闹陪着他俩吃了顿家常饭,就岛上的战备和建设又谈论了一番。临时的时候,老团长双手捧起一套金光闪闪的《毛泽东选集》送给赵方明,又双手抱起一棵连根带土用木盒装好的茁壮的松树苗交给李志勇,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井冈山的松籽培育起来的松树苗,希望你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跟这棵井冈松苗一起,在千里岛上扎根、成长、壮大。为保卫毛主席,保卫祖国,在千里岛上站一辈子岗,放一辈子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