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印度对华战争_[澳]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完结】(36)

  中国大使最后向尼赫鲁问候。

  在中印两国关于边界争端的全部来往文件中,这篇书面谈话的措词是独一无二的,既是迫切陈辞,又是直截了当,甚至毫无官样文章。这篇谈话确实是非外交的,这就是说,它抛弃了通常惯用的那些外交辞令,结尾也许可以理解为带有一种威胁的暗示。这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把自己全部的牌都摊开在桌上,力图解除印度政府的顾虑。

  [ 注:一名研究中国政策的学者哈罗德·欣顿(Harold

  C.Hinton),对这段中国声明的含义并不感到有任何疑问。他写道:“尽管这一段英文很奇特,但大意是清楚的。……[中国政府]明显感到担心的是它可能面临着来自西藏边境和台湾海峡两个方面几乎是协调一致的压力,于是它呼吁印度退出或者不要参加进去。”(见《世界政治中的共产党中国》(Communi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伦敦麦克米伦公司一九六六年出版,第288页。) ]

  如果说中国的意图就是这样,那么,它所作的姿态失败了。一个星期以后,中国大使被叫到印度外交部来听取一项愤怒的答复。印方斥责他使用了“不礼貌和不适当的语言”。印度外事秘书向他指出,印度对一切国家都以朋友相待,“这是和印度过去的文化、背景和圣雄甘地的教导相符合的”。

  一九五九年夏季,中印两国的外交交涉反映了并加剧了由于西藏叛乱而引起的两国邦交的恶化,同时,双方沿着中印边界调兵遣将,使得两国走向迎面对撞的局面。在东段,康巴族叛乱分子在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和麦克马洪线之间进行集结,使得中国也在这个地区派驻重兵,把军队开到边界上,防止叛乱分子越境进入印度寻求庇护,并切断西藏难民的外流。在边界的另一面,印度军队把他们的前沿哨所推进到麦克马洪线,在有些地方甚至越过了麦克马洪线。

  当然,麦克马洪线从来没有标定过(一九一四年英国同西藏当局互换照会是否就算得上在法律上划定界线,印度和中国对此有争执;但是,双方都一致认为:麦克马洪线从来没有标定过,就是说,没有在地面上标界)。麦克马洪线大部分走向是沿着一条明白无误的,不易攀登的顶峰线,但其余部分却是按照模糊不清的地形特征来画的。在这种地方要确定边界线的位置,唯一的办法是把麦克马洪的原图上的经纬度在地面上标出来。按照这套工作程序,时常会造成一条不方便的或荒谬的边界线。而且由于麦克马洪的原图的比例是一英寸等于八英里,那末画在原图上的那条粗线就相当于四分之一英里那么宽,因而这条线移到地面上来也不能产生一条精确的界线。但中印双方既未联合标界,就没有别的办法能把麦克马洪线在地面上确定下来。

  麦克马洪画的线在几个地点偏离了他原图所标出的最高山脊,其中有一处是靠近一个名叫马及墩(Migyitun)的村庄,它位于西藏人所重视的一条香客朝圣的道路上。为了把马及墩留在西藏境内,这条线拐了一个约二十英里的弯,这一段没有沿着什么地形特征,然后又同主要的山脊会合。

  [ 注:麦克马洪当初画他的线的原始地图复印在印度政府的《一九六O年印度北部边境地图集》(1960 Atlas of the

  Northern Frontiers of India)、《中印边界问题》(The Sino-Indian Boundary

  Question,增订版,北京一九六三年出版)以及多萝西·伍德曼的《喜马拉雅边疆》各书中。马及墩角是在东经93°15’到93°30’之间。

  ]

  当一九五九年印度在这个地带踏勘时,他们发现根据当地地形,把边界线划在紧靠马及墩的南侧,要比地图上所画的距该地以南约两英里的那条线,更为切实可行,于是印度就在该处建立了哨所。印度没有讲清楚它为什么要在这里把边界线进行调整,但看来印度可能是认为贴着马及墩南面的由西流向东的察里河(Tsari

  River)可以作为边界的特征。印度把边界推进到察里河边,就把距离马及墩不远的山谷对面的一个叫朗久的小村庄划入印度境内,从而为印度的边境哨所提供了一个更加实用的位置。

  这种推理是无可非议的。当把地图线标定到地面时,总是需要对边界线做某些细微的调整。但是标定边界必须由双方联合进行,而印度在这一场合却是单方面行动,事先没有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甚至没有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中国,就在印度地图上标明是中国领土的地点设置了哨所。后来印度对此也不讳言。一九五九年九月尼赫鲁对人民院

  [ 注:人民院是印度议会的下议院,上议院是联邦院。 ] 说:虽然麦克马洪线大体上是固定的,但“在某些地区,在苏班西里河地区, [

  注:马及墩是与东北边境特区苏班西里分区毗邻的。 ]

  或者在那一带地方,我们认为这条线划得并不好,随后我们,也就是印度政府,就把它作了变动”。尼赫鲁在同年九月致周恩来的信中拒绝了中国的指责——中国指出印度已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但是与此同时,尼赫鲁也承认,印度在马及墩地区所标的“中印边界同条约附图稍有不同”。他辩解说,印度的修改“只不过是根据确实的地形来体现这个地区的条约附图”。他还争辩说,这样做是符合既定的国际惯例的。如果印度同中国商量过,这样做本来会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