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海红哨_李伯屏【完结】(75)

  “连长、指导员---!”

  原来,王大爷率领留在岛上的渔业队员赶来了。

  大爷说:“连长、指导员,咱一块干吧!咱这就是来参加‘鲸鱼口’战斗的!”

  渔业队的突然到来,可叫赵方明和李志勇犯了难。李志勇快步迎上去说道:“大爷,成柱他们还在渔场里等着您去呢!”

  “那不要紧,他们都在下网捉鱼了。咱一块突击完‘鲸鱼口’的活计,就赶渔场。”

  赵方明说:“大爷,咱不是说定了您吃了早饭就出海吗?”

  “哪儿说定啦?”王大爷急着直从心窝窝里往外掏话:“指导员,连长,队伍上的同志们在岛子上遇到了艰难险阻,咱能坐上船离开码头吗?你看看,这‘鲸鱼口’工程多需要劳力呀!”

  杨玉山也急忙插进来婉言劝说。

  大爷听连首长都是一个劲地阻拦,发急地说:“连长,指导员,可别忘了,咱远海捕鱼队的民兵排,是千里岛守备连在编的一个排,都是咱连里的兵啊!参加国防施工,保卫祖国国防工程,是咱民兵排应尽的义务!”

  “对!”海虎子、小鳗他们都帮着腔说:“连首长不让民兵排参加,那就是偏心眼!”

  赵方明亲切地笑了:“大爷,不是为别的,这样会耽误咱渔业队的生产哪。......”

  “指导员,这话可外气了!”大爷有点不高兴了,他激动地拍拍自个紫里透红的胸脯说,“咱解放军和贫下中渔都是心连心的亲骨肉,没有咱子弟兵保卫祖国海防,哪有贫下中渔的生产?保卫无产阶级政权,保卫社会主义铁打的江山,是咱的本分哪。眼下,阶级敌人象条鲨鱼,窜来窜去的,咱们快马加鞭把岛子建设好,到时候好等着收拾那帮坏东西呀!......”

  “指导员,快让咱们参加吧!”

  “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啊!”

  贫下中渔们等得发了急,在一旁积极地要求着。

  再三婉言劝说大爷不依,最后赵方明不得不如实地说明一个情况:“大爷......您知道,‘鲸鱼口’上面有的地方石质情况复杂,万一要是出了危险......”

  “危险?!”大爷那剑眉鹰眼猛一闪,“再危险也拆不散咱军民一家呀!这回,咱算是铁了心,参加定了。连长、指导员、快下命令吧!”

  贫下中渔亲临工地支援,鼓舞着每个同志更加奋勇前进。

  突击施工开始了。军民肩并肩,在“鲸鱼口”冲锋陷阵!

  人们采取机械作业和徒手作业相结合的办法,分布在西、北两方高高的作业面上打眼,扩挖。

  在“鲸鱼口”的纵深---正北方的大作业面上,田大牛的双臂象老虎钳,紧紧抱住钻岩机,直刺顽石心脏。而在高大的作业架上紧抱钻岩机的是赵方明,他的钻机在岩石里剧烈地跳动着,他那双钢筋铁骨般的手,熟练而平稳地操纵着机械的力量,两只脚象千斤顶那样有力,踩得作业架发出炸裂般的声响,豆大的汗珠在他脸上流成了一条线;从炮眼里倒流出来的泥浆水,沿着钻杆,灌进袖筒,顺着他的胳膊、身子、大腿、脚跟,一直流到作业架下,流到地面上。此刻,他火热的身体,完全泡在流不尽、淌不完的汗水和浆水之中了。

  西边大作业面上,抱钻机的是杨玉山。他的左边,王大爷和新战士小夏配对儿打锤。小夏面对石壁,把钎子扛肩上,王大爷就在他的背后扬着胳膊打高锤;这样多不对劲啊,同志们几次夺他的锤,他硬是不肯换班,老人气不喘,手不颤,一锤接着一锤,锤锤铿锵响,声声振奋着战士们的心。在杨玉山的右上方西北角上,张大海和军培,站在最高的作业架上打炮眼。军培掌着钎,张大海右脚蹬在石壁顶上,左脚踩在作业架上,窝着腰,头朝下,抡着十二磅打锤,从下往上倒打锤。这样的抡大锤多么艰难哪!他要下多大的劲才能打好一个炮眼哪!人们在地面作业的一般情况下,打一百锤,钢钎才能吃进石头一厘米深,一个炮眼最少也得四十厘米深,就是放一次小小的梅花炮(五炮),也得狠劲砸下它两万锤。可在“鲸鱼口”这么高这么宽的大作业面上,一组小小的梅花炮又能顶多大的用场呢!守备连的同志们要在这大面积的作业面上,先来它个中心大开花-----装进一组最深、最有爆发力的“扒心炮”,在“扒心炮”的周围,还要装多少个“补助炮”,在“补助炮”外围,还有一大圈的“周边炮”、“角炮”、“底炮”,才能取得这一次爆破的全面成功。着需要打多少个炮眼哪,战士们为建设祖国的钢铁长城,不知要狠砸多少个两万锤啊!

  险情观察员程乐天,侧蜷着身子,脚踏悬石,仰起脖颈,口里含着报警的哨子,目不转睛,观察着头顶上的石壁,倾听着拱顶上的声响,准备随时向地面作业人员发出警报声。

  地面上,人们飞车运渣,矿石车上一杆红旗迎风飘摆。民兵海虎子和小鳗,机警地操纵着“轱辘马”,在小铁轨上飞奔,不时地吹着哨,向来来往往的人们发出警报声。

  炊事班长徐德宝带领炊事员,来回送绿豆汤。刘军医和卫生院们挎着红“十”字包,在车水马龙般的出口把关检查。因为此时此地,一般的巡诊已经不起作用,战士们完全把医务工作者忘记了。人们假如负了伤-----不,现在可以断定,有不少同志已经负了轻伤:在飞速的奔跑中一脚踢掉了脚趾盖的,鲜血染红了锤把的,身上这里那里叫石头啃掉一块皮的……,但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人们根本不愿意告诉刘军医和卫生员,也没有功夫去磨蹭这些事。然而,不管怎样,医务工作者以惊人的耐性和细心,去说服战士们包扎好伤口。当然,他们完全知道今天这场硬仗的危险性,充分地估计了可能发生的险情,从而可能产生的伤情,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紧急抢救上。他们已经按着支部的意见,在坑道口做好了紧急抢救的一切准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