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_双石【完结】(79)

  “ 我是共产党员, 我在, 阵地就在!”陈志强毫不含糊。

  不到一个小时, 弹药到了。

  他们用石头打退敌人两次冲击, 歼灭敌人200 余名, 牢牢地守

  住了阵地。

  战后, 第九连第二排被第四十二军授予“草芳岭英雄排”称号。

  “ 不行, 不能总在阵地上让你打!”

  第一二四师师长苏克之决心变个路数跟敌人练练。

  10 月29 日拂晓, 敌机照常来光顾第一二四师阵地, 狂轰滥炸

  之后, 步兵开始多路出击。

  韩军士兵发现今天的进攻异乎寻常的顺手, 不到中午12 时,

  已深入第一二四师阵地7~8 公里。

  黄草岭主峰遥遥在望。

  韩军来了劲, 觉得那些拿着破家伙的中国兵准是叫飞机、大炮

  和坦克打怕了。

  攻得更起劲了。

  可又攻不动了。一直到下午3 点, 整整3 个小时, 寸土未进。

  咦, 邪了门儿了, 这演的是那出呀?

  摸不着头脑的韩军正在一筹莫展之际, 忽然一阵猛烈的炮火

  覆盖过来, 顿时把进攻队形打得乱七八糟。中国军队阵地上高射

  机枪和高射炮也向天上的飞机开火, 转眼功夫就眼睁睁地看着掉

  了两架下来。

  这是炮兵第八师第四十五团和第四十二军队属炮群50 多门

  山、野、榴炮开战以来第一次痛痛快快的齐放。

  接着就看见沿公路冲过来人民军坦克联队配属的9 辆T - 34

  坦克, 第三七○团从正面、第三七一团、第三七二团从左右两翼出

  击, 居高临下, 锐不可挡, 把当面的韩军首都师和第三师7 个营冲

  得七零八落, 韩军第三师第二十六团基本失去战斗力。

  丢下的尸体有500 多具。

  第一二四师阵地向前推进了6 公里, 控制了上通里以北地区。

  吴瑞林心说下次看见高岗政委一定要让他再说说, 第四十二

  军究竟行不行。

  第三七一团第二营第四连、第六连乘势占领烟台峰、松茸洞。

  10 月30 日和11 月1 日, 韩军第三师以全部兵力连续两天向

  烟台峰、松茸洞阵地猛烈进攻。

  战斗异常激烈, 两天内阵地两次失而复得。

  最后还是韩三师不支, 退出休整。

  第八章

  熙川踌蹰

  梁兴初痛失战机

  黄草坚守

  吴瑞林怒拒精甲

  再上来的就全是美国鬼子了。

  奥利弗?史密斯少将指挥的美陆战第一师在遍布水雷的元山

  港内漂了半个多月, 直到10 月26 日才爬上岸来。

  看着前面的韩军打得窝窝囊囊, 史密斯少将心里反而很有些

  自得: 如果这些高丽棒子都出息得能打仗的话, 那还要我们陆战第

  一师来干什么?

  据说麦克阿瑟忒欣赏史密斯, 他是个有33 年陆战队经历的老

  兵, 像个殉道者一样孜孜不倦地追求陆战队“ 应有的理想”, 对一切

  懈怠和不执行命令的人概不宽容。

  史密斯少将心说看陆战队露一手让你们瞅瞅什么叫打仗。

  史密斯一上来就跟吴瘸子狠上了。

  美国鬼子最厉害的就是钢铁, 50 多架飞机加上炮群、坦克, 连

  续向烟台峰轰击了两个小时。

  烟台峰变成了烟火峰。

  陆战第一师战斗素养确实不俗, 炮火与航空火力突袭与冲击

  部队协同衔接十分紧密。2 日下午, 很快突破了烟台峰、松茸洞阵

  地。

  第四连最后只剩下19 个人, 连长刘君等连排干部全部伤亡。

  刘君牺牲前对司号员张群生说:

  “我怕是不行了, 山上人也少了, 你就当个正式司令吧, 一定要

  守住阵地!”

  满脸泪水的张群生拾起一根烧焦的炭棒, 在连长靠过的大石

  头上疾书:

  “ 骨埋朝鲜土, 血沃金达莱!”

  他一抹泪水, 提着冲锋枪站起身来:

  “ 同志们, 听我指挥, 给连长报仇!”

  “ 拥护你!”一群男子汉齐声喊道。

  张群生代替指挥, 将剩下的子弹每人匀得5 发, 在阵地的石缝

  石洞之间和美国鬼子打开了游击战。

  陆战队员一玩这个就不灵了, 转眼功夫就被放倒20 多个, 还

  不知道枪从哪打来的。大炮使不上劲, 100 多人在阵地上趴着不敢

  动, 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友邻第六连乘机用缴获的无座力炮向敌人轰击, 支援他们。

  第二营营长肖君、副营长赵际森亲自率领第五连用10 多挺轻机枪

  开路, 杀上阵地, 将第四连接应出来。

  烟台峰战斗中, 第三七一团第四连伤亡70 余人, 毙伤美韩军

  300 余人。

  他们成了著名的“ 烟台峰英雄连”。

  撤出烟台峰是军长的命令。

  吴瑞林心想史密斯既然那么想要烟台峰, 那就给他得啦。

  “ 聪明的拳师与人放对, 总是先退后一步。”

  毛泽东当年在抗大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常用的这

  个通俗而形象的比喻, 给吴瑞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