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坦克战史_[英]约翰·威克斯【完结】(59)

  莱茵金属公司还有另外一种人们从未公开见到过的空中无座力炮,这就是G104式无座力炮。它的口径达到365 mm,或者说14.3 in。这当然是一种不识时务的空想,因为当时已经拥有充裕的火箭,这些火箭可以携带同样尺寸的战斗部而没有必要再采用必须将战斗部置于其内、因而身管十分笨重的无座力炮,然而,莱茵金属公司的工程师们却偏偏这样做了。他们造出了一门样炮,并将它安在铁轨平板车上,用以试验冲击波效应,并验证他们头脑中所想像出来的这种无座力炮。这种无座力炮的身管长度为10 m(32 ft),两端各有一个炮口制退器,它所发射的弹丸是一个重量达1400 lb(635.6 kg)的穿甲弹,弹丸初速为1000 ft/s(304.8 m/s)。为了平衡向前的动量,从另一端向后抛出一个作为配重的沉重的药筒。人们曾经对这种弹丸的巨大重量感到十分惊奇,但从保存下来的几份德国文件证实,预定的弹丸重量确是1400 lb。身管预计悬挂于“容克88”式飞机机身的下方——人们可以想像得到,这种飞机携带如此大的负荷,即使摇摇晃晃能以离开地面,也肯定会在空中陷入困境,更何况它还必须以60-80度的俯冲角实施射击。确曾有一架“容克”飞机安装了这种身管,但它从来没有起飞过。这个荒谬的方案最后被放弃了,但令人吃惊的是,在这项计划从开始到放弃的整个过程中,整个设计小组内居然没有一个飞行员!

  莱茵金属公司的另外一项设计(这是一家富有创造能力的公司),是SG113式77mm反装甲无座力炮。这种机载武器的新奇之处在于,它通过载机的机身垂直向下进行发射,向下射出一发直径为45mm的实芯脱壳穿甲弹,初速为2100 ft/s(640.1 m/s),射击时,与弹丸同时射出的配重飞向上方。电发火电路由安置在飞机上的磁性探测器或雷达接通,而探测器或雷达则由位于机身下方的坦克外表金属所激活。还有一个类似的方案,是在飞机上安装一簇身管,炮口均指向天空,曾经试图利用这种办法对高空轰炸机进行攻击。攻击时,带有簇装炮管的战斗机应当在轰炸机机群的下方进行飞行,因为在这个位置上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以避开轰炸机上的机枪火力。然而,与轰炸机相比,坦克的尺寸要小得多,这样,SG113式火炮就需要一部十分精密的电子计算机,以便决定何时才应当把炮弹发射出去。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一方案一直没有达到试验阶段,如果不是由于它还只是一种纯粹的方法,一种超乐观主义的方法,它肯定会受到普遍的谴责。

  还有一项更为平庸的设计,虽然它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工厂进行的实际制造和试验,但其思想还是起源于德国人。这就是一种供地面作战使用的50mm自动反坦克炮。至少有1门已经制造出来并且进行过试验,这门炮一直保存到现在。一个装有6发炮弹的弹夹装在炮尾上方的漏斗内,利用后座力作为动力即可将这些炮弹发射出去。由于在设计时把减轻全炮重量放在首要位置,因此,火炮的强度和可靠性都非常低,结果在进行大量工作,耗赞大量精力之后,这一方案又不得不告放弃。即使这个方案能够获得成功,那么,生产成本也肯定会很高。尽管它在反坦克作战中可能会非常有效。

  同样的想法也支配了英国人,他们从1941到1943年间,曾经对发射2 lb重和6 lb重炮弹的自动炮进行了研究,但唯一的结果是,搞出了一种发射6 lb重炮弹的海军炮,装在摩托炮艇上。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法把反坦克炮架设到飞机上,各国曾经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就是将1门地面火炮直接安装在一架双引擎飞机的机头内,就像日本人将M97式反坦克枪装上飞机那样。可是,日本人的这种办法并没有获得显示其效能的机会,因为美国人非常机智,他们布置了十分严密的对空火网来掩护他们的滩头阵地。这样,试图成一线纵队对运动坦克进行低空攻击的轰炸机群就成了射手们易于捕获的猎物。但日本的机载反坦克炮在打击美国小型舰队方面也曾取得过一些成功,然而,如果不是在首次射击时命中要害部位,那么,即使一艘小型舰艇也可以蔑视20mm火炮的攻击。苏联也曾试图克服其安装在“伊尔2”式飞机上的双管37mm火炮的缺点。对于这一点,人们可能还记忆犹新,当这种飞机上的火炮进行发射时,飞机的航向将会产生一定的偏转,而当1门火炮不发火时,飞机则肯定要发生危险。苏联人采用的一种替代办法,是把2门37mm火炮改换成4门23mm机关炮,从理论上说,这种安排可以使后座力散布得更加均匀,而1门火炮发生故障所造成的影响,也仅是37mm炮的一半。这个想法非常正确,可是整个装置却十分笨重,同样,也不能实际投入工作。如果“伊尔2”式飞机能像“斯图卡”式那样,将炮弹输送到机身顶部,那么,4联装的23mm炮方案或许能够成功,然而,这样一来,它也就不再是一种俯冲轰炸机了。于是,这种23mm机关炮继续执行其原定的对空作战任务,而且至今依然如此。

  另一条徒劳无益的思路,是继续发展口径更大的火炮。1940年,当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和37式反坦克炮初试锋芒的时候,它们的使用者又提出要研制一种更大、更有效的火炮,以便能把更重的弹丸发射到更远的距离上。得到这种火炮以后,又马上提出下一个尺寸;等得到了下一个,又到了再提出下一个的时候……。此种过程在当时各国军队中一直都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得到的自然也是完全可以预料的结果。在英国,这个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之一,就是出现了发射32 lb重炮弹的火炮,它是在英国的发射17 lb重炮弹的火炮遇到德国“虎”式坦克后没法穿透“虎”式坦克前装甲的情况下提出发展的。虎式坦克的出现,曾在英军中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步兵立即提出了发展更大、更好的火炮的要求,并且对德国88 mm炮的效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英军对此的回答是明确而坚定的。它们将制式的3.7 in(94 mm)高炮身管装到野炮炮架上,其结果是,这种火炮足能击毁当时造出的任何一种装甲车辆。但伴随而来的是这种炮太重,太大,而巳机动非常困难。这真是自作自受,结果,步兵自己也不得不在这个怪物面前缩了回去。虽然这种火炮被造了出来,但也仅仅只是造了2门样炮而已。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