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印度对华战争_[澳]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完结】(153)

  印度政府于当晚宣布,已经收到中国声明的文本,但政府发言人只讲了一句“让我们等着瞧吧”,此外不加任何评论。在当时或是以后,官员们都不肯证实业已命令军队遵守停火。如果说已下令停火,人们一定会认为这等于承认印度已经投降。相反地,政府努力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印度才刚刚开始进行战斗。尼赫鲁这个人非常喜欢年轻人,停火实施的那一天,在一个小学生的集会上,他再一次讲到,“印度同中国的战争将是长期的战争,也许要拖得很久,可能要拖到你们中有些人已长大成人能参加这场战争的时候。”

  印度政府在同北京的外交交涉中,也再次使用了它惯用的假装不理解的手法,以拖延时间。新德里在获悉北京的停火声明的当天,印度外交部就召见了一名中国使馆人员,要求他澄清一些问题:“实际控制线”的确切意思是什么?中国所说的九月八日以前的位置的精确含意是指什么?两天以后,中国代办又被叫了去,并向他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中国建议中所说的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是否仅仅适用于西段?如果中国部队从麦克马洪线后撤二十公里,“那究竟是什么地方?”中国是否要在麦克马洪线以南设立检查站?北京认为提出这些问题是横生枝节,无理取闹。每一项问题都可以从北京原来的停火声明中找到答案。驻新德里的中国外交官把问题的答案重复申述了一遍,可是印度政府仍然责怪北京的澄清是含糊的。印度政府在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后才能对“中国的停火建议充分考虑”。

  中国的打算显然不能满足印度政府的愿望。印度在初期失败后所提出的要求是:中国方面必须先撤退到九月八日、也就是在中国包围多拉哨所的那天以前的位置,印度才同意讨论问题。按照这样的撤退,中国方面就要从塔格拉山脊后撤,在西段,中国方面要撤出它所占领的所有印度哨所(这些哨所是印度在前进政策下建立起来而在战争中被摧毁的)。印度则将恢复他们在西段中国主张线以内曾经占领过的阵地以及在塔格拉地区地图上标明的麦克马洪线以北曾经占领过的阵地。北京的停火声明已经指出,中国部队从一九五九年实际控制线全线后撤二十公里,事实上将远远撤至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的位置的后面。但新德里认为,中国仅仅撤退部队还不够,还要所有的中国人员统统撤走;印度要尾随中国的撤退重返他们在推行前进政策时所占领的阵地。

  停火一个星期后,周恩来再度致函尼赫鲁,呼吁印度对中国的行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周恩来讲到中国政府的决定已“充分地照顾了双方的体面、尊严和自尊”,并说,实现这些措施,双方都不会发生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吃亏的问题。但是他警告说,仅仅中国一方面自行后撤并不能保证防止双方冲突。如果印度拒绝合作,停火还会遭到破坏。如果中国曾经指望通过军事行动这样的外科手术来改变印度的争吵不休的态度,那么尼赫鲁的复信必然使中国人明白过来。尼赫鲁在复信中重弹了印度的老调,并暗示印度的论点已为中国所肯定和接受。他还假定周恩来也接受了印度关于战争起因的说法。“如你所知,以往之所以发生小冲突,是因为你们的军队攻击了防止……对印度领土的侵略性的偷偷入侵的那些小的印度巡逻队或哨所”等等。他反复地讲,对中国这个“相当混乱和复杂”的建议需要得到“积极的澄清”,并再次敦促中国接受“明确的、直率的[印度]建议”以恢复九月八日以前的位置。

  十二月八日中国发出了一份措词强烈的照会,指责印度“故意纠缠,逃避对实质问题的答复”。北京提出三个尖锐的问题:“印度政府究竟同意不同意停火?……印度政府究竟同意不同意双方武装部队脱离接触,并且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印度政府究竟同意不同意双方官员会晤……?”印度在当时的处境下,对这些问题的公开回答,只能是“唯唯否否”。考虑到国内外的影响,尼赫鲁和他的同僚们说,印度同中国的斗争将继续下去,对包藏祸心的中国建议必须予以拒绝,对中国不准印度把军队开到麦克马洪线去的警告应置之不顾。事实上,下达给印度军队的命令却是遵守停火,避免对中国军队进行任何挑衅。印度不再打算把军队开到麦克马洪线前沿去,尼赫鲁甚至把他在这个问题上的间接的秘密保证通过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转达给周恩来。前进政策已寿终正寝,两三千名印度士兵的阵亡就是它的殉葬品。然而,边境战争的失败更坚定了印度政府的根本立场。拒绝谈判仍然是印度的基本立场。如果印度要改变它的基本立场,那只有在战败的余痛和耻辱被忘却以后很久,在尼赫鲁及其同僚下台后,才有可能。但是象开头那样顽固不化地拒绝谈判的立场,必须加以伪装;阻挠解决争端的责任,一定要推给中国。

  象往常一样,印度要办到这点并不难,因为当时印度爱好和平的声誉还是那么高,而当时人们对中国的一般评价又是那么低。各方面几乎一致报道说,边境战争是中国对印度的无端入侵,所以它也就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一般印象,即北京是奉行不顾一切的、沙文主义的、好战的外交政策。人们又从中印关系之外,去寻找中国单方面停火和后撤的原因。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俄国的最后通牒的结果。也有人说,中国之所以停止对印度的侵略,是因为当时美国已从古巴危机中脱身,可能进行干涉帮助印度。许多人很容易接受印度宣扬的那种说法:中国的交通线拉得太长,很难抵挡印度的反攻,因此中国不得不停火和后撤。如印度某一议员所说的,事实上中国后撤“根本是出于恐惧”。到后来人们几乎相信尼赫鲁所讲的“中国不敢面对觉醒了的印度人民的意想不到的愤慨”,于是就拔脚逃跑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